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財經類大學的學生,從不看綜合排名。

長期以來,財經類院校作為專業性大學,在各類全國高校排行榜中排名一直較低,經常看見某財/貿居然排到了五十名開外。

當時財經學子的內心是崩潰的,反應是這樣的:

臥槽, XX大學都比我們高,媽的我都沒聽說過這個大學!XXX大學這是什麼東西,當年lz保底都看不上這個!這個評選是不是收紅包了,不,收紅包都幹不出來這種事!

然而,當遇上中國財經類大學排名時,財經大學圈永遠都是一場血雨腥風。

2019年中國財經大學排名剛剛出爐,一眾財經學生躋蹧不堪,縱觀朋友圈裡面上財、央財、對外經貿、西財的眾多好友曾經轉發的雞湯,得出來一個共同點:

只要自己母校排的高,就是有理。

01中南財打破“老二”魔咒超越上財

在《2019年中國財經類大學排名》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名列前三。中南財此次打破“老二”魔咒,超越上財,榮登中國財經類大學排行榜榜首。近兩年深受財經高校鄙視鏈困擾的中南財大,這下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2018中國財經類大學排行榜TOP10

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從排名榜可以看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六星級的優勢,不僅躋身2019年中國財經類大學第一方陣,更是挺進了世界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行列。

而反觀以“老牌財經強校”著稱的中央財經大學,卻屈居第五,多少顯得有些落寞。

02接地氣和實用主義是貫徹四年的主旋律

全國所有的財經院校通常錄取分數線都不低,在他們眼裡985/211都是浮雲。許多人心高氣傲,學商科是為匹配高分,或者在夠不著清北之後找一個看起來“好賺錢”的替代選擇;許多人被爸媽以“好就業”的理由送來,“接地氣”和實用主義是貫徹四年的主旋律。

這些學校生源差異不會太大,大牛遍地有;其次資源差異也不大,外部的資源對於前幾名這些大學來說帶來的邊際效用也是遞減的,每個學校在自己地域裡積累的人脈也不是其他學校可以撼動的。排名的意義無非就是吸引生源,爭取資源。

1、上財

綜合大學嘲笑財經類大學太功利,財經大學看不上綜合大學的就業率低,畢竟排名第一的上財已經碾壓眾多985,薪資僅次於清華。

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圖片來源:網絡 | 2017中國高校薪酬排行榜


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圖片來源:網絡 | 2016中國高校薪酬排行榜

“就業”接過了“高考”手裡的大棒,在四年裡不斷敲打著大家。

有個06屆學長表示,財大BBS還在的時候,最熱門的板塊永遠是求職招聘板;大二開始實習就蔚然成風,翹課實習很常見;到了大三,更是變成了全民實習的階段,連帶如何選課排課也成了一門學問,如何應對一週三天甚至四天的實習,可是愁壞了多少人。這就是上財,你的peer pressure會讓你玩都玩的不安心。

上財經管學科(應經、理經、工商管理、統計)總體發展水平總體在同類學校中最高,但基本與央財持平,也無法和外經貿拉開差距,已經不具備2002、2007和2013年前三次學科評估的優勢。

2、央財

應用經濟學連續十多年保持優勢,以A+的成績坐實了雙一流學科。理論經濟學有所提升,工商管理和統計學尚可。總體而言比較偏科,經濟學強,管理學較強。

在央財,絕大多數人和事情都是“目的指向型”的。

上課、自習、點名、回答問題、和老師問問題套近乎——為了成績;參加活動、參加比賽、學生工作、志願者、社會實踐——為了綜測。

央財確實有很多詬病的地方。去年從央財畢業的Maggie說,“我承認中財是有些功利。但,提早對考慮人生,對人生進行規劃,難道不是一種優點嗎?”

從央財這個學校的特殊性來看,進央財的人大多都志同道合。學霸多,社團達人多,在某一方面有造詣的人多。身邊的人都非常優秀,身邊的人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3、對外經貿大學

經、管、(外)文、法全面開花,是所有同類院校中亮點最多院校。相對於2013年學科評估成績止跌回升,但現階段與上海財經、中央財經仍有小幅差距。但,外經貿真的是一座有情懷,有深度,有廣度,能學會玩的學校。

高中最好的一個朋友就是在貿大唸的本科,最煩的一件事就是被問:“你考的哪個學校?”說到貿大的學風,她表示:“貿大根本就沒有學風嘛哈哈哈!我們又不做學術研究……”就自由度來說,貿大應該是財經院校之首,因為你可以:

選課不是一般的自由,大學四年修滿學分即可(私心認為是坑爹的選課系統根本選不到課,所以才特別自由);從來沒有“夜不歸宿”這個說法,在外實習到深夜的同學不用擔心門禁;wifi覆蓋全校,不限流量不要錢參加美賽建模,學校提供場地和各種支持,簡直不要更貼心……

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和其他財經校一樣,功利也是中南財經政法的代名詞;和其他校略有不同的是,作為四大財經院校之一,中南財的學子似乎更為低調,務實不好高騖遠。見過top10的學生,覺得天之驕子,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中南財的學生其實普遍認為學校僅僅是211而已,所以找工作也好,做工作也罷,不會覺得自身了不起,自大驕人,但是也不自卑。

一位中南財人曾如此評價:財大或許是學術和科研大佬的噩夢,但卻適合有夢想的人去一展宏圖。

5、西南財經大學

總體評估結果的確不夠理想,甚至可以說出乎意料,與長期以來西財的內部評價和外部口碑不匹配。

考證熱,功利化。這六個字在“央財就讀體驗”“在上財就讀體驗”的問題下面也是關鍵性字眼。果然一家人看著都親近。進西財的書店,不過就是銀行從業、證券從業、cpa等書籍資料。這時候西財的學生都會嘆息一句“這學校真是功利,我也買本報個名吧”……

曾有西財學子吐槽:

“我財和電科有點像,都是本科中的高職高專,少了川大的那種大氣,有種‘我別的不會但我金融/會計/保險很牛啊有沒有的’專業技工氣質。”

03學校排名?不如來比一比就業率

以下為各大高校基金經理人數及管理基金規模(單位:億元)詳情:

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以下為私募人士在2位以上的高校名單:

中國財經類大學“鄙視鏈”

這樣優質的校友資源,以及“功利”的校風,帶來的是居高不下的就業率及薪資。

1、上財

真正的人脈不是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可你,這個道理上財人一進校門就知道了。在這一點上,上財的學長學姐們簡直是業界好前輩典範。

有上財同學表示:

“記得投了好多簡歷,面試官百分之九十都是財大校友。不管之前認不認識,學長學姐們都會盡力教好多東西。很感動。”

2、央財

中央財經大學的牌子到底有多好用?

中金在國內招聘時,第一梯隊的學校是清北復交,第二梯隊是上財、央財和人大。

曾經有一位央財同學去參加某大行的招聘,進到面試環節的時候,面試官拿著簡歷看了一眼說:“嗯,學校、專業都對口,好了。”於是那一輪面試他就只說了一句“您好”就通過了。

3、對外經貿

每年畢業的時候四大等外企恨不得拿卡車來拉人。是的,各大外企、牛逼國企、金融單位的群面現場上,你都能看到貿大本科牛人們砍瓜切菜一樣碾壓那些所謂名校的研究生們。

貿大人就業的強勢和對創業的偏好是有必然性的。從開學第一天開始,PRE,DDL,TEAM就成了每天接觸的關鍵詞。PowerPoint,AE,PS算是居家常備,什麼?不精通Excel?你還算貿大人嗎!

4、中南財大

作為四大211財經校,中南財的就業率還是很高的,金融法學都是王牌專業。券商、銀行、保險、四大是主要就業方向。

法學專業大概是這個水平:

前天在地鐵上遇到武大一法學碩士,現在在律師所實習,調侃說武大法學畢業生在武漢完全混不下去,公檢法全是中南財經政法的。

中南財大校友表示:

我們財大人從來不認為自己是財經第2,因為自己心裡清楚,學校不能代表個人,找工作完全憑自己本事,財大也照樣能PK掉海龜北大清華的,做好自己,給母校增光,若干年後成為傑出校友,回來給母校捐點錢才是硬道理。

5、西財

作為西南地區的財經大佬,西財就業到底多厲害?在整個祖國南門、雲貴川渝基本壟斷金融行業,在深圳廣州一帶影響力也非常巨大,如果你畢業留在雲貴川渝的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出門買包煙都能遇到100個學長,出來混你就知道了。

04、不同的財經院校,一樣的財大人

知乎@曾大嘟曾這麼寫過西財:

沒辦法,這是一所專科類學校(真討厭這個描述),它有自己本身固有的性質,人文氣息在這裡不可能長存,我想這也是所有財經類學校既死又活的地方。

你休想在這看見腳踩拖鞋板的行吟詩人,引吭高歌的路人,熱鬧的文學討論。但你會發現這裡有學生自主經營的超市,獨立創辦的廣告公司,還有那些西裝革履、邏輯縝密,讓其他學校競爭對手聞風喪膽的求職者。

財大出去的學生很難成為庸才,要有這自信,也要有這騷勁兒。

北清復交忙著扎堆搞金融投資,財經類反倒是遍地開花,提升整體就業率。

其實,對於所有的財經類學校,都是如此。如果說學校是座象牙塔,那麼財經類大學應該是介於社會與象牙塔之間的。

他們把大學當跳板,從進校門開始就確定好了求職目標。當大部分人大三才開始找實習的時候,他們手裡可能已經有數家500強實習經歷。秋招?春招?不好意思,我已經拿好了return offer。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財經院校內部的互撕並沒有多大意義,等開始找工作或者開始工作了突然發現,大家大多數其實都是平凡的人:在學校裡絕大多數平凡的人最後區別不過是你在這片區域做櫃員,我在那片區域做櫃員。你在這裡賣理財,我在那裡賣理財。我在這裡加班做底稿,你在那邊加班做底稿。

學校之間那些差距其實很渺小。而那些特別出類拔萃的精英們,早就不是自己的學校可以定義他們的。他們找到的工作,以後得發展其實他在這a財會這樣,在b財也會,在c財也沒差。

所以,別讓學校成為你的上限,也別讓它成為你的下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