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創造者的思維方式,你有嗎?

我不知道人們是怎麼回事,缺乏想象力還是怎麼的,所以我跟其他人對話常常遇到類似的問題。

我:A其實不怎麼好。

其他人:你說A不好,難道你要我用B?

(對於政治愛好者,如果A是資本主義,B就是社會主義;如果A是美國,B就是中國,等等。對於IT人員,如果A是Unix,B就是Windows;如果A是Vim,B就是Emacs;如果A是關係式數據庫,B就是NoSQL數據庫,等等……)

然後呢,這人就會深信我是B的擁鱉,進而產生敵意。這種對話越說越糊塗,越說越尷尬,越說我越覺得降低我的身份。

仔細分析之後,我發現了這問題的起因,其實是因為我跟其他人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我總是從一個“創造者”的角度說話,而對方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站的高度不同,當然就沒法溝通,雞同鴨講。

創造者說“A其實不怎麼好”,他的意思往往不是說你應該去“用”別的什麼東西。他的意思其實是,A不怎麼好,我可以把它的缺點去掉,“創造”一個更好的東西。這裡的區別就在於“用”和“創造”的不同。使用者說“A不好”,是無可奈何的抱怨;創造者說“A不好”,卻是對改進機遇的欣喜。可惜的是,使用者永遠無法理解創造者的心,創造者的喜悅在使用者的頭腦裡,直接被“翻譯”成了抱怨。

創造者擁有使用者沒有的能力,他能夠隨心所欲的製造出新的事物,而不帶有現存事物設計的思維枷鎖。創造者因此具有比使用者更高的安全感,更深的遠見,更豁達的胸襟。他不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宗教衝突”,他不需要選擇任何一個“陣營”,因為他對這種衝突的解決方案很簡單:創造一個全新的宗教,消滅掉衝突的雙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