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正在雪地中前行

在渝東南武陵山區,崇山峻嶺遍佈茂林修竹,山間野果、山珍叢生,與之相隨的是蚊蟲、毒蛇、野豬等。這裡人跡罕至,既與懸崖峭壁做伴,又可能隨時面對山石滾滾,這就是國網重慶長壽供電公司黔江運維站轄區。2019年伊始,武陵山區冰雪交織,記者跟隨此處電力巡線工人體驗巡線生活,在10位電力巡線工人中,最長的已在此工作18年。

望望頭上白雪天

走在腳下步伐艱

近日,受強寒流影響,我市部分高海拔地區氣溫驟降,被大雪覆蓋。酉陽、黔江、彭水處於我市東南部,與這三個區縣相距數百公里外,14條220千伏輸電線路從長壽區向東南方向延伸。如果把長壽供電公司比做供電的心臟,這14條線路就是供電的動脈。從2001年起,長壽供電公司在武隆、黔江設立了輸電運維站,共有10位巡線工人在此工作,他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在山間巡線,檢修電力設備。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隊伍前往巡視點220千伏黔酉西線160號塔

1月4日早上7點,重慶主城天色未亮,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來到酉陽縣毛壩鄉時已過午時,周邊街道、民宿還殘留著冰雪。當日下午,酉陽輸電運維站的巡線工人要在當地的野豬壩220千伏黔酉西線展開巡檢。

站長嚴敏今年39歲,身高1.7米左右,戴金邊眼鏡,是一個精瘦的漢子,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蒼老幾歲。他介紹,酉陽輸電運維站共有7位巡線工人,除了一位因為傷病擔任後勤外,其餘6人以兩人為一組進行巡線,平均每人要負責45公里線路,100餘基杆塔。因為記者前來採訪,這一次巡線他們選擇了路線相對好走的220千伏黔酉西線,6人全部到齊,更多是為了給記者結對子當“保鏢”。

從毛壩鄉驅車約半小時,我們來到了野豬壩,山間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因為大雪覆蓋,山上能見度很低,嚴敏加油打氣道:“走10多分鐘就到了,我們在前面開路。”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模擬導線覆冰,對導線冰層進行取樣稱重。

6位巡線工人除了攜帶必要的檢測工具,他們還帶了3把鐮刀,接上木棍長後短各異,用以在前方砍掉荊棘、樹枝。記者踏著巡線工人的足跡一路上山,山路大概50釐米寬,經提醒要靠著山壁前行。俗話說,下雨不冷化雪冷,此時山上冰雪已有消融痕跡,雖然雪景動人,但氣溫更凍人,風雪擊打在身上,雙手麻木,雙腳隱隱作痛。一不小心就是打滑摔倒,這路走得很是緩慢。嚴敏口中的10多分鐘,大家最終走了半個多小時方才到達。

山頂的鐵塔高28米,已經變成冰雪架子,看不到頂端。隨著“咚”一聲響,鐵塔頂部掉下了大塊的冰雪,所幸沒有人被擊中……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正在雪地中前行

據瞭解,巡線工人將在此進行風速、風向、溼度、溫度和覆冰檢查,如果導線覆冰過厚,容易倒杆斷線,從而影響居民用電。而在覆冰天氣,這樣的故障巡視天天都要進行,他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在排查無誤後,大家準備下山,白雪經過踩踏變得打滑。有隊員把自己的手套給了同行的女記者,隊員鍾宇把自己的鐮刀遞給記者當柺杖,同時攙扶著記者下山,並提醒道:“用腳跟落地,像螃蟹一樣橫著走……”

下山路上,隊員的歌聲傳來,是《愚公移山》中的“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翻越海拔1300米大山進行線路特巡

蟲咬蛇驚野豬攆

摘來山珍把錢捐

下山後,記者打量起這6位隊員,和嚴敏一樣,他們都體格精瘦,比實際年齡看起蒼老。35歲的鐘宇是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但也曬得皮膚黝黑,已有些白髮。他在此工作了15年,在能見度高的天氣,他還要操作無人機,檢查導線上的缺陷。今年42歲的王德海是隊員中的老大哥,他開玩笑道:“鍾宇就是覺得自己年輕了,怕我們都退休了,他還在工作,沒時間跟我們這些老頭在一起,所以趕緊長白頭髮……”鍾宇也笑著回應:“還是你們這些老人家身體好呀!”

通跟他們短暫的接觸中,記者感受到,隊員們十幾年如一日在一起工作生活,他們彼此已經不僅僅是同事,更是兄弟、親人。站長嚴敏回憶,去年7月23日是他生日,原本自己都已經忘記,但一起巡線的鐘宇專門給他帶了一個小蛋糕,沒想到因為天氣太熱,帶上山時,蛋糕已經融化,但自己心中,卻比是山上的驕陽更加炙熱……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正在雪地中前行

長壽供電公司黨建部劉科研告訴記者,她曾多次跟隨酉陽輸電運維站的巡線工人一起體驗生活,夏季被蚊蟲叮咬是家常便飯,應對措施就是把風油精當香水一般噴灑全身,但效果也有限。就在去年,隊員李建秋被馬蜂叮咬後踩滑滾下山坡,幸運的是隻是皮外傷。同時,山上不時可以見到五步蛇、竹葉青,隊員們自制的加長版鐮刀更多時候也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而到了秋天,山上也可以見到200多斤的野豬,獠牙尖銳伴隨著哼哼聲和大家四目對視……

“每年秋天,除了有野豬出沒,也有產有很多山珍,像九月香、叢樹菌、牛肝菌這些在當地可以賣到20到40元一斤。隊員們每天除了工作,還可以採集到10多斤菌菇,賣掉後,他們把這些錢都捐給當地的留守兒童了。”劉科研說,酉陽輸電運維站的巡線工人這樣距今已有3年,雖然每年只有1000多元,但這種心意卻讓她著實感動。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在行走途中互幫互助

職業病亦無所畏懼

他們願意繼續堅守

記者還了解,除了酉陽輸電運維站的7位巡線工人,在武隆站還有3位巡線工人,他們均一定程度患有胃病、風溼。這與他們的工作特性有關,早上7點工作前飽食後,中午往往是在山中隨便湊合吃點饅頭、麵包、餅乾等乾糧,而和親朋好友的晚餐很多時候則需要“隨緣”。在夏季,山中烈日只有忍受口渴嘴裂;在冬季,一把冰雪就能解渴潤嚨。而無常的天氣,也讓他們無法及時穿上乾淨、乾爽的衣物,長此以往落下風溼。

對此,記者曾將同一個問題拋給巡線工人:“這麼多年在山中巡線不會覺得辛苦、無聊嗎?”對此,得到的答案大多類似,工人們說不清這份堅守到底是因為習慣還是喜歡,但不管如何,眼中有山間美色,身邊有這些兄弟姐妹,肩頭有老百姓安穩用電的責任,他們會繼續堅守下去。


人跡罕至、懸崖峭壁 記者跟著電力工人走一遍重慶武陵山巡線路


巡線工人正在雪地中前行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長壽供電公司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