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延禧攻略》中的緙絲團扇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緻與華美。自唐代開始緙絲就被譽為宮廷藝術而受歷代皇室所推崇、運用和收藏。遼博向來以收藏中國緙絲豐富而著稱,作為三大明星展廳之一的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此次共展出了35件緙絲。因織造過程極其細緻,存世精品又極為稀少,緙絲製品是當今織繡收藏、拍賣的亮點,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盛名。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遼博向來以收藏中國緙絲豐富而著稱,共有79件280餘種,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之最”。在“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上,展出了宋元明清時期的緙絲精品,堪稱遼博的鎮館之寶。上一次集中特展還是在2009年,遼博為慶祝建館60週年,舉辦了《華彩若英——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並出版了相關的圖錄。

遼博藏緙絲的前世今生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元-明 緙絲牡丹團扇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北宋 《紫鸞鵲譜圖》軸

遼博所藏緙絲主要來源於朱啟鈐先生的“存素堂”。朱啟鈐(1872-1964),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創始人,年輕時就熱愛緙絲,不惜巨資收購了大量緙絲精品,當時有“中國緙絲收藏第一人”之稱,亦有“朱家緙絲甲天下”之說。他收藏的緙絲,大多是從清恭王府裡流散出來的皇帝御賜之物,包括宋代名家朱克柔的《牡丹圖》、《山茶蛺蝶圖》等。1920年春天朱啟鈐遊北京琉璃廠海王村時,在博韞齋購得北宋緙絲《紫鸞鵲譜圖》軸。他還撰寫了《存素堂絲繡錄》一書,把藏品一一著錄其中。

日本人對朱啟鈐收藏的這批緙絲垂涎已久,民國初年,大倉喜八郎曾想以100萬大洋高價收購這批緙絲,被朱啟鈐拒絕。

1929年,朱啟鈐組織創建中國營造學社急需大量資金,不得已第一次想到了出售這批精品,張學良聽說後表示願意接手並保證“絕不讓它們流失海外尤其是日本”。朱啟鈐這才放心地把這批緙絲以20萬銀元的價格,半售半贈交給了張學良。張學良將這批寶物放在他的東北邊業銀行金庫中悉心保存。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佔領了東北,東北邊業銀行落入日本正金銀行之手,朱啟鈐利用與偽滿中央銀行總裁盟弟的這層友誼,託其暗中設法保護這批國寶。他利用職務便利,以“滿洲國”名義宣佈這批絲繡為國寶,長期儲藏於瀋陽正金銀行的金庫中。1935年偽滿洲將這批國寶交由東京座右寶刊行會以彩色原版和珂羅版精印成《纂組英華》300部,該書分上下兩冊,共收錄緙絲圖版139幅,每幅圖片之間用水印木蘭花紋紙作隔頁,十分精美,一時在文物界引起轟動。僅流通100部,另200部供溥儀賞賜之用。

1946年夏天,東北解放戰爭打響。朱啟鈐擔心戰事一旦波及瀋陽,這批絲繡難免化為灰燼。他趁宋美齡將去東北的時機,託王世襄以“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辦公處”的名義擬一呈文,交到宋美齡手上,請其務必關心這宗國寶,爭取將其空運到安全的地帶妥善保護。宋美齡到達瀋陽後,專門觀賞了這批絲繡,經她出面干涉,將這批緙絲從瀋陽空運到北平,先存放在中央銀行,後又移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949年,存放在北京故宮的這批緙絲精品又撥交給當時的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被神秘地安置在博物館的“特庫”中,成為遼寧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一寸緙絲一寸金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明 緙絲鳳凰牡丹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明 緙絲蜻蜓荷花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最傳統的一種裝飾性絲織品。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緯線不穿透織物的整個幅面,使絲織品猶如雕琢鏤刻,有一種強烈的雙面立體感。老式織布正面乾淨,但背面凌亂,而“通經斷緯”讓正反面都一樣,與普通織品差異很大。

緙絲的品種有兩大類:一類是日用品,有包首、手提包、皮夾、書籍封面、眼鏡袋、臺毯、靠墊和和服腰帶等。另一類為藝術品,有金地屏風、屏條、中堂、手卷、冊頁等。

蘇州緙絲畫與杭州絲織畫、永春紙織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為中國“四大家織”。2006年5月,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緙絲的織造十分繁複,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經過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後軸經、拖經面等16道工序,更換數以萬計的梭子才能完成,耗時往往經年累月,“如婦人一衣,終歲可就。”明神宗朱翊鈞有一件“福壽如意”緙絲袞服,工匠用了整整13年才完成。到了作品完成之時,緙絲下的畫稿移動誤差不能超過5毫米。因其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貴,歷代人們把緙絲與黃金價值等同,“一寸緙絲一寸金”之詞一直延續到現在。

宋元以來緙絲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常用以織造帝后服飾、御容像和摹緙名人書畫。因織造過程極其細緻,摹緙常勝於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極為稀少,是當今織繡收藏、拍賣的亮點。

緙絲的千年之路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南宋 野鳧蓉荻圖鏡芯

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緙絲製品是出土於新疆阿斯塔納地區的一條緙絲帶,織成於大唐永昌元年。發展到宋代,緙絲由實用性轉向欣賞性。

從北宋末年到南宋,受宮廷院畫的影響,緙絲開始以摹緙名人書畫為能事,“奪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長”,甚至達到“勝於原作”的境界。宋代刻絲大盛,據《清秘藏》所記有樓閣、龍水、百花攢龍、紫寶階盛地、紫大花、五色簟文等數十百種,可謂達到了中國古代緙絲藝術發展的第一次高峰。

宋代也孕育了一批緙絲大師,其中就有緙絲髮展史上兩顆炫目的明星——沈子蕃與朱克柔。如今,他們的緙絲精品被珍藏在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收藏著沈子蕃的《梅花寒鵲圖》、《青碧山水圖》。朱克柔現存世作品共7件,4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1件藏於上海博物館,2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除了上博的《蓮塘乳鴨圖》,其餘6件都是小冊頁,且都是清宮舊藏。

宋徽宗趙佶對朱氏的技法極為推崇,在她的織品《碧桃蝶雀圖》上親筆題詩:“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刻絲難。要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繡看。”

而元代由於政權時間短及社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留存至今的緙絲作品寥若晨星。據統計,現存的元代傳世緙絲作品,臺北故宮藏4件,遼博2件,北京故宮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僅藏數件。

明代的緙絲織造主要集中在蘇州,技藝相比宋代更為精湛。緙絲藝術風格深受江南文人繪畫的影響,多摹緙當時名家的畫稿,如緙絲藝人吳圻、朱良棟、王統等緙織沈周、唐寅、文徵明等人的畫稿而名噪一時。其中緙絲《瑤池獻壽圖》、《沈周蟠桃仙圖》等佳作為宮廷所收藏,而明代清麗淡雅的風格也在緙絲藝術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隨著康乾盛世的到來,緙絲技術也隨之達到鼎盛階段,而乾隆時期更是中國緙絲髮展史上繼南宋之後的第二個高峰,從皇帝龍袍,到鋪墊帷幔,都有緙絲的身影。清代緙絲藝術品均採用緙、繪相結合,創作出一批精巧工細的作品,如緙絲藝術品《三星圖》、《八仙慶壽圖》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採用詩文通篇緙於幅面的比比皆是,如《御製三星圖》上截緙乾隆皇帝的《三星頌》和《歲朝圖》,下截藍色隸書乾隆御製歲朝詩,文字書法緙織精細,顯示了名工巧匠的高超技藝。在朱啟鈐《清內府藏緙絲書畫錄》中著錄有清代宮廷藏乾隆時期緙絲法書116件,其中緙絲乾隆帝御筆的法書有88件。

隨著皇室淡出中國歷史,曾經御用的緙絲技藝一度瀕臨消亡。20世紀 60 年代,以複製南宋緙絲名作為起點,藝人們恢復了1949年前已告瀕危的緙絲織造技藝。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蘇州先後成立了五家緙絲廠,緙絲織造技藝得到空前發展,緙絲和服腰帶在日本市場盛極一時。工藝精美的高級緙絲和服腰帶在日本市場的價格高達200多萬日元,而當時日本一輛普通的小汽車不過七八十萬日元,“一條腰帶換兩三輛汽車”一時間成為蘇州工藝界的一大神話。

當今,從事緙絲生產企業僅有南通宣和緙絲研製所、蘇州刺繡研究所有限公司、王金山大師(緙絲)工作室和吳縣光福、黃橋、角直等地的王嘉良、過煥文、吳文康、陳曉君以及新生代的郝乃強等民間藝人。

1963年,王金山等3人應北京故宮博物院邀請,進故宮複製宋代的緙絲作品,整整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先後複製了南宋沈子蕃的《梅鵲》、《青碧山水》和朱克柔的《牡丹》、《蝴蝶山茶》等,複製作品真假難分,受到專家的高度讚揚。

1977年,王金山領銜創作了大型金地緙絲佳作——毛主席詩詞《西江月·井岡山》,被陳列在毛主席紀念堂西大廳內。20世紀80年代,王金山精心緙織了一幅異色異樣緙絲力作《壽星圖》臺屏,現藏於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

初顯拍場未被重視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清乾隆 緙絲《八仙壽字圖》 成交價220萬元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清乾隆 御製緙絲“龍舟競渡”圖掛軸 (一對) 866萬港幣

長久以來,由於緙絲從業者稀少,人們對緙絲藝術品缺少認知。即使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上也很少見到緙絲品亮相,有時偶爾露面,價格也很是一般,可謂是藏在深閨無人識。199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上,曾推出過一件巨幅緙絲作品《群仙祝壽圖》,屬清中期,尺幅179×93釐米,估價4.2至5萬元。當時這幅作品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最後僅以9.35萬元成交。在1996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19世紀緙絲《庭圓百子嬰戲圖掛屏》拍出了17.25萬港元。

步入21世紀後,緙絲的價值開始被人們所認識。2001年中貿聖佳從海外覓到一件緙絲姜晟書《乾隆御製八徵耄念之寶記》。該作品曾被編入《石渠寶笈》,清政府倒臺後被溥儀攜帶出宮,之後被海外藏家收購。然而,該件緙絲也僅拍出了342.2萬元。

2002年中貿聖佳又從日本覓到乾隆《御製御筆十全記緙絲》手卷,當時在拍壇上引起一陣轟動。該手卷是乾隆皇帝將其親手領導的戰爭和勝利歸納為“十全武功”,最終以352萬元成交。平心而論,此價位拍得並不理想,遠沒有達到拍前專家的估價。

緙絲珍藏熱啟動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清乾隆 緙絲「御筆墨寶」詠西湖景詩冊(局部) 824萬港幣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宋 緙絲《蟠桃獻壽圖》 2240萬元

2002年6月,北京翰海推出了備受藏家關注的北宋緙絲米芾題詩《長春圖》,引來不少買家的競投。拍前不少行家估計此件緙絲作品應在千萬元價位上,不過最後以720萬元拍出,儘管創下當時緙絲拍賣的世界紀錄,但沒有突破千萬元大關。

直到2004年春季,中國嘉德推出了一件清乾隆御製的《欽定補刻端石蘭亭圖帖緙絲全卷》,各路買家你爭我奪,最終出人意料地以3575萬元的天價拍出,創下了當時緙絲作品新的世界拍賣紀錄,並躋身於十大中國藝術品價格排行榜。雖然緙絲在整個藝術品市場中尚屬小眾,但收藏環境已然升溫,開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9年,北京匡時在其秋季拍賣會上將一幅清乾隆著錄於《秘殿珠林》,收藏於“三希堂”的御製緙絲加繡《三星圖頌》軸拍出了2800萬元;2010年11月,嘉德秋季拍賣一幅《石渠寶笈》著錄的宋緙絲《蟠桃獻壽圖》拍出了2240萬元;2016年嘉德秋拍,清乾隆緙絲御筆墨雲室記手卷以2472.5萬元成交。

十指春風 雕琢絲中繁花

緙絲技藝是我國極其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與技藝傳承價值。在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古董緙絲價格的持續走高,也帶動了人們對於的關注和研究興趣,促進了緙絲這門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相比起古代緙絲製品因其稀少、珍貴而令眾多愛好者只能遠觀卻無法擁有,收藏愛好者不妨可以關注在當代工藝美術界佔有一席之地的緙絲藝人的作品,例如具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頭銜的一些大師,相信當代緙絲藝術品也是有很大市場升值潛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