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比看,日化行業哪家強?!

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和城鎮化進程不斷深化,消費者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在逐步推動消費升級。化妝品行業繼續向好,有望迎來黃金時代,二線以下城市為國貨品牌創造新的歷史機遇。

數據顯示,新常態下的日化行業各銷售渠道呈現不同的發展態勢:2018 年上半年,百貨(護膚)增速為 14.6%,增長引擎主要為高端奢侈品牌;個人洗護品在大賣場及超市渠道分別增長 0.9%、9.7%;護膚品在大賣場渠道下跌 4.2%、在超市渠道增長 3.2%;護膚品化妝品專營店同比增長 17.0%,BTC電商渠道的美妝、母嬰、個護、家居清潔市場整體增速為 42%。

根據國君零售團隊(國泰君安證券)2018年6月份基於第三方抓取的天貓旗艦店GMV數據分析結果,美妝護膚領域,大眾品牌增速領先,高端品牌增速下滑。平價本土品牌增速明顯快於國際品牌,其中小迷糊、珀萊雅和悅芙媞1-6月GMV增速超100%。本土品牌立足於大眾消費市場,重點發力電商渠道,今年以來普遍加快新產品和子品牌推廣力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然而,行業整體繁華的背後各家企業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有人喜亦有人憂。

2018年上半年報告相繼相繼出爐,日化行業兩極分化趨勢明顯。百年企業上海家化戰略調整初見成效;新秀企業珀萊雅和御家匯一路狂奔;老牌企業拉芳家化、名臣健康和幸美股份遭遇發展瓶頸,轉型途中磕磕絆絆;古董級企業謝馥春和孔鳳春已經沒落的沒人關注;行業併購達人怡亞通和青島金王跑馬圈地,經營卻差強人意。

上海家化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36.65 億元,同比增長9.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3.17 億元,同比增加 40.89%。

珀萊雅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42億元,同比增長24.9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44.88%。

御家匯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81億元,同比增長57.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03.38萬元,同比增長19.05%。

拉芳家化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2億元,同比增長2.7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8344.6萬元,同比增長57.84%。

名臣健康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6億元,同比減少14.6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46.51萬元,同比減少13.42%。

幸美股份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4億元,同比下降17.43%;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664.04萬元,同比下降164.37%。

比比看,日化行業哪家強?!

謝馥春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153.23萬元,同比下降0.61%;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43.46萬元,同比增長25.17%。

孔鳳春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84萬元,同比增長2.72%;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76.82元,同比增長16.53%。

中國兒童護理(青蛙王子)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同比減少27.1%;淨利潤虧損為5099.8萬元,同比遞減57%。

怡亞通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7.36億元,同比增長21.81%;歸屬上市股東的淨利潤為3.42億元,同比增長3.63%。

青島金王2018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41億元,同比增長37.04%;歸屬上市股東的淨利潤為1.28億元,同比遞減58.28%。

比比看,日化行業哪家強?!

在上述企業11家企業中,只有上海家化、珀萊雅和御家匯3家達到雙位數增長,其他企業相對較弱。

(清揚君之所以沒有把國內資本市場上的所有化妝品企業進行比較,主要是霸王國際財報還沒出來,其他新三板企業代表性不強。)

嚴格意義上說怡亞通和青島金王目前不算是日化企業。2018上半年怡亞通公司日化行業有38.5億元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10.48%。同期青島金王公司化妝品板塊有16.48億元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60.12%。

怡亞通和青島金王佈局有所不同,怡亞通打造多個生態產業鏈,日化板塊註定不會成為主營業務。而且怡亞通因為收購的多是經銷商(代理商)和零售商,淨利潤也不高。子公司廣西怡亞通大澤深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2018上半年營業收入6.22億元,利潤只有364.27萬元。青島金主要打造“顏值產業閉環”,未來幾年,化妝品業務還會繼續併購,其營收比重進一步提升,或許三五年後青島金王將演變成真正的化妝品企業。

與怡亞通和青島金王併購進入日化行業不同,其他日化企業基本上都是以自營品牌為主。御家匯代理有部分國外品牌做線上運營,上海家化今年起可能會代理美國Church & Dwight公司家居護理產品、口腔護理產品、發類產品、女性護理產品四個品類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獨家經營權。

此外,企業運營的模式也不盡相同,上海家化以品牌驅動,謝馥春以渠道驅動為主,青島金王全產業鏈佈局垂直營銷,其他企業或有兼之。珀萊雅、御家匯、謝馥春和孔鳳春都有單品牌店,而謝馥春和孔鳳春卻走旅遊路線,把自己侷限在狹窄的空間。

比比看,日化行業哪家強?!

上海家化和珀萊雅都在向全品類全渠道方向發展,當然上海家化的品牌看似更多,品類更全,涉及美容護膚、個人護理、家居護理。而珀萊雅旗下的優資萊單品牌專賣店包括護膚、彩妝、面膜、洗護、身體、男士、彩妝工具、日用品、問題肌膚修復、母嬰、大健康產業等11大品類共400餘單品。其他企業只能慢慢觀望,等待時間。

相同的是,A股上市的幾家企業都已經或正準備通過併購,增加新的品類、進入新的銷售渠道和地區。上海家化約20億元收購英國知名母嬰品牌TommeeTippee,藉機進入全球市場,這也是中國日化企業第一家大規模在全球佈局的企業。

比比看,日化行業哪家強?!

相對於上海家化收購品牌,拉芳家化則進行了廣泛的互聯網戰略投資,如化妝師mk、淮秀幫、小小包麻麻、藍藍藍藍、涅生電商、小美誠品、宿遷百寶等。掏錢做小股東,除了可以在平臺上賣自家產品外,還可以進行分紅。想的挺好,不過2017年拉芳家化向宿遷市百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增資1.095億元之後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無論怎麼,清揚君覺得日化行業已經進入了戰國時期,強者恆強,小企業也能在細分領域吃飽喝足,未來幾年中國出現幾家銷售百億的企業也很正常。至於模式優劣問題,也許並沒有固定的標準,類似上海家化的品牌驅動也好,類似謝馥春的渠道驅動也罷,終是殊途同歸,成是英雄敗則亡。

作為投資者和消費者,清揚君認為,企業有規模還要有利潤投資者才放心;企業做大了有更多的資金持續投入,研發出好產品,消費者才開心。

願日化行業良性競爭,繁榮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