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和呂蒙

《三國演義》的熒屏中,火九注意到了身份特殊,性格特殊,結局特殊的將領——呂蒙。

孫權和呂蒙

呂蒙字子明,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因母弱子幼,便跟母親投奔了自己的姐夫江東將領鄧當。

由於呂蒙當時年齡小,鄧當沒讓他隨軍出征。可呂蒙偷偷隨部隊出發,而且戰鬥開始後,越戰越勇,死活不退。

戰後,呂母要責罰呂蒙。呂蒙卻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總呆在家裡,哪有出頭之日?”

呂母聽後,又傷心又感動,便不懲罰他了。

孫權和呂蒙

呂蒙由於年輕,鄧當手下的一名小吏總瞧不起他,並在眾人面前羞辱他。呂蒙氣不過,拔刀就將這個小吏給幹掉了,然後到孫策的校尉袁雄那裡自首。

袁雄因愛才便在孫策面前替他說了很多好話。孫策是個愛才的人,便將呂蒙留在自己的身邊。鄧當死後,孫策便讓呂蒙統帥鄧當的部屬,官拜別部司馬。後來一直追隨大都督周瑜效力。

孫權和呂蒙

呂蒙從軍,因為抗擊曹軍屢次立功,倍受孫氏器重。但他因為幼時沒讀過多少書,所以基本算個文盲,有事需要奏報的時候還要人代筆寫奏章。

孫權知道後,就讓呂蒙多讀書。

面對主子的囑咐,呂蒙十分羞愧,便開始努力讀書,經過幾年的刻苦讀書,加上實戰的經驗教訓,僅僅用了兩年時間,便讓孫權和東吳將士舞步感慨,對他刮目相看。

後來,在周瑜和魯肅死後,呂蒙為了矇蔽關羽,以便於襲取荊州,便聲稱自己病重急需救治,要返建業,然後推薦陸遜代替自己鎮守陸口。

而陸遜來到陸口後,一再向關羽極力示弱,徹底麻痺了關羽,關羽一時大意便集齊荊州大軍攻打荊襄兩城。

當關羽調走了荊州的晶銳之後,便親自以商人的身份襲取了荊州。

孫權和呂蒙

在荊州奇襲戰中,出現了一個讓人想不到的事情,孫權內心深處害怕已經在西川立足的劉備,所以他只想拿回荊州,並不想跟劉備結下血海深仇,並有意放掉關羽的!

但呂蒙也算是講義氣,對自己的第一任頂頭上司周瑜敬佩有加,對於周瑜的死,也記恨與劉備集團,同時也看不慣關羽的傲氣。所以,他一要為自己的上司周瑜出一口惡氣,且要讓關羽為傲氣付出代價。

孫權和呂蒙

筆者認為,不管呂蒙是為了周瑜,還是為了讓關羽為傲氣付出代價,都是仇恨在作祟。

雖說兩軍作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了消滅敵人而違抗君主的命令也不是稀奇事。

但呂蒙犯了一個大錯——沒有顧忌自己的主子孫權的想法!

孫權不想跟劉備結怨,要想讓因為自己襲取荊州而讓關羽喪命這件事情能夠說的過去,只能讓“罪魁禍首”死了,以此來證明是個誤會。

同時,呂蒙在接到孫權命令的時候,竟然刻意違抗,強行殺了關羽。

這對君王來說就是大忌!孫權就是再怎麼看好呂蒙,這大不敬的舉動也不得不讓他三思,不能不擔心自己以後,甚至是自己的接班人能不能控制了呂蒙。所以,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就不會再去考慮呂蒙的心思和出發點,乾脆採取除掉的方法。

嗯!故事總歸是故事,我們看故事不是僅僅為了熱鬧!通過呂蒙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應該得到點什麼啟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