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各位看官們下午好,要說如今社會繁榮昌盛,00們後奪取了90後的 '天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都對其寵愛有佳,要什麼給什麼,自然也是吃穿不愁,而有些小淘氣們本該在讀書的年齡卻總是想著如何變著花樣去玩耍。可在歷史長河中,也同樣是在這麼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年齡,有這麼一個少年英雄。年僅十四歲的他,就跟著父親和師傅征戰沙場,成為華夏五千年當中,最年輕的先烈。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少年英雄——夏完淳。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夏完淳

明崇禎四年延綏饑荒人民流亡,起義軍造反李自成自稱“闖王”,後金兵圍大凌成,湖南一帶發生大地震,在這樣動盪的一年,我們的主人公夏完淳誕生於華亭,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也就是今天的上海松江)。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夏完淳集

從小夏完淳從小就是一位神童,自幼聰慧,”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悉數歷史上不乏有像方仲永這樣從小天資聰明,而由於父親的目光短淺以及思想落後,使仲永無法接受後天教育,導致仲永那天賦異稟的才華都被浪費殆盡。夏完淳同樣是典型的神童,自幼聰慧,“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可相反,他的前途與仲永不同,因為完淳的天資從不曾被辜負。在他短短十七年的人生中,著有賦12篇、各體詩337首、詞41首、曲4首、文12篇。每篇讀後都讓人感慨不已,那麼為什麼同樣都是神童,方仲永曇花一現而夏完淳卻成了英雄呢?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其父夏允彝

孩子的生活環境很容易被周遭人物所影響,所以良好的教育環境就成了關鍵之所在。夏完淳的父親為擔任福建長樂縣的知縣,後被福王任命為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夏允彝,夏完淳幼時便受父親啟蒙,教授他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同時在教授學識的同時,還不忘注重愛國主義的教育。後來年少之時又拜陳子龍、張溥這些才華極高之人為師,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所以夏完淳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博極群書,為文千言立就,如風發泉湧;談軍國事,鑿鑿其中。“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夏完淳與父親夏允彝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進攻江南,十四歲的夏完淳自稱“江左少年”上書四十家鄉紳,請舉義兵為皇帝出力。弘光元年,清兵南下,年僅十五歲的夏完淳隨父親夏允彝,師傅陳子龍等在江南起兵抗清,兵敗後夏允彝於同年九月七日投水殉節。其父殉難後,他和陳子龍繼續抗清,不久,太湖義軍被包圍消滅,師傅與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日投水殉國,完淳泅水脫險。復明意志堅定不移。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夏完淳被捕

可不幸還是發生了,本避在其岳父家中決定渡海至魯王的地方再圖大舉的夏完淳被清朝當局逮捕,從水路押解至南京受審。到達了南京,本為明朝薊遼總督被俘後投降清朝的洪承疇受理了此案。雖被逮捕時夏完淳雖年僅十七歲,但他已是才華章顯,小有名氣,所以洪承疇還是希望能夠勸說他,讓他為清朝出力。可夏完淳裝著不知道上面坐的是什麼人,大聲回答:“我聽說從前有個總督洪亨九(洪承疇的字),是本朝的大忠臣.帶兵在松山與清寇大戰,身先士卒,兵敗後以身殉國.我仰慕這樣忠烈的人.我年紀雖然小,卻懂得忠奸,我要像那個亨九先生一樣,殺身報國,決不投降去做敵人的官。”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洪承疇

洪承疇竟想不到小小的孩子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就像千萬支亂箭射穿他的心.當著眾多下屬,他的臉紅一陣白一陣的.押解夏完淳的衛兵,輕輕地對他說:“快不要胡說,堂上坐的正是洪承疇洪大人!”夏完淳冷笑道:“哼!洪大人早就為大明朝捐軀,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哪裡來的叛徒,膽敢冒充先烈的英名,玷汙洪先生的忠魂。”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夏完淳訓斥洪承疇

表面上夏完淳將洪承疇捧到了天上去,但是這一切都是基於洪承疇未曾降清,而是“戰死殉國”為前提的。所以夏完淳的一番話,實際上就是一個隱晦的嘲諷,他捧洪承疇捧的越高,實際貶的也就越低。所以洪承疇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並且無言以對。說了這麼一番話之後,夏完淳自然活不了多久。不久就被押解到刑場,英勇就義。

十四歲時還在讀書的你,永遠體會不到這個英雄少年所承擔的一切!

夏完淳所寫絕命詩:別雲間

夏完淳死後,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殮遺體,歸葬於松江昆岡鄉蕩灣村夏允彝墓旁。一代英雄少年也得以魂歸故里。

寫完這片文章小編不由陷入深思,與動盪年代裡的小完淳相比,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條件是不是好了很多?可又有多少孩子能像夏完淳一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