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一般情況下,一個孩子在家裡玩還好,兩個孩子,玩好之後的場景,基本上是:一片狼藉。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樣?跟在後面一邊嘮叨,一邊收拾,還是乾脆不收拾了?童潼的這本《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家長引導孩子,只需6步,最終讓孩子學會整理。

童潼自己就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名規劃整理師。

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引導孩子整理

童潼在《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中說:親子整理的關鍵點不在於家長代替孩子的整理行為,而是讓孩子參與進來,學習並自己完成整理

想要孩子自己學會整理,首先在生活上,要有一定的獨立能力。曾經看過好些10來歲的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張嘴等著旁邊的媽媽餵飯。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是家裡的“王”,談整理,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

家務活是很瑣碎的一件事,尤其是面對孩子的玩具,經常是剛收拾好,孩子一玩,又恢復原樣了。如果能讓孩子自己學會整理,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


整理六步

《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中童潼將整理分成了6步:

  • 清空
  • 選擇
  • 分類
  • 定位
  • 收納
  • 維持
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先清理。這一步是為了清晰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東西,如果你整理過自己的東西,對此一定心有體會。整理出來,才會發現,原來一直在找的東西,丟在最裡面了,可惜後來又重新購入。這一步能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少東西,也能瞭解收納體全局,有利於重新規劃。

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去整理孩子的東西時,經常會遭到孩子的拒絕,這不能扔,那也不能扔。你要是扔了,輕的只是還嘴,重的就滿地打滾,哭個半小時也不消停。與其整理的時候,和孩子進行口舌大戰,不如從根本上教會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選擇這一步,童潼在《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中說:為了把精力放到最重要的事物上去。這裡家長要學會放手,完全讓孩子自己選擇,而不去評判,不去影響孩子做選擇。有時候,孩子覺得這個不喜歡了,可是家長卻覺得很貴買來的,不同意孩子捨棄,這就是影響。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判斷標準,來要求孩子怎麼做出選擇。

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物品選擇好之後,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來分類。然後就是定位,童潼在《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中,是這樣定義的:給選擇留下的每一類甚至是每一件物品找到最合適的地方,且位置一旦決定,不要隨意更改。位置確定,能為之後的維持打下基礎。就好比新生入學,先按照男女性別排隊,再按照身高排座位,這樣教室就能變得有秩序。

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定位好以後,開始收納。《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中有三個收納原則:

方便取用,二八原則,統一容器。方便取用,不用多說,讓孩子自己整理,就是以孩子方便為根本。二八原則指收納物品8分藏,2分露。換句話說,就是好看的、經常用的放外面,雜亂的、利用率少的藏起來。童潼建議整理的時候,藉助統一顏色、款式的收納工具,來代替色彩斑斕的塑料袋。

最後一步是維持。有孩子的家庭,一定深有體會,整理還好,最難的一步是維持。維持不僅僅是指歸位,還有對物品的控制。家長對自己,少買一點也無所謂,但對孩子,生怕孩子受委屈,什麼都是多多益善。在童潼的整理案例中,看到每一個家庭幾乎都存在這樣一個現象:每個孩子的物品動輒多達數千件。最不易發現的就是文具用品,筆、橡皮、本子之類的。

童潼在《智慧媽媽的親子整理術》中寫道:控制數量便是最簡單的維持辦法。數量少了,人的精力也會集中,不會在選擇用哪隻筆、哪塊橡皮上,花費無用的精力。國外有位博主,上班期間,每天穿一樣的工裝,記錄下來才發現,節省了很多原本花在選擇衣服的時間上。

只需6步,解放你的雙手,讓孩子學會整理

一千間房子,有一千種樣子;一千個家庭,有一千種生活方式。親子整理,看起來只有簡單的6步,裡面需要家長去做的,可以說很多,也可以說很少。家長要控制住“自己上場收拾”的心,也要控制住“評判”的心,引導孩子自己學會判斷、學會獨立,最終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整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