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孩子最深的,從來都不是父母離婚

今早起床打開新聞,一早就看到了咪蒙離婚,一時成了熱搜,

傷孩子最深的,從來都不是父母離婚

她是毒雞湯博主,有人嘲笑說雞湯博主自己都離婚,真的是很可笑。其實,當愛情不再,每個人都有離婚的權利。

對過去,我們充滿感激。以後我們也會以家人的身份互相扶持,一起陪伴唯唐長大。離婚是一種勇敢。勇敢地接受愛情的生老病死,勇敢地向對方鄭重道別。

我覺得他說的非常的好,離婚不到表兩人要成為陌生人,只是在生活中出現了分歧需要彼此分擔,離開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當愛情不再,婚姻解體,父母還可以選擇互相尊重扶持,以家人的身份,一起陪伴孩子長大

對於離婚這件事,咪蒙選擇跟兒子毫無保留地說出,反而孩子的接受度很好。

兒子說:

我有點難過,但我能理解。就像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特別喜歡一個女生,但從某天開始,莫名其妙地,我對她就沒感覺了。所以我懂你們。你們開心最重要。我沒問題,別擔心!

孩子天性渴望父母的恩愛,和對自己的陪伴。

父母感情破裂,對孩子是一種傷害,這是事實。

但比起要撕破臉皮,見證彼此最醜陋的樣子,好聚好散,才是對自己和孩子,最優雅的交代。

傷孩子最深的,並不是離婚

相比離婚後仍然是家人的父母,那些冰冷的、天天吵架的「完整」家庭,對孩子傷害更大。

知乎網友@婷婷回憶,13歲時父母的離婚,對她來說,是種「解脫」。

他們經常吵架,我不能有一點顧此失彼,不然遭殃的就是我。尤其是過年,那簡直就是我的世界末日。有人問我,難道我就不羨慕一家人團團圓圓一起過年嗎?我想說,沒有吃過巧克力的人,永遠不知道它有多好吃,也不會想它。


我們不鼓勵離婚,但是,當一段婚姻已經支離破碎,離婚反而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父母的暴力和爭吵,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還會把一切都攬到自己身上,陷入深深的自責:都怪我,都是我不好。

一位網友曾留言說,在硝煙瀰漫、冰冷空殼的原生家庭裡浸泡,她不再相信愛情和婚姻,甚至不再相信幸福。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裡引用了一項研究數據,父母離婚對孩子幸福感的影響:

父母和睦的完整家庭,孩子的主觀幸福感最高。而父母衝突非常高的家庭,如果強求「完整」,孩子的主觀幸福感降為負數。如果離婚,孩子的幸福感反而會有所回升。

打著「為了孩子」旗號湊合的婚姻,從來都只是圓了父母的幻想,事實上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夢。

孩子的心比什麼都明亮,不用說孩子其實都明白。

傷孩子最深的,從來都不是父母離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