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K12地推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呢?

有多少K12地推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呢?

地推從目標上而言,一般劃為三類:

1、以銷售為導向的地推

2、以品牌推廣為導向的地推

3、以增加真實用戶為在課輔產品的地推上

在K12課外輔導產品的地推上,往往根據產品特質、需求當然不同。怕的是 你的老闆你的校長 什麼都想要,品牌也要、實際效果也要、成本還要低。因為他不懂,所以他什麼都想要。

有多少地推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呢?還是 “別人都這麼做,應該會有效果吧”、“地推能讓老闆覺得我們努力了”、“地推無非就是練攤,坐商變行商” 等等,這種目的的不明確性,加上地推的萬能神話,所以直接埋下了地雷。

正因為有了這個物種的存在,所以才有了大量的地推垃圾化,花費成本高,效果極差,這無異於給品牌挖了個大坑,東一榔頭西一槓子的折騰下來,以一句 “地推裡都是騙人噠” 作為總結,這就是典型的不負責任。

K12課外輔導行業的 “活性” 要靠地推來做,這就是把手段當做了目的。

術業有專攻,地推專業並不是隨便找一些人打零工過渡的工種,這玩意兒學問大了去了。根據用戶畫像有沒有做時間、地點、事件的調研,有沒有針對地推團隊的制度和考核,有沒有地推場景執行現場管理,有沒有地推數據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