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爷爷的妹妹——姑婆走了,在那个我小时候去过的古村落——杨山走了,与爷爷一样都是带着病痛,也带着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走了。

没能在她老人家临终前见上一面是遗憾的,她毕竟是爷爷的妹妹。只能在殡仪馆送她一程,见到“遗照”上那慈祥的微笑的面容,我的眼泪在眼眶里也藏不住了……

姑婆的面容总是面带微笑的,即便是生气时,也是那样的慈祥,就是躺在病床上,也没有见过她一丝苦痛的容颜。

最近的一次,见到姑婆已躺在病床上,大家都说她老了,健忘了,一定记不起我是谁了。这不是我担心的,因为,当她听到我父亲的名字时,动容了,我的父亲是她的侄儿,她一直记挂着的“侄儿”,一直觉得“侄儿”不应该“中风”,不应该躺下床,说起“侄儿”她流泪了,因为这个“侄儿”跟她一起在杨山生活过。

杨山,我去过,跟着妈妈去的。坐一段汽车,再坐一段三轮车,最后爬上一段山路,这可是有名的小路——杨山古道,就到了我的姑婆家——杨山。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杨山,是现存比较好的景宁八大古村落之一,据说在南宋年间,先祖就迁居于此,三面环山,一条小溪穿村而过,在村尾积个小水潭。当年的杨山村就盛产雪梨,还有野山楂,这已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痕迹了。

那个夏天,我们刚到姑婆家,姑婆就立即招呼着:递上大圆扇,麦杆编的,再加上花布镶边,不仅实用,还很讲究,可见姑婆的手巧着呢!泡上两杯白糖水,完全是上宾之待;紧接着就忙碌在厨房里了,没多久就端上两碗荷包蛋。这一连串的阵势对我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来说,就没有那么多穷讲究,喝吧,吃吧!

可是,还是不能解决我走上一段古道所带来的口渴,还想喝点什么!可是那糖水不能解渴,想来点厨房里的山泉水,姑婆见了,那怎么肯呢?那可不是待客之道呀!我也就只能忍着了……

不一会儿,姑公从山上忙活回来了,还带了一篮子的雪梨。问候了姑公,就拿了一个雪梨在手上,感觉烫烫的,大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叮嘱着:“现在不能吃,吃了会拉肚子的,放在一边凉了再吃。”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姑公也打来一盆山泉水,挑了几个相貌不错的放进去,想让这些雪莉凉得快一些。

那个时间呀,过得实在是太慢了,又不能出去随便逛,因为在太阳底下可热了,而在家里就凉爽多了,到了晚上睡觉时,还得盖上被子呢!

那个口渴实在难忍,过了一会儿就拿起一个梨啃了起来,皮也不去。大人们赶紧问:“还暖不暖的?”一边吃着,一边应道:“不暖,不暖,跟山泉水一样凉了。”其实,凉的仅仅是梨的表层,里面还是暖暖的,为了解渴,也就说着谎言了。

午饭后,大人们要午休了,说是安排明天要到上面一个村里再去看看几位长辈。我也开“忙碌”了,因为没有听大人们的劝说,自己要承担后果了,厕所里是不断地跑,刚出来,又得进去,就这样折腾了好几次,姑婆给我找来了药,吃下了,才开始“安静”下来,到了晚上,她们还是很担心我,连马桶都搬到床边等着,就怕三更半夜还得折腾,不过还好,肚子也算争气,夜里都没有惊扰她们了。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第二天的行程也往后延了,在家里没事,就听姑婆讲讲以前的事。

说我爸爸在小时候就到杨山村住过一段时间,因为渤海村流行了什么病,爸爸是爷爷奶奶的长子,也怕他害上病,于是就送到杨山姑婆家,等瘟病过气了,再回到渤海村去,可见爷爷奶奶对我爸爸的疼爱。

爸爸到了杨山村,经常会因一些生活用语的不一致而闹笑话。

姑婆对爸爸说:“孩子,你在家里别出去,我去‘讨’些菜回来!”

爸爸就奇怪地问:“姑姑,我们家没有种菜吗?”

姑婆回应到:“种了,种很多呢!供你吃吃一点问题都没有。”

爸爸接着问:“那为什么要去‘讨’呀?”

“噢,是这样呀!”姑婆笑着说,“孩子,我们这里的人所说的‘讨’,就是去摘的意思!”

爸爸听了笑了……

这个笑话,我从爸爸口中也听过,但是听着姑婆说,感到更加的有趣味性,因为姑婆的口音不是爸爸所能模仿的。

说着说着,姑公又从山上忙活回来了,手里还是拎着一篮子的梨,但是,这次我真的,不管有多渴也不吃了,只是伸出小手摸着那些还是一样滚烫的梨,那温度现在还记得,一种能通过手的接触就能传递到血液的温度。

因为三面环山,太阳去得也比较早,但是天不会暗得那么快。因此,小溪边就格外的热闹,其实说它是小溪吧,是夸张了一点,溪的这边到那边,也就是三五米之隔。

但是,村尾的潭就不同了,村里人都叫它桥下潭,爱在水里扑腾的孩子都会往那里去,我也去了,跟村里的刚认识不到一天的小伙伴一起去的。去扑腾了几个来回,就回了,怕大人们担心,小伙伴也跟着回了。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可是刚一回来,姑公就说了:“你去那村尾的潭里玩水了?”

我说:“是的!”一点也不会撒谎。

“那潭,你爸爸小时候也去玩过,但是,我们知道后狠狠地批了一通。因为那个潭淹死过好几个人。”姑公一字一顾地说着。

我一听到“死”,顿时,全身的毛孔都立起了汗毛。同时,也庆幸没有淹死在“他乡”。立即向大人们保证:“我下次不去了。”

到了第三天,我们就去上面一个村——大畈,因为怕热,再加上路非常陡,于是早早就出发了。

见上了长辈,一一向他们问候,同时,也吃着长辈们准备的丰盛的点心与中饭,特别是见到平日里都非常难得见上的“肉”,本想夹上一块,往嘴里送,给妈妈制止了。妈妈说,这是待客用的上等菜,可是这村偏避,一年也很少能有机会买到肉,能不吃就不要吃了,伸出去的手立即收了回来。

同样,这村里也有很多的雪梨,可是,我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哪还敢吃呀!长辈们看我都不吃,嘴里不停地说我真是有教养的孩子。回来时,硬是让我们提上一袋子的梨,说是带回去给爸爸尝尝,爸爸已经很多年没有来过了,长辈们都念叨着。

妈妈客气地应着,我也想着,下次爸爸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再来,路虽然难走,可我喜欢这里。这个想法,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过,爸爸是忙碌的农民,没有假期,三十年了,我也没有再回去过。

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姑公,正在山坡上的矮丛里摘着什么,我从来没有见,一个个小小的圆滚滚的,红红的。姑公见了我们,立即递上几个,说:“能吃!吃吧”我立即警觉起来:“这都还暖暖的,真能吃?不会跟那天吃梨一样?”

姑公笑了笑,赶紧用手擦了擦,往嘴里送,咬下半个。没有梨那么多汁,有点粉,也有点甜,从来没有吃过,口感还是不错的。于是吃掉了剩下的半个,本想再吃第二个,可是一转念,那暖暖的梨可是前车之鉴呀!也不敢多吃。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天色暗下来了,我们跟着姑公一起回家了,在回来的路了,姑公跟我说,这叫“山楂”,是药,也可以当水果吃,助消化。一听到“助消化”,我又立即塞了一个到嘴里,因为白天的做客,长辈们的热情把我吃撑了,虽然也走上了一段路,可还是很有饱胀感,得消化消化了。

回到家,姑婆担心我们走路辛苦,容易饿,又给我们上了一桌的好菜,可我真的吃不下了……

几天过去了,没有下过一场雨,每天的梨都是暖暖的回来,我也只是用手去感受一下温度而已,不敢贪享。

我们要离开杨山了,姑婆再三挽留,可是爸爸妈妈是农民,要整日里的忙碌才能换来温饱的日子,哪怕是留下我一个还在放假的孩子也不行,怕给姑婆添麻烦。那天,姑婆送我们到村尾,递上一袋还是暖暖的梨,说是带上给爸爸尝尝的,并嘱咐:“一定要让你爸爸有空的时候,回来看看他的姑姑……”

原创文章:暖暖的杨山雪梨

突然间,我想到了,在殡仪馆的遗照上看到的慈祥的微笑,正是姑婆送我们到村尾时,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留下来的慈祥的微笑,是目送的微笑。这微笑让我忘不了暖暖的杨山雪梨,忘不了桥下的水潭,忘不了山坡上矮丛里的红山楂,让我的眼眶藏不住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