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舉辦2018年“非遺進校園”成果展

绵阳市举办2018年“非遗进校园”成果展

12月21日,由綿陽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教體局主辦,市非遺中心承辦的“璀璨非遺·薪火相傳——2018年綿陽市非遺進校園成果展”在綿州大劇院隆重舉行。

绵阳市举办2018年“非遗进校园”成果展

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安州區秀水鎮第一小學等8所學校被命名為綿陽市第三批(2018)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校園類),綿陽師範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仙海水利風景區中心學校等22個學校(單位)榮獲2018年“非遺進校園”先進學校,高新區火炬第三小學李婭、綿陽市第九中學王松柏等6名教師被授予2018年“非遺進校園”優秀教師。

绵阳市举办2018年“非遗进校园”成果展

本屆“非遺進校園成果展”以文藝演出、外場表演、視頻集錦、圖文資料等方式,全面展示近年來綿陽非遺文化“從校園抓起、從娃娃抓起”取得的重要成果。劇院外廣場由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小學學生進行沙朗、羊皮鼓舞表演;劇院一樓大廳開展“非遺進校園”傳習基地活動的圖文、作品展示;劇場內上演獨具綿陽特色的非遺文藝演出,合唱《川劇傳奇》、舞蹈《達嘎佈告嬈》《繡春》、器樂《醉憶古琴聲》、吟誦《陋室銘》、歌舞《薪火相傳》等精彩節目均以非遺元素貫穿始終,盡顯綿陽非遺“活態傳承”魅力。“非遺進校園”活動是綿陽市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實踐,通過遴選有條件的學校建立非遺傳習基地,由非遺傳承人進行活態展示、現場教學,推動“川劇”“清音”“羌繡”“剪紙”“麵塑”“草編”等60餘項本土非遺項目在校園傳習,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非遺文化走進校園,融入生活,迴歸大眾。

绵阳市举办2018年“非遗进校园”成果展

目前,綿陽全市已有82所大、中、小學校建立非遺傳習基地,開展特色非遺項目學習傳承活動,並通過舞臺、媒體等方式推廣展示教學成果,形成非遺傳習的長效機制。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中國文化報》、光明網、鳳凰網、新華網、中國文明網、四川新聞網、綿陽日報、綿陽晚報等媒體紛紛報道綿陽“非遺進校園”盛況,引起廣泛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