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百分點的攻堅戰——長沙市城鎮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工作紀實

5个百分点的攻坚战——长沙市城镇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整個2018年,湖南省會長沙,從市委市政府到教育、財政、國土等10多個部門,再到六區三縣市區(縣市)委區(縣市)政府及下轄近百個街道,都在為實現5個百分點的增量而努力。

這是一場既觸動開發商也觸動政府利益的改革。

過程中,百餘家開發商需要將手中232所幼兒園無償移交給政府;政府將陸續退還開發商繳納的土地出讓金。

這場以提前兩年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75%增至80%”為目標的改革,民眾成為最主要的獲益者。

攻向最後的“據點”

11月16日,長沙市教育局對外公佈:全市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園園所總數達到全市園所總數的80.22%,“提前兩年完成國家規劃目標!”

從2017年的75%到2018年的80.22%,實現5個百分點的增量,長沙打了一場艱苦的攻堅戰。

為何這麼說?因為,遇到了瓶頸。

10多年來,長沙建成小區配套園300餘所,其中只有69所按照國家和省市政策規定移交給政府舉辦為公辦園或者民辦普惠園,其他232所大多數已被開發商出租辦成了高收費民辦園,甚至部分幼兒園已賣給他人。

如果不能讓“家門口的高價園”降價,“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在長沙將長期存在。到2020年實現80%的普惠目標,也難以完成。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幼有所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我們必須解決”,長沙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盧鴻鳴堅定地對記者說。

他介紹,小區要建設配套園並移交給政府,沒按規定移交的,需在2018年前整改到位,這在國家、省、市的相關文件裡都有明文規定。比如,2010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簡稱“國十條”),早有明確規定。

有了政策做依據,再加上全市範圍內的大調研,一份《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加大我市配套幼兒園建設與移交力度的建議》被長沙市政協列為2017年重點提案,由時任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陳文浩親自領辦。

2018年1月,《長沙市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出臺。方案明確,以“國十條”文件發佈之日為節點,之前建成的由各區縣市政府協商收回,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普惠辦園;之後建成的原則上到2018年底強制收回,舉辦為公辦園或國有民辦普惠園。

為推進這一項工作,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鬍忠雄高度重視,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副市長陳中、廖建華任副組長,編辦、教育、財政等10多個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區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組成長沙市城鎮小區配套園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市教育局合署辦公。各區縣市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制,所轄街道負責人參與其中。

一週一通報、一月一調度、半年一講評、一年一考核……強力的推進,形成巨大整治合力。

截至發稿時止,長沙市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全市已建301所配套園,已移交176所,佔比達58.5%。“我們有信心,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配套園收回工作。”盧鴻鳴說。

每一次博弈都是場“硬仗”

“四五次能談成的,不多。”天心區教育局副局長張其林長期分管學前教育與規劃,回憶與多位開發商的面談,印象最深的是“算賬”。

我一家月收費2480元的幼兒園辦得好好的,你政府突然說要收回,還要降低收費標準辦普惠園,我的損失,你們算過嗎?

我這是成熟小區,幾千平方米的場地,租給別人辦幼兒園,年租金收入上百萬,甚至更高,無償交給政府,憑什麼?

……

類似或冷淡、或婉拒、或尖銳的面談場景,幾乎存在於長沙下轄六區三縣市每一個參與此次攻堅戰人員的腦海中。

動他人的奶酪,很難。

開發商的不配合,成為推進此項工作中各縣市區面臨的最大、最普遍的難題。

但開發商也有自己的“委屈”。採訪中,數位開發商代表坦言,此前,從購地到建房再到銷售,一系列流程中,並沒有哪個部門以書面形式告知過公司,需要履行配套幼兒園建設的義務。

“購地建房銷售過程中,公司已繳納了相關教育稅費,為什麼還要履行配套建園義務?”有的開發商不理解。“地是我買的,房子是我建的,園所舉辦方是我請來的,幼兒園的所有人為什麼不是我?”有的開發商想不通。

必須向開發商講清政策。但要完成全部232所配套園的收回,要觸動百餘家開發商的利益,其間博弈,僅靠政策宣傳、機制保障,遠遠不夠。

為一攬子解決部分政策不配套等問題,長沙市委市政府醞釀出臺了新政策。新政明確界定:達到一定規模的小區,其開發商必須履行教育義務,建好教育配套設施後,所有權無償移交給政府;所使用土地屬於教育劃撥用地,新建樓盤將直接減免,已按商業用地繳納出讓金的,在履行義務後,國土部門將退還之前繳納的出讓金。

預計,僅此一項退還款,長沙市政府將支出7億元左右。

5个百分点的攻坚战——长沙市城镇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家門口的優質普惠

“做夢都會笑”“不生二胎對不起這個價格”,在長沙市今年全力推進小區配套園移交工作中,最開心的莫過於年輕的家長們。

“收回的幼兒園,將全部舉辦為公辦園或國有民辦普惠園,保教費每月最高不超過1200元。”盧鴻鳴說,按照測算,當全部232所幼兒園移交到位後,全市將有超過八成以上幼兒園為公辦園或民辦普惠園。這意味著,在家門口上優質低價園,會成為大多數老百姓看得見的“民生改善”。

但部分民眾也有自己的擔憂。曾經節衣縮食將孩子送入高價園入讀,看重的便是品牌及後面的高品質。如今政府收回後改為普惠園,每月費用直降到1000多元,課程有沒有變化?班額能不能得到控制?

收費每月降低1200元的萬嬰克拉美麗幼兒園家長蔣平說,課程、餐食什麼的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兒子的班上多了兩個同學”。

“二孩政策的放開,社會各界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決定了民辦園向普惠方向轉型是必然趨勢。”萬嬰克拉美麗幼兒園園長蔣琪說,萬嬰在長沙有20多所幼兒園,多為每月收費接近5000元的高端園,成為普惠園,“是我們的主動嘗試”。

如萬嬰等高端園的“主動普惠”,背後暗合的,是學前教育未來發展方向——政府主導下的優質普惠。

而正因為有政府“撐腰”,普惠園“降價不降質”才有保障。

對於民辦園舉辦者來說,辦園最主要的成本支出,一是場地租金,二是人員開支。

舉辦為民辦普惠園後,“租金這一塊基本沒有費用”,金色梯田融科幼兒園園長秦曉說,只要達到辦學要求,政府就會免除當年租金,且每年還有獎補資金。

“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撥付的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中,有80%用於普惠性民辦專項獎補資金”,雨花區民辦幼教科科長周潔算了算,2018年雨花區的專項獎補資金將超過2000萬元。

從全市層面看,今年長沙市本級財政安排的普惠性民辦專項獎補資金,比去年同期增加50%,達到7500萬元。為提高社會力量辦普惠園的積極性,該市還要求區縣市財政按同比例安排獎補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