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革命又成功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當法國人的國王路易十六統治法國的時候,法國已經被折騰的夠嗆,到處危機四伏了。路易十六這小子有個缺陷,他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鎖匠,當時號稱整個歐洲沒有他開不了的鎖,這和中國酷愛藝術的宋徽宗及大明王朝有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有得一拼。他媳婦兒更是個玩主,是奧地利公主,一輩子沒離開過皇宮20英里範圍內。這個奧地利的公主根本沒有花錢的概念,沒有就借錢。當王后期間,沒有走訪到一戶農家,沒有走進任何一家巴黎市民的家庭,你的人民到底生活得怎樣?她從不關心這個,一直是花錢。當有大臣告知這王后:“及天下慌亂,百姓無麵包而餓死。”王后曰:“何不食蛋糕?”這又和中國西晉晉惠帝司馬衷的那個“何不食肉糜?”的情形是一樣的,於是就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

法國革命又成功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最後導致政府赤字太多幾乎要破產了,於是在1789年,法國召開三級會議,目的和今天的法國政府如出一轍,一個是想提高油價 ,一個是想徵稅。結果是什麼呢,第三等級代表把這個會議給變成制憲會議,要制定憲法,路易十六當然是不同意的,又開始了調兵鎮壓。從這裡可以看出,歐洲以法國為首的這種封建制度,傻里傻氣。

為何我們中國所謂的封建制度能延續幾千年,為什麼?就一個字,聰明,我們的封建制度非常地靈活,我們把所有對封建制度不滿的因素都能變成對封建制度的擁護。想當官,就科舉考試。尤其是到了宋朝之後,英雄不問出身,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大多出生於宋以後。范仲淹小時候有多窮,三餐都跟不上,將一碗米煮成薄粥,放置在冬天裡,凍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儘管這麼窮,不還是通過科舉考試,最後被封為公爵。 岳飛小時候家裡也很窮,母親不也是在沙子上教他認字的嗎,最後官居軍委副主席。所以英雄不問出身,歸根到底是有一條向上的路可以選擇。日本後來全方位學習中國,就兩個東西還沒學,一個是科舉,一個是太監。

法國革命又成功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法國社會腦殘就腦殘到這裡了,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貴族,且都還是世襲的,別人根本沒機會。到了第三等級就只剩下了銀行家,企業主。你想想,從老闆到工人全是第三等級,第一第二這個特權等級加在一起才佔法國總人口的2%,第三等級多少,98%,這麼多的人要是恨起來這麼少的人,結果當然是直接可以把他們給做掉,於是,一場會議演化為一起革命,巴黎發生動亂,巴士底獄被衝擊,法國大革命就此開始。1789年的7月14號這一天後來成為法國的國慶日。法國政府是世界為數不多的每年一到國慶日都進行閱兵的國家,國家總是向人民示威,人民還總愛進行革命,這樣的風景,看起來也很是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