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山資本張野:差異性是一個GP的最大價值

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包括作曲系學生張野。

彼時,其剛獲得俄羅斯普羅科菲耶夫國際作曲比賽大獎,中國駐俄大使館希望將張野當做典型宣傳。

專訪青山資本張野:差異性是一個GP的最大價值

拿著精心準備的個人資料走進大使館時,25歲的張野卻遭遇了人生最尷尬的時刻:中國汶川發生7.8級大地震,禍及數十萬人,大使館內所有人都神色緊張,忙著捐款、捐衣服,沒有人顧及剛享受巨大榮譽的張野。

“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太大了。”張野稱,“在這麼大的事情面前,一個音樂人起的作用太小或者太間接了。”

張野由爺爺帶大,老人先後參加過遼瀋、平津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家國情懷刻在骨子裡。從小接受這樣的教育,80後張野與同時代的朋友們不太一樣。

張野想做商業——創造更多的財富,幫助更多的人。那個時候,利用家鄉的資源優勢,張野已經開始做中俄煤炭貿易。但商業領域裡具體做什麼,張野並不清楚。

直到看了《社交網絡》——這部以扎克伯格和Facebook為原型的電影,盡情展示了投資人的生活:參加高端論壇、發表演講,而且可以促成像Facebook這樣偉大的企業。

對於職業方向,張野一下子明瞭了。

沒有進入投資機構進行經驗的積累和學習,張野直接拿著大學做中俄貿易賺的幾千萬扎進了投資圈。

張野說這樣的選擇是因為“比較難、反常規”。後來,“反常規”成為半路出家的投資人張野和其創立的青山資本應用最普遍的投資邏輯。

反常規突圍

青山資本成立時,正趕上中國本土VC最擁擠的時候。

根據智研諮詢集團發佈的《2015-2020年中國產業投資基金行業市場運行態勢與投資前景評估報告》,2013年,中國創業風險投資各類機構數達到1408家,2014年新成立基金305支,共計機構1713家。

除了數量多、競爭激烈以外,新基金管理人員經驗豐富、相對成熟是該階段中國創投市場的另一個特徵。不少老牌基金的合夥人或管理者離開原機構成立新的基金,像原紅杉中國副總裁曹毅出來創辦了源碼資本、原鼎暉創投合夥人王暉創辦了弘暉資本、原IDG合夥人毛丞宇與原紀源資本合夥人黃榆鑌創立了雲啟創投等。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作為跨界過來的張野手裡的籌碼並不多,“自身的情況是非常薄弱的,而且跨界過來傳遞給市場的信心也並不多。”張野只能通過身邊的朋友募集第一期基金。

作為新成立的機構,張野為“襁褓”中的青山資本確立了“品牌驅動”的發展戰略,通過組建專業的PR團隊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品牌建設活動。經過一年多的活動,青山資本在圈子裡有了一定的聲量。

同時,張野為青山基金設置了嚴格的基金配置模型,“比如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佔基金總規模的多少,多少比例的基金放在中風險的部分,最多的是創造穩定收益的部分。高風險的部分我們會去博一個高額回報,但是量很少,全部虧掉也沒有關係。”

在第一期基金裡,張野將4個項目放在了高風險梯隊裡,每個項目佔整個基金規模的10%。當時業內普遍的做法是一期基金投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案子,每個案子佔基金規模的1%,以分攤風險,“我們更願意去冒險、更敢賭。因為這種集中型的投資風險反而比較大,所以我們用第二個模型來沖掉第一個模型的風險。”

張野口中的第二個模型則是行業和方向的選擇,青山資本之所以聚焦於消費領域,就是因為消費行業相對穩定。因此,青山資本60%~70%的項目在消費領域,30%~40%的項目在科技和互聯網領域。

“無論是基金配置還是內部機制,我們都做了大量精細化的工作,像這種資金配置模式,只不過是我們高回報裡面的一個因子,是很多利益互相作用的結果。”通過這種專業化、精細化的方式,青山資本前兩期天使基金的IRR達到了58%和98%,前兩期專項基金的IRR達到了106%和93%。

花點時間、悟空保、無界空間、撈月狗等都成為青山資本的明星項目,其中,遊戲玩家社交平臺撈月狗給青山資本帶來了210倍的回報。

得益於以上成績,深圳前海母基金、宜信、IDG等主流機構開始成為青山資本的LP。

截止現在,青山資本管理四支基金,兩支天使基金,兩支專項基金,其中第三期基金也於近期完成募資。

以下為張野與財經網的對話節選:

選創業者:你的優秀必須被驗證

Q:什麼樣的創業者會讓你覺得值得投資他?

張:這個問題其實比較大,我們可以很簡單的回答,就像天使投資行業裡常用的那些術語,比如學習能力強、成長速度快、強執行能力、團隊整合能力什麼的,但這些沒意義。

事實上我們在判斷早期項目的時候,不同領域對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像找靚機的溫言傑是一個讓人覺得很舒適的人,沒有很強的侵略性和威脅感。因為在二手手機這個領域,如果是侵略性很強、性格色彩極其鮮明的人是沒法做的。這個行業的後端供應鏈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只有像溫言傑這樣的人才能夠在這裡遊刃有餘,有自己生存空間。

相反,花點時間的創始人朱月怡就是一個性格色彩很鮮明的人。鮮花電商這個行業是要傳遞美好生活的理念,需要強行佔據他人心智。

所以不同領域我們對人的要求是不一樣,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模型說人應該說什麼樣的,但底層的邏輯肯定是相通的。

常規的條件裡我們更在意的是創始人感人別人、打動別人的能力。因為創業這個事情萬變不離其宗,它最內核的就是你在這個社會找到最適合做這件事的一批人,跟著你一起把這件事做好。這件事情能做到什麼程度、做得好不好,都是對你找人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反饋。

Q:在看人的時候是否會比較偏重有大公司背景的創業者?

張:大公司背景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的優秀是否被驗證過。如果你是很年輕的創業者,那麼我們會嘗試去判斷你的潛力,如果你是一個相對成熟的人,我們會看你的優秀是否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被驗證過了。

如果你將近40或者40多歲,在這個行業已經十多年都不能夠取得成績的話,我怎麼相信你現在突然會取得成績?

選項目:市場不需要同樣策略的投資人

Q:撈月狗在尋求早期投資的時候,很多頭部機構都不看好它,青山資本當時為什麼敢去投一個大家都不看好的項目?

張:如果你在這個行業待了很多年就會發現,大家都趨同了,因為行業裡面信息過窄,彼此的信息交換太頻繁,你做的時間太長之後,模型越來越模糊,系統判斷方法都差不多,對好的東西的理解也差不多,對差的東西的理解也都很趨同。

但是市場是不需要趨同的,市場也不需要同樣策略的投資人,所以作為一個GP來講,你身上最寶貴的就是跟別人的不同,跟別人相同的地方一點價值都沒有。

撈月狗2013年開始做,那個時候剛好是中國手遊最熱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投資人都在看手遊,所以撈月狗融不到錢。那個時候我們在市場上沒什麼知名度,所以我們不會第一時間看到這個案子。但走到我們這兒的時候,我說不是這個樣子啊,手遊的市場份額雖然逐漸增加,但是在體驗層面,手遊在短期之內絕對不可能達到端遊的程度,特別是重度競技類遊戲。所以端遊的市場份額雖然在萎縮,但是一定會在的。

撈月狗是最懂這些高競技類遊戲的一個團隊,原本就有粉絲基礎,這樣的團隊其實挺難得的。

這是我們利用自己的知識獨立分析出來的結果,我們不會因為這個市場是什麼風向就會受到影響,或者說受到其他機構的影響。

Q:你曾說不碰風口,但為什麼投了萊杯咖啡這樣一個新零售的項目?

張:萊杯咖啡真不是無人零售的邏輯。

咖啡這個市場每年的增速在那兒擺著,雖然不是極高,但複合增長率也是在8%左右。第二就是咖啡機這種形式,在歐美過去50年的經驗裡已經被驗證地非常具體了,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歐美高校都有很多咖啡機擺在那裡。這不是一個公益項目,而是一個財務模型能夠跑通的項目,所以才有規模化企業存在的必要。

中國的典型情況就是咖啡行業在增長,喝咖啡的人群也在增長,大學生為了應對考試周什麼的也在逐漸的開始喝咖啡,但是校園裡沒有咖啡機,這就是這個市場空缺的地方。

在這個邏輯裡,是不是無人零售已經不重要了。當時我見周培傑的時候就跟他說,我說我只給你提一個條件,如果你覺得可以我們立刻就投你,如果你覺得不行就算了。我說你們只做校園市場,寫字樓之類的就算了。因為校園是一個高壁壘的市場,比如點位,一旦你進去了就不太容易被替換,你的競爭成本比較低,而且校園裡人群的密度也比較高,又有學生為了考試、讀書而喝咖啡的剛性需求,所以這個模型才能跑通賺些小錢。如果不具備這個模型的項目絕對是會虧錢的。

當時周培傑一口答應了。事實證明,校園市場是慢,但是長期來講會更健康。很多人會覺得外面的市場更大更快,但是快了的話是需要不斷融資擴張規模的。就現在這個市場看,不少這樣的項目已經死掉了。

選賽道:要用應用層的邏輯指導投資

Q:有些投資人會有一個底層框架和邏輯,面對不同行業的時候會用這個框架去套,您在看一個全新行業的時候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

張:我有太多不知道的領域了,而且我們也投了很多不太懂的領域,比如說無人駕駛裡的馭勢科技,現在應該是中國無人駕駛領域前幾名的公司。

投資這件事,最底層一定有一個貫穿始終的邏輯,但其實最底層那個邏輯拿出來講太簡單了,沒有辦法去探討。所以我們拿的不是底層邏輯,而是底層往上的應用層的邏輯。我們剛才探討的所有東西都是在應用層面的邏輯去探討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內容產生出來。

我們在投不同領域的不同案子的時候,應用層的邏輯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投消費品,我們對消費品的各個品類做過大量的研究,分析這裡面要有什麼不一樣的切入點,這個市場的空間在什麼地方等等。

但還有一些有另外的模型,就是這個人我們相信他,無論他做什麼都會投,比如像吳甘沙這樣的人。他是做無人車還是無人機我不知道,但是隻要是跟技術相關的東西,我不管我懂不懂,都會投他,因為我們再懂也不會比他更懂。他是前中國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院長,極其年輕,5個英特爾研究院院長裡第一個華人院長。我們從他出來的前一年就跟他溝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才能在天使輪就進去。

Q;對於消費升級,您覺得它只是一個熱潮,還是說它會持續下去?

張:消費一定是個長尾需求,它在未來10年、20年都有很大投資機會,所以不會是我們短期內的一個策略。首先,投資、出口、拉動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但是現在投資、出口已經比較乏力了,拉動內需是必須的。第二,我們的中產階級人群已經達到1.2億的規模,他們產生了新的消費訴求。第三,消費升級的核心是消費人群的更替導致了新的消費訴求,而新的消費人群又有消費能力,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我們由於之前的半計劃經濟導致大量的供應端不能滿足現在的訴求,所以就存在一個缺口,這就是消費機會。

從行業背景角度來講,投資機構歸根結底還是投技術變革的,因為只有技術變革才能帶來商業模式的更替。那我們現在其實是處在上一波技術變革帶來商業模式創新之後,下一波技術創新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之前的一個空白期。上一波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過去20年的VC都在吃這個紅利,現在機會已經明顯減少了。

但是作為專業的投資人,這個空白期你不能等。消費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空白期的填充物,因為人總是要衣食住行的,而且它在一個有規模化的升級訴求的過程中。

Q:未來五年對青山資本的願景是什麼?

張:成為中國一線的天使投資基金。一個年輕想創業的人,在找天使投資機構的時候,腦子裡迅速想起一個名字的時候,必須有青山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