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此生不枉此行

明朝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讚歎:“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此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此生不枉此行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此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此生不枉此行

黃山,古代稱為“天子都”,因為它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為“黟(yī)山”。

那麼,後來為什麼又改叫“黃山”了呢?據說是因為黃帝曾在此煉丹而得名。當年黃帝帶領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僕來到黟山,壘石造屋,又砌煉丹爐,歷經多日艱辛,終於煉成了仙丹,黃帝、浮丘公和容成子最後脫胎換骨,飄然成仙。為紀念黃帝,後世以黟山更名為黃山。

還有傳說有年春天,詩人李白來到黃山,見到北海山峰競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詩興大發,便昂首向天,高聲吟道:“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這聲音驚動了獅子林禪院的長老。他走出山門,細細一看,只見一位白衣秀士,風度瀟灑,便上前施禮,請問尊姓大名。這位不凡之客原來是“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翰林。長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來用清泉釀製的米酒,還拿來一些文房四寶。長老急忙盛滿了一杯酒,雙手捧上,敬給李白。李白慌忙還禮,雙手接過,一飲而盡。二人席地而坐,縱談詩文,開懷暢飲。李白深感長老待人誠懇,意欲草書詩作相贈,以作答謝之禮。長老大喜,小和尚們忙著研墨的研墨,鋪紙的鋪紙。李白趁著酒興,奮筆疾書。長老及小和尚們分別站兩旁,目睹那遒勁的大字,讚歎不已。李白寫畢,還有三分酒意,便將毛筆順手一擲 ,那手筆翻翻搖搖,從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這才告辭長老而去。長老送走李白,回過頭來,不禁大吃一驚,剛才李白擲下的毛筆已化成一座筆峰,筆尖化成了一棵松樹,矗立在散花塢中。這就是如今見到“夢筆生花”。

此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此生不枉此行

除去了神話般的傳說,黃山的風景更令人沉醉,山不在高,而在於其奇,黃山上的奇,在於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和三瀑,其中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稱之為黃山四絕,而“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更是黃山的三大名瀑。

此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此生不枉此行

而黃山自古聞名,許多文人前來遊歷並留下名詩吟誦。名家陳運和有詩作證:“站起,黃山像長城的雄姿;躺下,長城是黃山的身影”。另外還有寺廟亭臺,為黃山增色。方圓250公里,自古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勝有硃砂峰、煉丹峰、天都峰、軒轅峰、仙人峰、丹井、試劍石、蒲團松、仙人曬靴石、仙女繡花石、望仙台、煉丹臺、煉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硃砂峰下的慈光閣和山北部疊障峰下的松谷庵均為道教廟宇。

此山乃天下第一奇山,此生不枉此行

黃山之美並非書畫能描繪得出的,如果都說山水畫卷,可是畫卷只是一角,難以描繪得出天下第一奇山的秀麗。

歡迎到評論區留言,如果你也喜歡,點個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