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入選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公佈了2018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名單,貴州大學為牽頭單位組建的“西南作物病蟲害持續控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進入名單,建設期為2019-2022年。

2011年以來,貴州大學培育組建“貴州大學西南作物病蟲害持續控制協同創新中心”,中心建設目標為:進一步匯聚和整合我國農藥創新與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領域的優勢資源,推動貴州大學農藥與植保學科建設、人才培育和科學研究水平,提升解決國家和地區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

培育期間,該中心承擔了國家級項目127項、省部級重要項目107項,其中,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縱向經費1.65億元。貴州大學實現了從參與重大項目到牽頭承擔重大項目的重要轉變。

通過建設,該中心自主培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劃獲得者2人、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聘請了美國阿肯色大學James C. Correll教授、美國夏威夷大學李慶孝教授等植保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家。

中心在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支持下,創制出我國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仿生型小分子免疫誘抗綠色農藥新品種——毒氟磷,獲得正式登記,獲批國家重點新產品。在國際上首次闡明瞭毒氟磷免疫激活作用機制,提出了基於免疫激活創制抗植物病毒劑的新思路。並以自主創制的免疫誘抗綠色農藥新品種毒氟磷和氨基寡糖素等為核心,構建了“基於作物健康”的全程免疫防控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我國水稻、蔬菜病毒病和土傳病害的防控技術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協同創新中心因此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貴州省科技進步獎5項,獲中國植保產品貢獻獎、中國農藥技術創新獎各1項,在國際本領域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92篇,出版專著5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0餘件,獲批國家級技術標準2項、地方標準2項,科技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據悉,“西南作物病蟲害持續控制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上升為國家平臺後,將繼續凝練和解決我國西南地區農作物病蟲害持續控制重大科技需求,開展從基礎到應用各層面科學研究,在綠色農藥創新、重大病蟲害持續控制、功能肥料與藥肥創新、農藥殘留與農產品安全等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解決西南農業生產中重大植保科技難題。

通過中心建設,貴州大學植物保護學科將有望發展成為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植物保護學科,學校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高校,成為有影響的高水平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