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賞王羲之的《平安帖》~

王羲之的平安帖有兩件

一為行書平安帖

二是草書平安帖

平安夜赏王羲之的《平安帖》~

行書平安帖

【釋文】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由同增概。

此帖凡四行,共二十七字。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鉤摹精細入微,毫髮畢現。

《平安帖》結字一般是取正局的,即不作作過多的欹側,這容易形成排布,排布也就是狀如算子,所以,處理好變化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取正局又給人以多變的感受,一般來說,細微部分的變化要求就要高些。此帖中,最明顯的變化是輕重變化。整體上看,帖右上部分輕,左下部分重。逐行看,第一行的輕重變化不大,但,每個字的內部是很有味道的。如“安”字,每一筆都用曲,中橫的彎曲更是明顯,整個字又穩如泰山。“載”字的土字頭寫法奇,車旁好像塞在半包圍的框中。“來”、“餘”的筆致變化,真有紙上舞蹈的韻味。類似的這此變化,保持始終,這便增加了“可讀性”。當然,王羲之這些變化,不是“計劃”來的,雖然有意在筆先之說,但,意是玄妙的,並不是像做建築工程一樣,一步步去實現藍圖。第二行的輕重變化是明顯的,一看便知。到第三行,行筆開始加快,寫得隨意了些,往往用了草書的寫法。

可以揣度,王羲之寫《平安帖》時,心情是相對平和甚至是欣悅的。字很秀,很美,很挺拔,沒有太大的波動。像“明日”這樣的字,很流美;像“當復”,有凌空欲飛之勢,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在臨帖的時候,當然主要是臨字,其實,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臨情緒,臨節奏,臨心態。此帖雄強瀟灑,頗能體現當時的魏晉風度。用筆法度嚴謹、沉穩精到,又不失自然輕靈、明快暢達。觀此幅作品,無一絲渣塵,若白璧無瑕、若精金美玉,其境界之高,非可強為,實乃羲之心手雙暢之作。羲之變法,踵事而增華,變樸拙為姿媚,但其離古未遠,大樸未散。此帖既有娟美之處,又不失古拙遺風,可謂樸拙相生,得中和之至美。

平安夜赏王羲之的《平安帖》~

草書平安帖

《草書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最早見於北宋著名叢帖《絳帖》,後經《宣和書譜》著錄,當時共有九行,後被一分為二。上帖是前半部,為絹本,縱24.5釐米,橫13.8釐米,共4行,41個字。《草書平安帖》上並沒有作者的名款,但歷史上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王羲之所書。延展開這幅草書帖,41個字的周圍蓋滿了幾十方收藏鑑賞印章,可見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屢次易主。乾隆帝盛譽該帖“可亞時晴”,媲美“三希堂”瑰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民間流傳王羲之高古摹本無出其右。

2010年11月20日20時57分,王羲之高古摹本《草書平安帖》在北京嘉德秋拍夜場以2.75億元為一買家競得,總成交價3.0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