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日本留存的中国古代书画

随着中国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来自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涉足国际拍场,而日本无疑是购买中国艺术品的近水楼台。

中国文物艺术品进入日本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统计,世界上30%中国文物拍卖的货源都来自日本,日本所藏中国文物艺术品数不胜数,单就中国古画而言,流失日本的就有近万件。日本收藏者强烈的出售欲望和中国藏家旺盛的购买力,使得中国人争相赴日本淘宝的热潮还在不断持续。这些回来的古玩、文玩物品,就叫“日本回流”。现在其他地区也有,但是没有日本的多。统称“回流”。

探秘日本留存的中国古代书画

中日书画渊源到底有哪些?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中日的书画交流更是源远流长。中国书画传入日本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唐宋时期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大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这些文化使者们将唐代的政治制度、文化典籍、宗教、医学、建筑等先进的文化传入日本,并且每次都带有许多文物回日本,其中包括王羲之等的书法墨迹、摹本。

宋代,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宋代的绘画艺术十分繁荣发达,南宋延续北宋的传统也成立了画院。

此时院体画中有一派,以梁楷、法常(牧溪)等为代表的南宋山水和人物画家,被美术史称作简笔画的鼻祖。

探秘日本留存的中国古代书画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对日本的影响,有两个直接的途径,一是日本画家到中国学艺,二是中国画家到日本传艺。就前者而言,就有日本室町时代最著名的水墨画家雪舟,曾随遣明使到中国访学,在中国宫廷画师那里简要地学到了南宋院体画风,并带了大量浙派画风作品返国。

清代,南宗文人画的学说左右了中国画坛,使文人画成为画坛正宗。18世纪以后有大量中国文人画家从长崎登陆到日本,使日本衰落的书画艺术得以复兴。

实际上,在此期间并没有中国大师级的书画家来日授艺,都是一些中国的二流画家,有的甚至是业余画手,在中国相关文献中生平亦不可考证。但正是他们将中国文人画传到了日本,使之成为日本绘画的范本,自此日本出现了一个宗于中国文人画的绘画流派“南画”。

探秘日本留存的中国古代书画

清末民国时期

此时期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掠夺;二是当时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带出境;三是一些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军阀和奸商,以极低价买下偷运出境;四是通过正常交易或赠送流出。

此时期,中国书画的交流也在客观上有所发展,中国的大师级画家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作品传到日本,为其所欣赏收藏。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开始显露颓势,出现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日本的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冰河期 ”,市场极端低迷。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90年代初期艺术品市场的开放,带动了艺术品市场的兴旺。随着内地企业家阶层的壮大,新兴私人收藏家兴起,直接引发了艺术品收藏热。

探秘日本留存的中国古代书画

日本回流字画到底真的假的?

尽管文物流失让国人痛心疾首,但从积极的方面看,日本人对中国文物艺术品一直心怀敬仰,其留存的中国文物档次较高,且保存状态良好,他们优秀的文物保管技术让国人钦佩。正是这些优势吸引着无数中国藏家纷至沓来,日本也成为国际各拍卖行的重要“矿源”。近年来,以大批日本旧藏为代表的中国字画及瓷杂藏品,有的很好的,绝对不差与中国古画,有大量的日本古画被藏家所藏甚至国内一些小型省级博物馆藏。

自21世纪的到来,在书画交易市场中出现了日本回流书画受追捧的现象,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日本回流中国书画的状况,是因为早在唐朝以来就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量的中国书画作品流入日本,那时候的书画作品赝品的几率几乎为零,从而导致了如今日本回流的中国书画备受青睐。在拍卖场上,日本回流几乎成为市场上吸引客户的金字招牌,一场拍卖会上如果有日本回流的艺术品出现,那必定成为拍卖公司及收藏家关注的焦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