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導 讀

對東旭光電的質疑似乎是一夜之間刮起來的,質疑的點也很簡單,即是“大存大貸”。賬上215億元的貨幣資金,為什麼還要融高達227億元的有息負債,為什麼還要發行35億元可轉債來進行股票回購和補充流動資金?

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東旭光電的主要業務板塊包括光電顯示材料、高端材料-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及其他業務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光電顯示材料領域,包括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液晶玻璃基板生產能力,及曲面蓋板玻璃、彩色濾光片、藍寶石等其他光電核心材料等。截至2018年9月末,公司總資產673.1億元,負債348.5億元,資產負債率51.8%。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2.6億元、淨利潤13.6億元。

1 東旭光電的高貨幣資金高有息負債之謎

(1)貨幣資金規模與有息負債規模的對比是否真超出合理範疇?

在深入分析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邏輯,即是“高貨幣資金+高有息負債”一般是不合常理的,因為完全可以將多餘的貨幣資金去償還有息負債,但也不代表一定有問題,僅僅因為同時有215億元的貨幣資金和227億元的有息負債,就說東旭光電一定有問題,這是不成立的。

如在A股“顯示器件”行業29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上市公司也有同樣高貨幣資金高有息負債的財務特徵,即京東方A和維信諾。

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所以單純看這兩個絕對值指標還不全面,貨幣資金規模雖然大,但不一定是多餘的,還要看相對指標。有的上市公司雖然呈現這樣的財務特徵,但其總資產和總負債規模卻更大,或者負債結構差異較大,實際是合理的現象。

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東旭光電的貨幣資金佔總資產的比例高達32%,而京東方A和維信諾分別僅18.3%和21.7%,特別是短期有息負債佔總負債的比例也是東旭光電遠高於京東方A和維信諾。

如此,東旭光電已經超出正常合理的範疇了。

(2)排除其他合理性因素

之前我們也有總結過,貨幣資金餘額大且佔比高,正常合理的大概是因為:

1)經營特性決定且規模大,正常的經營週轉所需;

2)如果受限貨幣資金佔較高比例,可能是信貸產品質押原因;

3)上市公司定增等募集資金,由於受到資金用途限制,賬上貨幣資金規模大。

首先,東旭光電的貨幣資金與營業收入的比例遠超過100%,無法用公司經營特性來解釋了。因此第1點可以排除。

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其次,以最新可查數據,2018年6月末東旭光電貨幣資金餘額237.9億元,其中受限貨幣資金為23.2億元(主要是票據保證金和質押的定期存單),佔比僅約10%,有高過214.7億元的貨幣資金是不受限的。因此第2點也可以排除。

再者,東旭光電在2013年、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均進行過定增,定增合計募集資金237.4億元,截至2017年末尚未使用募集資金128.2億元,根據公告信息,2018年1-6月份使用募集資金合計約28.5億元,那截至2018年6月末,尚未使用募集資金約99.7億元。

這樣扣除受限貨幣資金和尚未使用募集資金,東旭光電可自由使用的貨幣資金約115億元,公司必要的結算貨幣資金要保留115億元是不可以想象的,2017年營業收入也才173億元。因此貨幣資金的確是明顯不合理的,很容易讓投資者聯繫到貨幣資金造假嫌疑。

2 東旭光電現金流急劇惡化,融資能力下降

(1)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近幾年首次轉負

2015年至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東旭光電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分別為17.8億元、13.9億元、12.6億元及-5.2億元。雖然近幾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是大幅增長,然而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卻在急劇萎縮,2018年還首次為負。

(2)盈利和現金流質量堪憂,逐年惡化

這從兩個指標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即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營業收入的比例、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例。

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3)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大幅淨流出,融資能力下降

2018年前三季度東旭光電的籌資現金流入52億元,而流出達88億元,淨流出-36億元。經營、投資和籌資活動均為淨流出,導致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現金淨減少達60億元。

3 控股股東股票質押比率很高

東旭集團直接持有東旭光電股份約9.15億股,累計質押約8億元,質押比率高達87.4%。東旭集團與其一致行動人石家莊寶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陽海輝、王俊合計持有股份約13.3億股,累計已質押9.53億股,質押比率為71.6%。

4 股價破淨,估值市場認可度不高,或隱藏風險較高

東旭光電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便是其市場估值非常低,截至目前PE(TTM)僅13.1,而PB截至小於1僅有0.8。顯示器件行業除了虧損或微利的上市公司,東旭光電PE和PB算是行業最低的,以其行業地位是不大可能的。

東旭光電的新年劫難,冤不冤?

因此要麼是股價嚴重被低估,要麼是的確有較大隱藏風險,已經將風險考慮到估值中。不過將股價歸因於嚴重低估恐怕也沒多少人會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