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企業型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方案

一、實體企業現狀


大家公認,實體企業不好搞,快錢就搞投資和房地產,但縱觀全球,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哪一個不是從製造業大國崛起的,尤其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更是如此。實體企業困難主要體現在:

1、無法承受的高稅費

65.7%的五險一金,17%增值稅,3-45%的個人所得稅,25%企業所得稅,20%分紅個人所得稅,貸款利息10%,環評、認證等各種項目收費,動不動的公關費、罰款等。

2、各種成本要素不斷攀升,銷售價格不斷下行

各項生產要素的價格都在上漲,人工成本、租金等也在上漲,唯一不好漲的是銷售單價,在電商衝擊下,有的甚至還在下滑

3、貸款難,貸款利息高

因為你不掙錢,利潤低,銀行不肯借貸給民營企業,而是大量投給國企,而國企用不完,又轉投給民營企業,或者民間借貸,利息成本是越來越高。

4、人才流失

國企、金融投資等行業,可輕易開出高薪水或高福利,傳統實體企業顯然無力與之競爭。辛苦培養的人才,如何能留下來,有什麼妙招?

我們以華強儀器公司為例,探討一下大象如何邁開腳步,輕快發展。

二、華強儀器公司


華強儀器公司,成立於1986年,生產電子儀器儀表,創始人毛總,年流水5億元。具體成本支出如下:

實體企業型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方案


繳稅合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5,000+2,500+1,500=9,000萬元,個人所得僅為5,000萬元,如果加上公司2,000名職工繳納的1,000萬人個人所得稅,6,300萬元五險一金,和各種附加行政收費800萬元,累計稅費17,100萬元,佔企業總收入的1/3。

三、破局而出的稅籌方案


我們認為,實體企業面對發展困局,是由於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發展還不均衡,個別行業個別產業會在發展前期賺取超額利潤,一個企業要想平穩發展,依靠的還是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及創新的財稅籌劃思路。

我們的思路:面對困局,重新做局,打造新局,破局而出。

華強公司自動化程度較高,技術、設備還是比較先進的,2000名員工,其中一線員工500人,管理層200人,研發團隊600人,營銷團隊700人。

針對不同的工作職能,重新調整公司架構,把市場調研、宣傳推廣、商務諮詢、技術研發、市場營銷、技術售後等職能部門業務,進行剝離,在我們推薦的稅率極低的稅收窪地,註冊不同類型和經營範圍的個人獨資企業。


調整公司架構的優勢:


1、內部創新,友好競爭

原來這些機構都是公司職能部門,在公司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以KPI進行考核。通過剝離分化,分成小組,華強公司按照業務所需,擇優選擇最優小組,鼓勵內部競爭,內部創新,並可開展對外服務,可提高效率,提高效益,提高創新。

2、合理消化公司利潤

這些員工的財務價值,體現在賬面,原來僅僅是工資薪金,通過市場化運作,以競標的市場化價格採購,個獨企業與華強公司簽署合同開具發票,支付資金,有效解決了華強公司的利潤問題,降低了企業所得稅支出。

3、合理解決個人所得稅

員工通過個獨企業為華強公司服務,在收到華強公司支付的服務報酬並繳納4.8%綜合稅率後,可稅後提現,解決了高收入員工個稅問題,對留住核心層員工,有極大幫助。

4、社保問題

對這些員工的社保問題,毛總把這些員工的勞動關係轉移到另外一家商務服務公司,員工在商務服務公司打卡併發放較低的工資,繳納與工資相符的五險一金。

破局後的企業綜合稅費測算:


實體企業型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方案


通過釔財稅專家提供的破局方案,雖然個獨企業繳納稅負373萬元,但企業所得稅節約2,005萬元,分紅個稅節約1,204萬元,毛總實際所得變了8,814萬元,增加2,814萬元。

而華強公司員工也因此受益,通過個獨企業分組管理,鼓勵內部創新,內部競爭,外部拓展,極大的提高了員工收入,並降低了員工個稅和社保負擔,企業從此走上了健康快速發展的高速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