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前言

這應該算是我寫得最用心的一篇文章了吧。想通過一個故事來寫一座城,看是不是可以有一些血肉,讀起來能夠生動一點。

如果你來過南京,那麼你應該可以在文中找到熟悉的畫面;如果你還未曾到過南京,那麼希望看了這篇文章,你會想要來南京看看~


明,金陵,有一書生名曰沈塵,自幼飽讀詩書,頗有才學。

一日與友至靈谷寺遊玩,時值六月季夏,草木蔥鬱。傍晚時分,流螢飛舞,煞是好看。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靈谷寺

及至歸時,忽聞寺外鶯聲燕語,行至廟門處,見兩三位女子淺笑連連。其中一人一襲白衣,螓首蛾眉,芳澤不加、鉛華不御。

沈塵一時看得竟有些恍惚,白衣女子瞧見沈塵憨態,不禁朱唇輕啟,鵝蛋臉上綻出一個小小的酒窩。

待沈塵返家之後,其腦中常常浮現白衣女子的如花笑靨,進而茶飯不思,夜不能寐。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靈谷寺

此後月餘,他成了靈谷寺的常客,但卻始終不復尋到令他魂牽夢繞的白衣女子。

時維八月,序屬仲秋,三年一次的鄉試開考。沈塵和友人來到了秦淮河畔的夫子廟,江南貢院即位於此。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江南貢院

歷經三場考試數日煎熬後,沈塵甫一踏出考場,即被友人拉著來到了秦淮河邊。

且說都中兩秦淮,一灣兩岸,皆楊柳街道,更多囗樓,住的是煙花風月之家。古人有云“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夫子廟(秦淮河)

是夜,煙籠寒水月籠沙。河面上畫舫重重,歡聲笑語不斷,好是一番熱鬧景象。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夫子廟(秦淮河)

沈塵隨友人登上一支畫舫,但見此間主人約莫十六七歲,肩若削成,腰若約素,嬌媚無骨入豔三分。

眾人把酒言笑,繼而吟詩作對,唯沈塵一人興致缺缺,獨坐船尾。

行至烏衣巷時,迎面駛來一艘烏篷小船。沈塵只是一瞥,便自僵住。但見一女子身穿白衣,火光映照之下,容色晶瑩如玉,怕不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人兒麼。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秦淮河

白衣女子乍見沈塵,也是一愣,片刻後似有想起,展顏一笑。沈塵復又一呆,回神時,兩船已交錯而過。

他慌忙快步走至船頭,高聲道“敢問姑娘芳名”,只聽一清脆聲音“烏衣巷謝沐菲”......


2017年,南京。沈塵在南航通信專業念研二,謝沐菲在南大歷史系讀大三。兩人在一款社交軟件上結識。

9月開學的第三個週末,他們約在棲霞山見了面。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棲霞山

儘管兩人已經在網路上聊了很久靈魂上算很熟悉了,但第一次現實中見面,沈塵還是有些侷促。好在謝沐菲是一個開朗外向的女生,沒多久就讓他打消了緊張。

秋天的棲霞山很美。棲霞寺外的銀杏樹下,滿地金黃,兩人並肩走在上面,像是踩著一整個秋天。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棲霞寺

他們在一起時都覺得很舒服。常常是謝沐菲在說話,沈塵安靜地聽,偶爾沈塵一句俏皮的話又逗得謝沐菲咯咯直笑。

兩人有空的時候,就會約著在南京結伴遊玩,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笑聲。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紫金山

秋天在紫金山高大的法桐樹下,謝沐菲告訴沈塵,南京之所以有這麼多梧桐,有一個浪漫的說法:

據說當年宋美玲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鍊,送給愛人做禮物。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美齡宮

冬天,沈塵和謝沐菲去了雞鳴寺。這座寺廟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著“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

在冬日白雪的映襯之下,雞鳴寺更顯肅穆與厚重,廟裡的香火燃了、滅了,那屢煙氣卻縈繞了千年。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雞鳴寺

他們也去了夫子廟。如今的秦淮河,胭脂氣已淹沒在河水中,只有書香氣息伴著淙淙的小河流淌。昔日的夫子廟,如今也有了天下第一小吃街的名頭。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秦淮河

冬去春來,雞鳴寺外的早櫻樹,粉白的花瓣在枝頭開得一片絢爛。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雞鳴寺外早櫻

沈塵和謝沐菲漫步在櫻花樹下,從雞鳴寺一直走到玄武湖。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玄武湖

作為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玄武湖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被譽為“金陵明珠”。

他們坐在湖邊,看著夕陽西下,晚霞與水面相映,美得令人心醉。暖暖的春風拂在他們臉上,也拂在他們心底。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玄武湖

六月初夏的一個傍晚,沈塵和謝沐菲來到了靈谷寺。

廟門外,螢火蟲的流光星星點點,夏夜在這一刻是如此靈動而又夢幻。沈塵看著身邊的謝沐菲,她一襲白衣,笑靨如花。

兩人四目相對

慢慢地

柔軟的唇兒印到了一起......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靈谷寺

(完)


後記

假期和家人去了趟臺兒莊古城,在那裡小橋流水、青石板轉、亭臺樓榭、雕樑畫棟,會讓人有種置身古代的錯覺。聯想到南京的夫子廟秦淮河,突然就有了些靈感。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桃葉渡

國慶之後,一直在試著整理思路、不斷完善:從古到今,從初遇到再遇,想要時間上能有一個延續,一年四季夏秋冬春,從靈谷寺起以靈谷寺終,如一個輪迴般,通過兩個人的情感來串聯時間和地點。

思路理好以後,寫作過程中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圖片,想要搜到讓自己滿意又貼合文章的無版權清晰圖片其實還是蠻難的;另外一個就是自己文筆太遜,很難把想到的東西貼切的寫出來。尤其是遇見金陵那部分,文言文功底不好,歷史也很差,查了好多資料才磕磕絆絆的寫出來。所以整篇文章很多地方都借鑑了他山之玉,在此一併謝過。

最後,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各位來南京玩~

遇見 · 金陵,再遇 · 南京

南京


附部分參考出處:

【1】孔尚任 《桃花扇》

【2】我們正在讀 《秦淮河:一邊是書院考場,另一邊卻是煙花柳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