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三毛因为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便判定撒哈拉就是自己前世的地方。面对着凄艳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面对着残阳如血,“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她迷上了这个地方,并在 1973 年从西班牙马德里移居到当时的西属撒哈拉(西班牙殖民)阿尤恩(三毛笔下称为阿雍),同年在这里与荷西结婚。在阿尤恩居住的日子里,已中断写作十年的三毛再次提笔,写就了《沙漠中的饭店》、《白手成家》、《悬壶济世》、 《娃娃新娘》、《哭泣的骆驼》等多篇文章,这些都收录在了《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


色彩王国——摩洛哥


“北非花园”摩洛哥是一个迷人的国度,这里有电影里走出来的卡萨布兰卡,有三毛笔下那风尘滚滚的撒哈拉,有地中海边的童话世界,蕴藏着数不尽的漂泊故事,三毛前世的淡淡乡愁,都曾在这书写……人们又常说摩洛哥有三色城,即蓝色的舍夫沙万,红色的马拉喀什和白色的卡萨布兰卡,这三座“有色城市”富有个性,炫目多姿。画中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复杂的色彩,而在这片土地上,颜色却如此均匀和纯粹,毫不混淆。摩洛哥地理上靠近欧洲,历史上又与罗马帝国、法国、西班牙有过分分合合的纠葛,在文化上多多少少受到欧洲的影响,它的建筑风格既有欧式小清新,又有阿拉伯式的传统繁复。

以白色为主的卡萨布兰卡


色彩王国——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有个比较著名的建筑,那就是建在海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1986年,哈桑二世国王提议在大西洋东岸卡萨布兰卡西侧填海造地,修建清真寺。该寺富丽堂皇,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琉璃瓦和黄色铜饰品镶嵌其间,主殿拥有25扇钛合金自动大门,其中正门重35吨,金碧辉煌,只有国王驾临时才开启。墙上装饰着2500余幅壁画和雕绘,大厅有56盏意大利巨型手工水晶吊灯,最大的一盏高6米,重6吨。


色彩王国——摩洛哥


主殿上方是一组金色木雕。其实,这是一个可自动伸缩屋顶。顶部瓦片采用铸造铝,比传统瓦结实,重量则要轻上三分之一,一按开关,可在5分钟内开启。晴日,阳光照射入殿;凌晨或晚上,遥望天空星月;殿内空气污浊时,大量新鲜空气入内,始终保持空气清新。


色彩王国——摩洛哥


离开哈桑二世清真寺,漫步迈阿密海边大道,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里克那个动乱年代。

马拉喀什被称为“红城”


色彩王国——摩洛哥


马拉喀什是块风水宝地,虽地处西撒哈拉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拥有13万公顷绿地,种植有18万株棕榈树,被誉为“南方明珠”。


色彩王国——摩洛哥


马拉喀什的城墙依旧存在,长19公里。公元1123年,马拉喀什老城城墙建成。城墙长19公里,高5.8米,拥有20个城门,200座瞭望塔。城墙建筑用料取于附近阿特拉斯山脉的砂石和土壤,用富含铁元素的砂石和土壤砌成的城墙,呈褚红色。马拉喀什的“红城”之名由此而来。

站在城墙之上举目远眺,墙外树木葱郁,花果飘香,墙内满目红色,车水马龙。沿着城墙漫步,仿佛又回到那遥远的中世纪。历经800多年风风雨雨,红色古城墙雄风犹存,令人遐想其昔日辉煌。


色彩王国——摩洛哥


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杰马夫纳广场。广场位于老城,始建于1050年,历经百年,最终于1158年建成。成立之初,广场是公开处决叛逆者的刑场,杰马夫纳就是“死者的广场”之意。广场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市场,黑奴像货物一样从这里被贩卖到欧洲、美洲大陆。迈入12世纪后,广场开始出现售卖橙汁、泉水的小贩,还有牵着地中海猕猴的艺人,后来逐渐发展至今日规模。杰马夫纳广场是当今世界惟一仍在使用的古市场,也是非洲最大的露天市场。

一过中午12时,广场开始热闹起来。白天主要是艺人的天下,广场上有耍猴的,变魔术的,吞火的,跳舞的,唱歌的,演杂技的,算命的,占卜的,讲故事的,意念治病的,古法拔牙的……光怪陆离,不一而足。


色彩王国——摩洛哥


最惊心动魄的表演要数耍蛇。来自大漠的柏柏尔人在地上铺着红毯,蹲下身体,鼓起腮帮,吹响塔巴纳喇叭。随着乐声,眼镜蛇像被催眠一样,舞动身躯,慢慢地直立上身,昂起蛇头,吐出猩红的芯子。就在此刻,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发生了:只见耍蛇人低下头去,伸出舌头,与剧毒的眼镜蛇来了次“舌吻”,绝技顿时秒杀印度耍蛇艺人。大漠盛产眼镜蛇,耍蛇这一古老技艺,在摩洛哥世袭相传,传至今日。


色彩王国——摩洛哥


红衣卖水人也是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循着铃声望去,只见前方出现数个奇装异服的男性。他们身穿红衣,头戴红帽,身背羊皮大囊,手摇铜铃,边走边唱。系在背带上的数只铜碗擦得锃亮,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成群结队,四处走动,扑面而来的是火一样的视觉冲击。

夜幕降临,广场迎来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艺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美食摊档。广场上人流攒动,熙来攘往,烟雾弥漫。商贩的吆喝声和讨价还价声,炭火噼啪声,驴车铃铛声,不绝于耳。


色彩王国——摩洛哥


杰马夫纳广场也是《一千零一夜》中提及的那个神秘夜市。这里白天表演,晚上摆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千年不变。国际政要名流,包括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英国查尔斯王子,以及明星卓别林、英国摇滚歌手贾格尔等,均到访过老城,丘吉尔在这里还度过了一个冬天。


色彩王国——摩洛哥


舍夫沙万是蓝色的


色彩王国——摩洛哥


驱车驶入摩洛哥西北部山区里夫山谷,令人心醉的蓝色铺天盖地而来,这里就是摩洛哥蓝城舍夫沙万。城中大多数民宅门口、阶梯和墙壁都被涂绘成蓝色,像童话中的世界一般。


色彩王国——摩洛哥


舍夫沙万始建于1471年,现有人口4万余人。十五世纪,一些犹太人开始从西班牙来此避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有大批犹太人逃到此地。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犹太人纷纷返回祖国。


色彩王国——摩洛哥


小城的蓝,不是同一种蓝。在这里,你能目睹到各种蓝:天蓝,海蓝,湖蓝,水蓝,靛蓝,碧蓝,蔚蓝,宝蓝,藏蓝,瓦蓝,冰蓝……但凡能调制出来的蓝,几乎都给刷上了。


色彩王国——摩洛哥


舍夫沙万为何会被刷成蓝色?在当地有好多传说。有的说与山泉有关,来自里夫山谷拉斯马泉的泉水,在山城随处可见,捧起就喝。因为泉水呈淡蓝色,所以小城刷成蓝色。也有人说,不远处地中海的海水是蓝色的,城市蓝色或许与海有关。还有人说,夏天气候炎热,蓝色让人心静。更有人提出,刷成蓝色是为了防蚊子。


色彩王国——摩洛哥


哈桑说,据他向历史学家请教,比较靠谱的说法应该与犹太人有关。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天空和天堂,移居舍夫沙万的犹太人开始把住房粉刷成蓝色。上世纪三十年代起,舍夫沙万全城建筑慢慢地全变成蓝色。犹太人离开后,这一习惯被当地人沿袭至今。不过,在舍夫沙万,并不是把整栋建筑全刷成蓝色,而是仅限四周墙壁。墙壁也不是一蓝到顶,往往只刷到一定高度。

步入古城,如同置身于蓝色世界。厚实古老的拱形大门,历史悠久的铁艺窗子,形形色色的花架,上坡下坡的台阶,店铺的遮阳大篷,石板铺成的地面,柏柏尔男性的长袍,各种蓝色肆无忌惮地绽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色彩王国——摩洛哥


山城小巷墙壁两侧,挂着一排排蓝色花盆。花盆错落有致,鲜花盛开,彩蝶环绕。每一个转角,每一次停步,每一回注目,跃入眼帘的全是蓝色。

小城地处山谷,临近地中海,远离大都市的喧嚣,空气清新,生活悠闲。早晨9时在山城漫步,不见人影,唯独早起的猫咪在小巷四处游荡。10时起,有人开始出门。11时后,山城才呈现生机。只见男人们纷纷进入水烟馆或茶馆,吸烟喝茶聊天。女人们则端着大盆小盆,前往路边小溪,边洗衣服,边聊家长里短。

金色——梅祖卡


色彩王国——摩洛哥


撒哈拉沙漠重镇,这里的撒哈拉是独一无二的,以形态各异的沙丘闻名,更因为它会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展现出金色,粉色等不同的美丽色泽。日出日落会有不同的美景,成为了摩洛哥境内独特的打磨风光,更成为无数人梦中的撒哈拉!在这里将看到非洲最高的沙丘(红沙),它还是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地之一。这里没有城市


色彩王国——摩洛哥


的喧嚣,有的只是广阔无垠的大漠、孤烟、驼铃、落日……

在广袤的金色沙漠中看风沙扬起,看落日余晖,看星空璀璨,而这些都必定会成为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色彩王国——摩洛哥

胜谛四海 定制旅游微信:vsea-nina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色彩王国——摩洛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