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稅收徵管:為加快公平稅制建設

在當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以"互聯網+稅務"為突破口,強化稅收公平理念,加快國家稅收治理與稅收法制化進程,建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稅收制度,成為業界關注的新課題。

近日在由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稅收與法律高峰論壇上,來自稅務領域百餘名專家學者以稅收公平為切入點,探討稅收公平的基本內涵和未來趨勢,就未來電商稅收政策走向、電商稅收流失的治理展開研討,為政府制定公平的電商稅收政策提供借鑑與參考。

電商行業稅收徵管:為加快公平稅制建設

電商飛速發展背景下的"稅收流失"

中央財經大學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電商稅收流失課題組"在會上發佈第三方獨立研究成果——《電商稅收流失測算與治理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和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交易搬到網上經營,結果是一方面帶來傳統貿易方式的交易量不斷減少,使現行稅基受到侵蝕;另一方面,由於電子商務是一個新生事物,使稅務部門對其進行徵管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加上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在稅收領域的應用還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電商交易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稅務機關的"徵稅盲區",形成一定程度的稅收流失。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蔡昌指出,基於電子商務活動的數字化、信息化、無紙化,以及虛擬性、隱匿性、國際化和快捷化的特徵,當前電子商務的稅收徵管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納稅主體確定和管理存在困難;二是計稅依據確定困難;三是納稅地點的確認存在困難。

對於社會上普遍存在的 "網購不開發票也不需要繳稅"的認識誤區和"潛規則",中國人民大學朱青教授認為,電子商務在我國不存在稅外之地,黨的十八大提出"構建一個結構優化、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這個"公平"除了指社會公平,調節收入分配,也包括納稅人之間的公平,這也是稅收的最基本要求。從稅收管理角度講,如果不對電商稅收進行監管,以後的稅收將很難管理。

中央財經大學稅收教育研究所所長賈紹長認為,稅收流失問題不僅是一個現實問題,更是制度設計缺陷問題。

推進立法和實踐層面的稅收公平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稅收"在稅務系統的廣泛推廣,"電子商務徵稅問題"被列入國家稅務總局重點研究範圍,國家稅務總局於2013年4月1日起實行的《網絡發票管理辦法》,為電子商務徵稅提供了法律上支持。不過,電子商務稅收徵管在實務領域仍未實施具體的徵管措施。

《報告》分析指出,我國政府之所以目前仍未對電子商務稅收實施有效監管,或只是由於時機尚未成熟。國家在鼓勵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在密切關注電子商務交易的應納稅額的動態趨勢,當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成熟且其應納稅收額度足夠大時,政府必然會對電子商務實施有效的稅收監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紅日在會上指出,稅收公平與稅收優惠政策平衡的實質是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問題,是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係問題,也是市場與產業政策的關係問題。她主張建立無差異的稅收政策導向,基於調節收入分配、能力差別的稅收制度設計,基於稅務機關與納稅人關係平等的法律地位,推進立法和實踐層面的稅收公平。

"電商稅收流失課題組"研究建議應儘快實現稅收監管和有效徵稅。一是從稅收公平視角分析,稅收不應由於商業模式不同而有所差異;二是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將使未對電商有效監管嚴重侵蝕商品零售業稅基,引起極大的財政收入損失。

應確立電子商務稅收公平原則

與會專家建議,稅收管理應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稅收徵管方式,減少稅收流失,創造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

中央財經大學中財-鵬元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教授就公平視角下的稅制改革提出建議:一是要增進社會的共識加快稅制改革步伐,比如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等;二是要通過稅制改革有效控制收入差距擴大的現狀;三是稅制改革要能促進生產要素合理分配。

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指出,在一個行業存在顯著稅收流失的情況下,如果國家不關注,這對整個社會都會帶來危害。行業的稅收不公平會導致經營不公平,稅收不誠信會導致經營不誠信,最終將導致社會不誠信。所以,稅收流失不是單純的稅收問題,而是國家治理問題,甚至是社會誠信問題,對整個中國經濟的運行帶來重大影響。

國家稅務總局副巡視員、中國稅務學會副秘書長焦瑞進認為,稅收流失的治理主要靠政府決心治理的力度。要明確電子商務的範疇,不同的時代對稅源的認定也應有所差異。他認為,在未來大數據時代,對自然人信息的有效掌控是可以輕鬆實現的,在稅制設計中可以實現對消費和資金流的控制,實行自動結算、代扣代繳,因此,電商徵稅並不存在技術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