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為何Ta反而長成了“巨嬰”?

相信很多家長,尤其是母親,在孩子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就想到了一件事:無論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我都要無條件地愛Ta。因為“被無條件愛過的孩子,會自帶光芒”。在當代家庭教育中,父母會給孩子很多鼓勵、肯定和讚揚,這確實是中國社會家庭教育的進步。但很多家長愛著愛著就迷失了方向……

你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為何Ta反而長成了“巨嬰”?

在此,我先分享一個極端的小案例:有一位母親,從小就給予自己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這種無條件的愛,並未隨著孩子的長大而相應改變。以至於,孩子到了上學年紀依舊無法與母親分離。於是乎,這位母親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陪兒子到學校讀書——她會在兒子上課時,站在操場上,而兒子會坐在教室靠窗的座位上;只要孩子需要媽媽,他一扭頭就可以從窗戶中看見她。

很多人可能會難以置信,怎麼會有這樣的母愛,並很容易從中看出問題。但其實這樣不合時宜、過度的無條件關愛或多或少都在父母身上發生過。這樣的關愛越多,只會讓孩子長大後成為越龐大的“巨嬰”。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呢?

我們都知道,母嬰依戀的質量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非常重要。因此,心理學家們特別看重對孩子0-3歲這個階段的養育。在這三年中,孩子需要完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任務:與母親從共生走向分裂。因而,為了適應兒童心理發展的需要,父母應當給予孩子恰當的愛與養育;但是這種愛需要區分階段,即是有時間界限的。那麼,該如何區分階段,各階段又該分別給予孩子怎樣的愛與呵護呢?

你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為何Ta反而長成了“巨嬰”?

第一階段:0-6個月。母親對這個階段的嬰兒要給予無條件的愛。尤其是,父母的“抱持行為”對母嬰關係的建立尤為重要,舉例來說:一旦孩子出現哭鬧行為,千萬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抱著ta。這一階段,絕不能信奉“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信條。只有母親穩定持續的哺乳、搖哄、逗玩等賦予關愛的行為,才有助於嬰兒心理又快又好地發展。

第二階段:6、7個月--24個月。這個階段的孩子要處理的主要問題就是與母親的分離。大家可以看到,30到36個月正好是兒童處理好分離焦慮(詳情猛戳我另一篇文章:如何幫助寶寶在入園時成功地跟自己的依戀物分離https://www.toutiao.com/i6594680037197218311/),開始進入幼兒園的時間。所以,3歲入園是有理論依據的。這個階段又分為兩個亞階段。

第一個亞階段:8個月左右—15、16個月。這一階段的嬰兒會將關注點極大地投入到自身的自主性上來。他們會熱衷於探索外部世界,因此,會主動拉開與母親的距離。但這個距離的遠近,是由第一階段母嬰關係的質量所決定的。安全依戀的寶寶,也就是獲得了母親足夠多愛的寶寶,他們可以離開母親一段時間,獨立探索外部世界;但依然會週期性地回到母親身邊,尋求情緒上的安慰和進行愛的“再充電”。

如果,在第一階段沒有得到母親無條件的關注和愛,那麼處在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會害怕與母親分離。這個時候母親需要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多玩一玩“躲貓貓”等類似遊戲。遊戲的目的是在告訴孩子,媽媽即使離開一會兒,也依舊會回來,並不是永遠消失,以此慢慢消除兒童的恐懼和擔憂。當然,也要時刻關注,一旦孩子對母親的依戀轉為安全型,母親就可以適當收回一些無條件的愛與關注了。

這個階段是孩子與母親分離的開始。媽媽們一定要勇於放開自己緊緊握住孩子的手,讓他們去自由地探索外部世界,而不是充當孩子無處不在的保護傘。從這時起,媽媽要做的事情就是告訴孩子:親愛的寶貝,你勇敢地去獨立探索吧!當你需要的時候,我仍然在這裡。

最終,能夠平穩度過這一時期的兒童,會為自己能與母親分離而感到喜悅。

第二個亞階段:16個月—24個月(2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已經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會與母親分開,他們會想方設法避免這種分離。但是家長們必須清楚,這時孩子並不是真的想要回到第一階段,只是害怕會因此失去母愛而已。兒童這個階段的行為會讓許多母親產生困惑:為什麼孩子又變得開始粘自己了?很多母親極易在此時犯下錯誤:接受了孩子無法分離的狀況,並無條件地滿足孩子不願分離的願望。前文例子中的結果,就是因為這種錯誤所導致的。

在這個階段中,母親的正確做法是接納孩子這種“既想要分離又害怕失去愛”的矛盾情感。並且要不斷告訴孩子,只要ta需要,自己會一直在這裡,哪怕暫時的離開,也會在約定時間回來;以此給予孩子足夠的力量去獨立探索世界,而非真的隨時與孩子捆綁在一起。因為,這是這個階段孩子必須要面對的挫折,而這也正是其獲得成長的關鍵。

你給了孩子無條件的愛,為何Ta反而長成了“巨嬰”?

第三階段:2-3歲。進入到這個階段的兒童可能已經接受了與母親的分離事實,並且會不斷地鞏固自我的邊界感,還能夠通過語言與母親交流,從而容忍分離。比如:如果此時,孩子說,“我不想去幼兒園,因為見不到媽媽。”那麼,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心疼孩子就決定不送其去幼兒園,而應該告訴ta,“媽媽也會想你。我早上送你去幼兒園,你雖然看不見媽媽,但還會有很多小朋友和老師陪著你。午覺睡醒後,吃過下午的點心,媽媽就會馬上去接你回來,那時我們可以在一起呆很長的時間。”

順利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孩子,就可以更順暢地邁向人生廣闊的天地了。如果,媽媽們在任何哪一階段“心軟”了,受不了孩子的小眼淚,將Ta放在身邊“周全的捆綁著”;那麼,孩子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法完成這一必要的分離階段,從而成為病態的“巨嬰”。無條件的愛要有,只是要分清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