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聖小廟:川酒天下第一?

“不從四川買酒的酒廠都沒有好酒”。這句話是一位酒友在六群閒聊時說的,為了證實論點,酒友還做了解釋,舉了例子,比如他說:“山東、河北有好酒,因為這兩個地方是從四川買酒的,但安徽絕對沒好酒,因為安徽的酒廠不從四川買酒。”

其實安徽也從四川買酒的。記得安徽古井貢的王效金先生,他的罪狀裡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接受四川酒商的賄賂。據判決書公開的案情看,從九十年代開始,四川李老闆就朝古井集團賣散裝酒,和王先生有過一段後來成為罪證的合作。

“時來天地同協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王先生的故事世人見仁見智吧,提王先生的案例只為證實,古井集團買過四川的酒,起碼是曾經買過。

安徽既然也買四川的酒,那等於給酒友的論點再加一條論據,果然酒廠都要從四川買酒。難道川酒,真的是酒廠生產好酒的先決條件?

其實酒友之言只是玩笑話,興之所至口無遮攔,酒話不能當真。不過這句話,卻引發了大家心頭都壓著的疑問。確實各地很多酒廠都從四川買酒,而中國那麼大,產酒的那麼多,為什麼他們不管多遠,都偏愛從四川買酒呢?

其中緣由,小廟大略知道一些,但皮裡春秋,不便用自己的原話講出來。事關重大啊,一言不慎徒惹是非。思來想去,既然是談川酒,最好借用川酒行家的話來說,川人說川酒必然中肯,以免小廟有雌黃黑白之嫌。

川酒的名家很多,其中賴高淮先生大名鼎鼎,酒徒應該都聽說過。老人家是瀘州老窖第七代傳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際釀酒大師”。1984年,四川省政府授予他“為四川發展名酒,提高名酒質量作出重大貢獻”的榮譽稱號,“榮譽稱號”的分量在一等功以上,應該是咱們國家能授予的最高獎了。賴先生有為川酒做出重大貢獻的榮譽稱號在身,自然對川酒是有發言權的。

賴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八十年代曾出版《四川名優白酒勾兌技術》,一時洛陽紙貴,競相傳習。因為咱們是想要了解八十年代以後發生的事,所以就不讀八十年代出版的這本了,咱們來共同學習另一本,2011年出版的《新型白酒勾調技術與生產工藝》,有關川酒之舉足輕重,賴先生在著作中是這麼說的:

“1967年,四川瀘州地區生產銷售了第一批調配酒……搞得好的有資中糖酒公司的重龍酒,達川平昌的小角樓”;

“80年代生產的調配酒則更多,尤以沱牌麴酒廠的沱牌麴酒銷售量最大,年銷售量為(8-10)萬噸”;

“90年代初,調配酒的質量越來越好,不以調配酒的本來面目出現,而是以傳統固態法的名義在市場上銷售,主要渠道是賣給名酒廠。名酒廠的銷勢走俏,酒源不足,紛紛採取了以低價收購小酒廠的散酒來勾兌裝瓶,貼上自己的名牌商標出售。許多暢銷酒廠跟著名酒廠學習,低價收購小酒廠的散酒。四川這種調配散酒大量銷往省外,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50-100)萬噸的調配散酒運往四川省外和省內各名酒廠” ;

“調配白酒悄然興起,到1994年,已佔領了全國白酒市場的半壁江山”。

摘抄的這幾段話,包含的信息很豐富,大家看完必有收穫。小廟聊一下自己的心得,我對這幾段話的理解是:四川每年50~100萬噸的“調配散酒”,以固態法的名義,大量銷往省內外各酒廠,各酒廠用此勾兌裝瓶,貼上自己的名牌商標出售。1994年的時候,調配散酒就已經佔領了全國白酒市場的半壁江山。

那麼,賴先生說的“調配散酒”是什麼酒呢?

要弄明白“調配散酒”,還是得用賴先生的原文來解釋,原文是:“調配技術是在勾兌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既然調配技術是在勾兌技術上發展起來的,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呢?賴先生對此也有詳細闡述,原文如下。

勾兌技術:“真正意義上的勾兌技術,是把同香型的酒先用嘗評的方法分等定級,分門別類的存放,然後取長補短,按一定比例進行組合,最後進行微量添加,即調味(但不允許添加非發酵的香料物質)”

調配技術:“調配酒的特點是進行勾兌時,不單可以在同香型之間進行,也可以在不同香型之間進行。必要時還添加非發酵物質,以實現所需要的香和味。”

這兩段話裡,賴先生指出了兩個重點,其一是“香型”;其二是“非發酵的物質”。這兩條重若千鈞,是勾兌與調配最核心的區別,區別是:勾兌必須是同香型之間進行,而調配可以在不同香型之間進行;勾兌不允許添加非發酵的香料物質,而調配允許。

區別開勾兌技術與調配技術的不同後,賴先生還給調配技術賦予了精準定義,他告訴我們,“這種新工藝生產的白酒,叫新型白酒”。

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讀,因術語運用並不統一,也有人把新型白酒稱之為新工藝白酒,把調配技術叫做調香技術。總之,不管正著讀還是反著讀,新型白酒、新工藝白酒、調配酒、調香酒,說的都是一回事。

新型白酒其實並不算“新”,六十年代就已經廣為人知,八十年代後期逐漸盛行,到了九十年,新型白酒迎來機遇,政策提倡,企業歡迎,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形勢一片大好。賴先生透露:“1994年,調配白酒(新型白酒)已佔白酒總銷量的50%,也就是說,560萬噸白酒中有近280萬噸是新型白酒。”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新型白酒依然高歌猛進,據小廟親見,如今新型白酒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乎想象,乍一看到數據實在難以置信,油然而生“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之感。不過那是題外話,今後再談吧,以免時下傷感。

由勾兌技術發展出調配技術,而調配技術呢,也叫新型白酒。

至此我們算弄明白了個大概,四川每年銷往名酒廠的散酒,是調配散酒,而調配酒就是新型白酒。新型白酒可以在不同香型之間勾兌,也可以添加非發酵物質。

可是,“不同香型”之間相互勾兌的,總還得是酒啊。非發酵的物質到底是添加到了什麼裡面,才成為新型白酒的呢?它的基礎是什麼?

賴先生著作裡有答案,他明確說明了:“生產新型白酒的基礎是食用酒精。”

賴先生還更具體地說明了:“新型白酒主要用80%的液態法生產的酒精組成。”

讀到這裡大家各自總結吧,新型白酒是怎麼回事,應該心中都有數了。新型白酒的興起,是全國性、行業性的一次重大變革,而四川白酒業,恰好處在行業分工中有利的位置。如要全面的去了解這場變革,那可有的聊了,起碼還得再獨立一篇。但今天僅是辨析四川的調配散酒,自變革伊始,為什麼全國都跑去四川買它?

搞清楚了新型白酒是什麼,也就清楚了為什麼酒廠都愛買四川的原酒,質量合格還便宜,物美價廉,並且以傳統固態法的名義銷售,自然皆大歡喜。

而無論是賣調配酒的,還是買調配酒的,他們誰也不會告訴我們交易的是什麼?拿來又作什麼用?酒徒不明就裡,只看到他們買來買去,卻不諳其中機巧,因而誤解頗多。所以六群酒友才有此一論,錯把川酒當成酒廠產好酒的先決條件,“不買川酒的酒廠都沒好酒”,川酒天下第一。

事實上,說它天下第一也沒錯,起碼銷量上沒哪個省能趕得上。各地酒廠歡迎的很,誰不喜歡這樣的產品呢,拿來做基酒,沒有比它更好的了。實踐證明,不應用新型白酒也不行,賴先生總結說: “90年代,改勾兌技術為調配技術,改傳統白酒工藝為新型白酒工藝,出現了新型白酒浪潮,散酒大流通的局面,衝擊了白酒原始的傳統工藝,推動了中國白酒的大發展”。

“近10年的實踐證明,凡運用了新型白酒技術的企業,就得到發展,越來越好。反之,企業的效率就越來越差,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哪怕是很有名的中國白酒企業也不例外。”

這就是潮流啊!浩浩蕩蕩。“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滔天巨浪之下,“很有名的中國白酒企業”也不過是一朵浪花,一滴水,無足輕重,只能隨波逐流。

時勢適然,無人能置身事外。何況新型白酒,也實實在在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成本控制,永遠是企業的硬實力。

當然,諸君也不要過度聯想,咱們談的是為什麼各地酒廠從四川買散酒,僅對四川賣往各地的散酒聊一聊,並不牽涉其他。

實際上新型白酒能玩的這麼溜,恰恰也是因為川酒基本功紮實,行業足夠大,能人足夠多,不然新型白酒也不會如此發達。真功夫肯定是有的,只不過花拳繡腿更受歡迎,因此看家本領很少用了,平常再難見到。大勢所趨,奮蹄從者眾。

形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會突然就改了走向,在賴先生看來,新型白酒的明天會越來越好。賴先生說:“白酒變革的內容,是科學的,它將從根本上改造白酒的生產工藝,使傳統白酒生產工藝逐步被淘汰,並被逐漸發展的新型白酒生產工藝取而代之。”

賴先生還說:“新型白酒集團將逐步取代和超過傳統白酒集團。”

賴先生還在著作裡闡明瞭:“本書的基本觀點是:新型白酒將必然崛起”。

小廟愚鈍,跟不上潮流,我所希望看到的未來,和賴先生的展望不一樣。當然,不管我的期望如何,浪潮都會自顧自的去往它的方向。

但我仍固執的以為,傳統白酒的立錐之地總還是會有的吧?

“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雲飛”。

雖然此時皖北小城的天空,和四川沒啥兩樣。

浮雲蔽日,暮靄沉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