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重磅好消息!

廣西7地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靖西市新靖鎮成百色唯一入選鄉鎮!

1月15日,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佈了《關於公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的公告》,廣西7個地方榜上有名!靖西市新靖鎮成百色唯一入選鄉鎮!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網站截圖)

廣西上榜的地方分別是:

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 三聲部民歌

柳州市魚峰區 魚峰歌圩

桂林市永福縣 彩調

梧州市岑溪市 牛娘戲

玉林市博白縣 桂南採茶戲

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鎮 繡球

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 黃泥鼓舞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評上"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有何好處?

根據《“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命名和管理辦法》,被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將獲得證書和標牌。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被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應組織開展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展示和傳播推廣活動,依託本地民間文化藝術資源開展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創作、演出活動,培育民間文化藝人和民間文化藝術特色團隊,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民間文化藝術教育普及活動,提高民間文化藝術品牌項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提升當地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效能。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含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應注重其整體性和傳承性,在提供傳承場所、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保存實物資料等方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予以扶持。

下面就來了解下廣西上榜的地方~

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三聲部民歌

馬山縣古零鎮安善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壯族三聲部民歌的發源地,三聲部民歌在壯語中叫“歡哈”,“歡哈節”即為三聲部民歌歌圩。它的旋律優美,聲部間相互協調,音色柔和,風格統一。其結構完整一個旋律,一聲部和二聲部具有獨立音調,三聲部起到陪襯和聲作用。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馬山當地歌唱家演唱三聲部民歌。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王傑清 攝(資料圖)

2004年5月,自治區文化廳將馬山縣(三聲部民歌)列為廣西民間藝術保護工程第一批試點項目。馬山縣壯族三聲部民歌還多次進京演出,曾到十幾個國家演唱,受到廣大觀眾歡迎,名聞中外。

柳州市魚峰區魚峰歌圩

2013年12月,柳州市啟動“魚峰歌圩”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項目,並以此為契機,陸續開展了一系列歌圩創建工作。其中,利用“三月三”壯族人民的傳統節,在歌仙廣場舉辦了幾屆廣西·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山歌邀請賽;利用現代網絡平臺,搭建“網絡歌圩”,創新性地引發了新一輪的山歌熱。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歌手在魚峰歌圩上歌唱。廣西日報記者 諶貽照/攝 (資料圖)

魚峰區逐年增加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通過文化惠民,帶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讓“魚峰歌圩”文化活動經常化。2016年,柳州“魚峰歌圩”獲授牌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桂林市永福縣彩調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永福群眾在街頭露天舞臺自娛自樂唱彩調。(資料圖來源:永福縣委宣傳部)

說起永福的特色文化,彩調應列第一。永福彩調已有400多年曆史。永福的彩調,生動活潑、詼潛風趣、通俗易懂、優美動聽,其最大特點是大眾化、口語化、方言化、平民化。其唱腔輕快活潑,加上逢腔必有的襯詞,便形成了彩調與其他劇種完全不同的特色。因為彩調的普及率高和演繹活動開展面廣,2014年文化部授予永福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彩調)之鄉”稱號。

梧州市岑溪市牛娘戲

說起牛娘戲,不少梧州人尤其是岑溪市民都不會感到陌生,它用四三結構的七字句,平易近人的岑溪話,唱出了富有濃郁生活氣息的一個個小故事。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廣西新聞網記者攝(資料圖)

牛娘戲是植根於田野鄉間的原生戲劇藝術,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發展,形成了一套獨有的戲曲音樂、唱腔藝術和表演程式,表演形式獨特,地方色彩濃厚,入選了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岑溪市大力推進牛娘戲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牛娘戲創作展演,加強牛娘戲理論研究,開展牛娘戲進校園、進鄉村活動。

玉林市博白縣桂南採茶戲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圖為大型桂南採茶戲《綠珠女傳奇》劇照。(資料圖)

桂南採茶戲是博白縣代表性民間戲曲藝術形式,綜合了舞蹈、山歌、小調、花燈、採茶燈、桂南八音等元素,以載歌載舞為表演手段,也稱為“籲嘟呀”。2006年,桂南採茶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鎮繡球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靖西市新靖鎮是遠近聞名的“繡球之鄉”,鎮上的舊州街居住的壯族群眾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繡球。為了弘揚壯族繡球文化,當地還建立了繡球博物館,鼓勵本地學校開設織繡球的選修課,以此來傳承這門技藝。走進舊州街,不時可以看到當地群眾在堂前屋後縫製繡球。有的人還將製作好的繡球陳列在架子上,供遊人挑選。這些色彩鮮豔、大小不一的繡球大多是用綢布縫製,上面用手工刺繡出各種圖案,然後綴以珠子、流蘇,售價從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

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黃泥鼓舞

祝賀!靖西新靖鎮入圍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公示名單!

坳瑤族民間老藝人跳起《黃泥鼓舞》。廣西新聞記者 陶媛攝(資料圖)

黃泥鼓舞是金秀瑤族自治縣坳瑤同胞祭祀盤王的一種舞蹈,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長期以來,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六巷村下古陳屯的瑤族同胞堅守這份文化遺產,併成立黃泥鼓舞表演隊,用古老的民族文化振興古老的瑤族村寨。

恭喜靖西市新靖鎮!

來源| 廣西新聞網

電話:0776-289395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