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用戶反映借唄被關?支付寶正式迴應

你的借唄還在嗎?

一夜醒來,很多人發現,自己的借唄功能竟然被關停了。

一:借唄被關,阿里巴巴澄清

近日,資本市場的監管是一波接著一波,一浪跟著一浪。

這不,就在昨天,阿里巴巴也中槍了。螞蟻金服對外宣佈,已經主動關閉了部分用戶的螞蟻借唄功能。

作為一個用戶群體高達4.6億,借唄用戶高達1200萬的平臺,消息一出,自然引起了全民的熱議。很快,阿里巴巴就上了各大平臺的熱搜。

大量用戶反映借唄被關?支付寶正式回應

悠悠眾口,說啥的都有。這邊,支付寶當然坐不住了,隨即發佈了緊急澄清:

"作為一款消費信貸產品,螞蟻借唄會基於用戶的使用情況和信用行為,對用戶的資格和額度進行動態調整。因此,部分用戶被清退資格或降低額度;或者有部分用戶被准入或提高額度,都是正常的。"

二:借唄的高槓杆讓人驚歎

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雲淡風輕,但真的只是普通的一次資格和額度的調整嗎?

當然不是!借唄的今天,其實一切早就有跡可循。

前幾日,阿里巴巴被央媽請去喝茶之後,螞蟻金服就暫停了數十億美元的ABS產品的發行。更有知情人士出來爆料,央媽已經盯上了螞蟻金服的高槓杆問題。

大量用戶反映借唄被關?支付寶正式回應

那螞蟻金服真的存在高槓杆問題嗎?

是的,螞蟻金服不僅存在高槓杆,槓桿的程度絕對讓人瞠目結舌。

雖然央行早有規定,小貸公司融資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50%。也就是說,相比於淨資本,小貸公司的最高槓杆不得超過1.5倍。

而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商城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因為註冊地在槓桿率最高的重慶,槓桿率最高不能超過2.3倍。

但最後,螞蟻商城小額貸款公司在註冊資本金只有18.09億的情況下,硬生生卻將融資規模做到了1357.10億,槓桿率高達75倍。

也因為借款規模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僅去年三季度,借唄淨利潤就高達45億,超過8家上市商業銀行收益。

大量用戶反映借唄被關?支付寶正式回應

明明重慶市規定的是最高2.3倍,那螞蟻金服是怎麼繞過監管做到75倍的呢?

如果單單從財務報表上來看,螞蟻商城小額貸款的表內負債是43.48億,確實和監管的要求相差無幾,看不出什麼異樣。

可問題就出在監管之外的表外資產上,螞蟻金服通過不斷的資產證券化(就像公寓,只要有源源不斷的房租收入,就可以打包成有價證券出售),將流動性不足的借唄信貸資產打包成流動性強的證券,出售給資本市場的投資人。

流程是這樣的:將初始資金借給借唄用戶——然後將這些借唄信貸資產打包賣給投資人融資——再拿融的資金借給借唄用戶——以此類推。

那螞蟻金服從中能獲得多大的收益呢?

比如借唄去年11月發行的ABS分層債券,給到投資人的年化利率大概在5.6%—5.7%。

而按照現在借唄隨借隨還的日萬3的利率來說,同樣是借款1年,不管是先息後本還是等額本息。

中間扣除掉資金池運營的各種費用, 從數據可以算出,多次槓桿之後,相當於每1塊錢本金,可以獲得(45/18)2.5元的淨利潤。

三:央媽,證監會聯手甩出"現金貸"新規

大量用戶反映借唄被關?支付寶正式回應

原本美好的一切,螞蟻金服怎麼就被盯上了呢?

一切還要從12月1日,央行發佈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說起,因為在那之前,螞蟻金服還過著空手套白狼的幸福日子。

上月底,央媽和證監會聯手發佈的最嚴現金貸的通知對無特定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的貸款做了新的規定。

像花唄和白條因為只能用來消費,屬於有指定用途的貸款,而像借唄和微粒貸因為資金去向無法把控,就屬於無指定用途的貸款。

對於這樣的貸款,央媽規定:1,禁止小貸公司通過國內各種交易平臺銷售,轉讓及變相轉讓本公司的信貸資產。(這也就是說,借唄以後再也不能將自己的用戶信貸資產打包轉讓。)

2,小貸公司的槓桿率必須表內,表外合併計算。息費必須折算成年化形式進行披露。(這也就是說,螞蟻金服以往的表外野蠻生長模式正式終止。)

3,各地暫停新批設網絡小貸公司,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託、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地方政府不得放寬貸款槓桿率。

正是這次現金貸新規的發佈,讓原本春光無限的螞蟻金服一下子暴露在監管面前。

四:資金平臺迎來了最嚴峻的時代

大量用戶反映借唄被關?支付寶正式回應

其實,在我們業內人士看來,借唄雖然底層資產才18億(目前增加到120億),卻撬動1357億的貸款,風險好像很高。

但按照45億淨利潤/1357億借唄貸款,可以算出,目前借唄還有3.3%的淨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即使壞賬率再增加3.3%,這套遊戲規則還可以正常運營。

那是什麼原因,央媽一定要整頓現金貸呢?

首先,當下的現金貸市場魚龍混雜,已經到了不得不整頓的地步。

因為借款和還款方式的多樣性,各個借款平臺對實際利率採取隱瞞的舉措,很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借了高息貸。

其次,當下的環境,百行互聯的徵信系統還沒有建立,各個平臺各自為政,未知風險太高。

看上去,好像各個小貸公司貸款額度都比較小,一般都是幾千到幾萬不等,大家的風險互不干擾。

但因為各個公司彼此之間是無法信息共享的,這就導致市場上出現很奇葩的事情,知乎上有同胞表示,自己同時找十幾家小貸公司貸款。

放到一家平臺來說,這個用戶沒有問題,可多個平臺一起來看,這個用戶早就不具備貸款的資格。

再次,因為無需抵押物,因為資金去向不受監管,整個平臺成了高利貸的溫床,也成了樓市等資金的來源。又因為高槓杆,一旦出事,受波及的體量又太大。

總之,一葉知秋,從螞蟻金服的借唄開始,很明顯,各個資金平臺迎來了最嚴峻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