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都錯了:金庸不是小說家,是地地道道的培訓師


其實大家都錯了:金庸不是小說家,是地地道道的培訓師



一代武俠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歲!

在惋惜追憶的同時,大家都在盤點其輝煌一生,大多稱其為“四大才子”、“小說家”,其實大家都錯了,金庸是個地地道道的培訓師。

我從幾個方面來比對,大家就一目瞭然了。

一、傳遞正能量:邪不勝正!

無論金庸寫的小說情節有何變化、朝代有何不同,有個主導思想是始終不變的,那就是邪不勝正,金輪法王最後死了、裘千仞最後出家了、星宿老怪也被滅了……培訓師也是傳播正能量,教導學員要規矩做人、正經做事,任何坑蒙拐彎、投機倒把、虛頭巴腦的終究不會有好下場!

二、善於描寫,製造畫面感

金庸的小說有個鮮明特點,就是場景(特別是打鬥場景)、心理等描寫非常細膩,不像古龍抽象派的寫法:風!冷風!吹冷風!

大家隨便看一段就知道了!《天龍八部》中的“聚賢莊大戰”:

喬峰叫道:“我來領教領教聚賢莊遊氏雙雄的手段。”左掌一起,一隻大酒罈迎面向遊驥飛了過去。遊驥雙掌一封,待要運掌力拍開酒罈,喬峰跟著右拳擊出,嘭的一聲響,一隻大酒罈登時化為千百塊碎片。碎瓦片極為鋒利,在喬峰凌厲之極的掌力推送下,便如千百把鋼鏢、飛刀一般,遊驥臉上中了三片,滿臉都是鮮血,旁人也有十餘人受傷。只聽得喝罵聲,驚叫聲,警告聲鬧成一團。

你看,聲音、畫面、感受,全部撲面而來,活生生的就像是你眼前播著電視劇,畫面感超強!

而做為培訓師在上課的時候,也經常講故事,說案例,也一樣會運用到這種描寫的技巧,給聽眾製造更立體、逼真的畫面感,以達到引人入勝、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目的,從這點來看,金庸比很多著名培訓師都強太多了!

三、俠肝義膽、樂於助人

無論是郭靖、喬峰,還是楊過、張無忌,又或是令狐沖,都是俠肝義膽、頂天立地的人物,其實金庸的人生也是俠者之寫照。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

1、樂於助人,為他人、為社會做貢獻,不計較個人得失;

2、有能力幫助別人;

培訓師不正是這樣的人嗎?好為人師,也有能力為師,憑著情懷、熱愛和價值感在工作,明知賺不了大錢,卻也樂此不疲,享受那種幫助別人而帶來的成就感。儘管培訓師還談不上俠者,但還是有許多相像之處。


其實大家都錯了:金庸不是小說家,是地地道道的培訓師



四、善於運用成人學習規律

金庸因為寫了太多小說,怕別人記不住,就取了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金庸鴛”,橫批“越女劍”,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而橫批則為書名《越女劍》。


其實大家都錯了:金庸不是小說家,是地地道道的培訓師



這個就是赤裸裸地運用了成人學習規律。

成人學習規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遺忘速度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經過大量研究發現,人們剛記完一些東西就會忘記了一大半,但是朗朗上口、押韻的內容則不僅不容易忘記,還容易傳播,就像詩和流行歌曲一樣,都有這種特點,所以很多培訓師為了讓學員記得更牢,也會把內容提煉成口訣,比如講到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帶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總結成四個字就是:身手鑰錢,音同“伸手要錢”,一聽就記得住,而金庸的這副對聯正是把這種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但凡金庸迷沒有不知道這副對聯的,如果你不知道它卻也敢稱是金庸迷,估計會被打!

所以,綜上所述,要說金庸不是培訓師,打死我也不信!

當然不管他是小說家,還是培訓師,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很多很多…….願金老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