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出“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最終,我們誰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在中國有兩種片子是最不受到觀眾歡迎的一種就是狗血的青春片,還有一種就是中國恐怖片。

但是《狗十三》是個例外,這部青春片不知道拍出了多少人的青春,是多少人青春的真實寫照

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瞭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電影中,父親希望通過一條寵物小狗完成與女兒的和解與溝通,李玩為狗取名“愛因斯坦”,暗潮湧動的青春因“愛因斯坦”意外走失,開啟了它洶湧又無奈的成長之路。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一個真實的例子,昨晚朋友講起抑鬱症的時候,說起她身邊一個從小一起玩的女生。這個女生的爸媽不是親生的,原因是生不了孩子,所以領養了她。所以小的時候,其實她也是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但是這對父母,突然間懷孕,老來得子的幸福讓他們很喜悅,這個孩子是早產兒,當時花了20多萬去保住了他的性命,再加上這個孩子是這對父母親生,而這個女孩,只是領養而已。

從那以後,這對父母幾乎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孩子,這個女孩的性格開始變得越來越奇怪。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在學校她也沒有可以傾訴的人,大家都不喜歡她,她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行為有時候變得越來越奇怪,她可能會自己三更半夜的時候跑到湖邊,一直看著湖發呆。因為無人傾訴,她用越來越多別人看似奇怪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但她的養父母讀不懂她,她的養父母越來越討厭她,覺得她奇怪就算了,經常會用言語諷刺她,她的養父就經常說「這麼好吃懶做,以後誰敢要你,像個神經病一樣。」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有時候還會對她說「你滾遠一點,真的不想看到你,這麼多人死,怎麼不見你去死阿。」聽到這些話,我都有些毛骨悚然,甚至覺得是心寒,何況是聽者的感受?他甚至還打電話給這個女孩的親生父母,叫他們把她帶回去。這對一個孩子是多麼大的傷害。

有時候我覺得這種家庭觀念是很恐怖的。你生不了孩子的時候,你把這個孩子當成寶貝,當你自己能夠生孩子了的時候,你卻把她當成是燙手山芋,隨時都想扔掉。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當她和弟弟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她搶弟弟的遙控器,她養父會說「不要和那個神經病搶,等一下她會打你的。」

她因為這些行為的反常,她的養父母帶她去看了醫生,治療了幾個月,稍微好了一些,但是回來,養父母依舊還是冷眼看待,用語言諷刺和侮辱她。這樣的治療效果怎麼可能會好呢?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他們村子裡有個女孩,是00後,很早就跟男人跑了,她養父就諷刺她「你怎麼不跟那個不要臉的女孩一樣,跟別人跑掉,死遠一點,真的不想看到你,不過你這麼好吃懶做,你這麼不正常,鬼才敢要你。是人都看不上你。」她總是選擇默不作聲回房間去。

語言是一把刀,是深深刺傷人的利器。試問,在這樣一個家庭裡,有多少個人,是真的可以心理正常地長大?我們有多少的家庭還在發生這樣的慘劇?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父母的引導真的很重要

有一天,我導師想在回深圳前,給媽媽辦一張樓下盲人按摩年卡,準備掃二維碼付款,但她的孩子一直在拿著手機在看動畫片,她和孩子說讓孩子暫停一下,她拿手機付個款就好,但孩子說「不可以。」

這個時候,如果是我們大多數的父母,應該會直接把手機搶走,也不會在乎孩子的感受。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但她是一個很會尊重孩子的人,她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如果沒有經過她的允許,用手機的可能性不大。她嘗試用他人的手機登錄自己的微信。無果後,硬著頭,拿過手機掃碼付款,瞬間,她的孩子就如火山爆發一樣,在地上打滾,拳打腳踢。期間她試圖搶回手機,說「不讓媽媽用手機,不讓媽媽用手機。」老師躲開了,說「我看到你了,你哭一會吧。」

不壓抑一個孩子的情緒,對她的身體是很好的,孩子當時的表現已經引起了旁人的異樣眼光,但是老師很淡定,因為她瞭解自己的孩子,她並沒有批評她的孩子,等孩子情緒發洩一會後,老師對她說「媽媽抱抱你,可以嗎?」女兒表示可以,但是嘴裡還是念叨著【我不讓媽媽用手機。】而且肢體也在繼續反抗著。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接著,老師向女兒道歉,說自己打斷了她看動畫片,忽略了她的感受,接著問為什麼不讓媽媽用手機呢?如果告訴媽媽,媽媽會很感激,女兒說【我不想讓媽媽掃碼。不想讓姥姥辦卡。】老師繼續引導她【姥姥腰疼,辦按摩卡可以讓姥姥舒服呀。】女兒【我不想讓姥姥每天都按摩。】【是覺得姥姥按摩了,就不能陪寶貝了,是嗎?】女兒這時候點點頭,變得越來越柔和了。

當女兒說出是的時候,是極為關鍵的,她哭鬧的背後是希望大人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可以陪她。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如果我們不懂孩子,我們一定會胡罵一通,說她無理取鬧,那她感覺到的是家人是不愛她的,會覺得我那麼在意你們,你們卻一點都不明白我的感受,一點都不在意我。這個孩子一定會很傷心的,慢慢地,她可能就會開始隱藏自己的情緒,因為她覺得自己的情緒得不到尊重,慢慢就會產生疏遠的親子關係。

兩個故事,兩個孩子,兩種不同的人生,很多人可能會說第一個孩子不是這個父母親生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教育呀,如果真正懂得孩子,無論是否親生,都可以和孩子相處得很和諧。現在就算很多孩子是親生的,很多父母依舊和孩子如同仇人一樣。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以前我上傳統文化課的時候,有個老師是一個非常會教育孩子的人,每一個在父母看來很難搞的壞孩子,在他那就會自動吐露心聲,那時候,還小,不知道如何總結。其實就是無條件接受孩子,沒有評判,讀懂孩子背後的動機。

我在成長路上,也有自己的叛逆期,這個期間,我覺得父母是天底下最不懂我的人了,我的行為你們不理解,最後可能就會被罵一通,那時候,多麼希望父母是可以讀懂自己的。

我相信不少孩子一定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因為成長是一個過程,也許成長環境不一樣,但是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生下一個孩子,真的不是生下就完事了的,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良心,自己懷胎十月生下了他們,但是生下一個孩子是要對他們負責的,如果你僅僅是生下了他,卻沒有履行作為父母的義務,那孩子心裡是有感受的,父母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如果沒有做好準備,那就不要生下這個孩子,如果生下來了,請好好待他。

很多父母的一生都在等著孩子和他們道一聲謝,而孩子卻等著父母和自己說一句抱歉。


《狗十三》我們這一生都在等互相的一句“對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