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汉密克的画:对边缘的忧虑(马琳)

“你看出去,有一堵墙阻挡了你的视线,抑或一幅拉上的窗帘遮挡了你。窗帘之后有玻璃,玻璃后面也许还有另一堵墙。然而或早或晚,你的眼睛都会看见地平线,而地平线以远,你的双眼则无法企及,可是,即便你真正站到了那遥远的地平线,却又有另外一条相同的地平线。世界之辽阔,总是超过你视野所及。”

带着对世界的渴望看出去,汤姆·汉密克用绘画向世人展现了他看到的世界。


汤姆·汉密克的画:对边缘的忧虑(马琳)

边缘地带(局部),2011年,变版绝版木刻,140×140厘米

在汤姆·汉密克的画中,我们看不到对画面细节的刻画,简单的形式代替了逼真的形象,平涂的、带有主观感受的色彩总是带给人一种压抑的、孤独的情绪反映。《边缘地带》只有大面积的暗红色和孔雀蓝两大色块,一对只有背影的母女的形象孤单而出,凸显于较大的画面空间,她们被大面积的深蓝色笼罩着,面向触不可及的远方。浓重的色彩,似乎暗喻着人深不可测的欲望,抑或人与人之间深不可测的疏离;《关闭的窗》,屋子的形象取代了母亲和孩子的形象,同样被置于一个较大的画面空间中,被浓浓的夜色包围着,无门的墙、无窗格的窗,仿佛暗示着一个梦,使人幻想着内在空间的形象……我们很难充分理解这种充满象征和隐喻的形象,但能感受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与精神的深度。

20世纪80年代,当汤姆·汉密克还在英国坎贝威尔艺术与工艺学校攻读硕士学位时,绘画中的知性表达方式因其只是孤注在具像上和冷静无情、媒介单一,其黄金时代早已过去,艺术界已经把目光聚焦于大张旗鼓倡导情感的艺术家,德国艺术家乔治·巴塞利兹、安塞姆·基弗等热烈地渲泄情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一种绘画的新精神,大受欢迎,他们也深深地影响了汤姆·汉密克。同时,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等都因在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等方面的独特手法同样影响着他。极简主义画家唐纳德·贾徳、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超现实主义画家弥尔顿·艾弗里等都曾经让汉密克仰慕。但是,他并不像很多画家一样片面地走向抽象,相反,他抵制着学院敦促学生走向抽象的压力,他说他不想走到那儿去,对于他,正确的是要做到使作品承载着内在的情感,而象征的、比喻性的物体是必须的。

汤姆·汉密克的绘画除了具有象征性和比喻性,浪漫主义是其最大特色。上世纪90年代,英国绘画艺术走向衰落,被认为“死亡”或“行将就木”,画廊纷纷倒闭。汤姆·汉密克却在此时在坎贝威尔的绘画阵营中拔地而起,树起了浪漫主义的旗帜。他崇拜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欣赏弗里德里希“只画内心所见”的精神。1998年他以一幅《海滨之人》确立了他的发展方向并在艺术界引起轰动,他用这幅画宣告:艺术并非完全围绕描绘对象,除此之外它还应该反映背后的精神。2006年他又创作了《三艘船》,同样忠实地延续了他的这一想象,并且伸得更远。《工作室的窗》、《鸟云》、《保加利亚旅行》、《梅奥郡夜晚的天空》等都体现了“对于他所看见的世界,他具有如此敏锐和知性的解读,他总是注意到其周围的世界——在平淡寻常的情景中看见诗意。”


汤姆·汉密克的画:对边缘的忧虑(马琳)

海滨之人,1998年,布面油画,152×214厘米


汤姆·汉密克的画:对边缘的忧虑(马琳)

三艘船,2006年,布面油画,162×243厘米


汤姆·汉密克的画:对边缘的忧虑(马琳)

鸟云,2010年,石膏面油画,24×30厘米


汤姆·汉密克的画:对边缘的忧虑(马琳)

保加利亚旅行 2001年,布面油画,30×40厘米

浪漫主义并不掩饰汤姆·汉密克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和社会问题的思索,他的画总是流露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常常让人感受到浅浅的忧伤和淡淡的哀愁。

汤姆·汉密克的画呈现了很多类似于《边缘地带》的画面,他关注着人,关注着人生活的环境,更关注着人的心理。他的边缘地带直指边缘的人、边缘的社会环境,而更多是影射人际间的而非地域间的边缘地带。在这些边缘背后,终究而言,是关于心理的边缘而非社会等级或地域的边缘。

选自中国文艺评论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