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看戲之QS2018LIVE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事實上,上昆“臨川四夢”已經是為我2018現場關帳了。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09.01.18 艾森 + 14.01.18 漢堡

Das Traumpaar des Musicals-25 Jahre seitElisabeth,Pia Douwes & Uwe Kröger

德奧音樂劇夢幻組合之《伊麗莎白》25週年巡演演唱會

自92年維也納首演《伊麗莎白》至今,德語音樂劇演員中,被一致公認的Traumpaar,就是這一對了。舞臺上無需語言既可隨時隨地實現完美配合,任何難題和突發狀況都無法打敗他們。這個程度的默契,通常在不間斷長期合作的搭檔間比較容易見到。而這一對真正同臺合作演出過的劇目,其實並沒有他們的默契度會讓人以為的那麼多。

艾森是01年《伊麗莎白》德國首演城市,也是92維也納之後兩人再次搭檔演出他們所創造的經典角色的地方。把巡演演唱會的始發站安排在此地,當然有很多情懷的成分在裡面。女王依舊是那個女王,全方位、無死角地。死神在他嗓子允許的範圍內也依舊是那個死神,但高音是實實地唱不上去了。

可是,作為09年才後知後覺入了坑的人,錯過01艾森08柏林,100%地確定這一對不再會有機會搭檔演出《伊麗莎白》全劇,能現場聽他們把劇中各自角色的幾乎所有曲目從頭到尾唱一遍,能親眼看到穿著01版深藍天鵝絨長袍08版黑色長褲的死神以92版中的動作緩緩蹲下,抬頭凝視他的Sisi,唱出慢版《陰霾漸襲》,我和我渾身驟起的小米粒都已經沒有更多奢求。(你們兩個能復排《三個火槍手》、《REBECCA》和《老婦還鄉》嗎?好吧,當我沒問。。。)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13.01.18 維也納

《Tanz der Vampire》,Thomas Borchert

整理票根和卡司表,才發現9年間已刷過十幾場《吸血鬼之舞》了。不,不算多,13年柏林終演主持人問現場觀眾之前刷過的場次,從0場到10場、20場、30場……直到50場還有好幾個人舉手。

TB的伯爵,16年在慕尼黑首刷,印象非常深刻,是我看到過的最接近編劇對該角色原始設定的一個伯爵。今年維也納這一場,依然在TB的水準線上,但沒有慕尼黑那場衝擊力那麼強。第一幕結束前的長音,生生拉足了18秒,這恐怖的肺活量!坐在現場,單是聽完都不得不在中間換口氣以免被自己憋死。其實慕尼黑場的15秒唱法更能精確控制情感表達,18秒技巧突出了,情感拉平了。但,一週5-7場,天天演,天天演,得允許演員在不影響戲的前提下享受自由發揮的樂趣。

TdV優勢在於全劇看點非常多,從主演到配演到群演都有戲,這同時也造成了對卡司要求的水漲船高。16年連續看了三場主卡中有一位表演風格和角色塑造無法接受的,18年終於換卡了,謝天謝地!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06.03.18 上海

紹百《梁祝》,吳鳳花 陳飛

散場往外走時,聽到有老觀眾說,這是如今越劇舞臺上能看到的最好的《梁祝》了。

嗯,我同意。

但這一場是我看過的花飛《梁祝》全劇以及明星版單折演出中現場感受最差的一場。節奏快到沒節奏。熟極而流,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以花飛的功力,快唱也拿得下來,過後聽錄音,感覺也確實比現場好。節奏過快這個問題,更多在戲的節奏上,臺上臺下都沒有充分時間鋪展、感應人物情緒。與此相比,吳鳳花、方亞芬的袁範版《梁祝》於戲的節奏控制上要穩得多,欠缺在合作場次少,配合方面還不夠純熟,如果能多演,那麼現階段我肯定會首選袁範版。

07.03.18 上海

紹百《情探》,陳飛 吳鳳花

說《情探》,必要贊田漢、安娥的劇本。結構精密,無一廢筆,每個細節都在為人物服務,敘事抒情效率極高。

所以,能原封不動按照老本子演麼?

現在的增刪雖不多,未傷根本,但這些改動效果真的好麼?

《伴讀》一折的捂腳如此不含蓄,與原劇本氣質格格不入,十分突兀;《說媒》一折刪去作為見證人的老家僕,嚴重削弱王魁的心理複雜度;《陽告》在大段唸白中間插入水袖身段“打神”硬生生打斷人物情緒(陳飛能在這種情況下控制住氣息並準確銜接情緒是功力的體現,但演員可以做到並不應成為加戲的理由)。凡此種種,都或多或少影響了對劇本完整流暢的展現。

提過意見,再贊好的。28年前親歷七尺水袖技驚滬上的盛況。如今飛姐年近五十,不惟唱功日益精純表演更加細膩,除了減去翻三張桌子和烏龍絞柱兩處高難身段,其餘的恰似當年。而《情探》一折燈光亮起時,靜立臺上的花王魁,那一身一臉冰冷冷的薄倖相,立時便可惜她太少有機會演反派了。

紹百原生代幾十年堅持不懈大量演出磨練積累的深厚功底和舞臺經驗真是千金不換。

08.03.18 上海

紹百《孔雀東南飛》,陳飛 吳鳳花

一個字,美。兩個字,完美。

與《EinWenig Farbe》並列2018年度現場第一。近N年戲曲現場第一。不枉我延長假期重新買了一張返程機票路上輾轉折騰30多小時。當今越劇舞臺還能有這樣的演員以這樣的水準完成經典傳統劇目,是觀眾莫大的幸運。

有傳人如此,足以告慰兩位宗師。

09.03.18 上海

紹百《李娃傳》,吳鳳花 陳飛

仍處於《孔雀》餘韻中,當然,我自己也不是很喜歡《李娃傳》這個故事。《責子》、《教歌》兩折偏愛些。但,能看到這樣完完整整、規規矩矩演出來的傳統戲,仍是感慨+感激。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03.+06.05.18維也納

《Tanzder Vampire》,Drew Sarich

“豬神”的稱號不是沒有理由的。有些演員,無論你作為觀眾對一個角色有什麼樣的預設,他演了,和你的預想甚至可能大相徑庭,可你看完就覺得,欸?好像這樣也很有道理哦?好像這樣也很好很對沒有問題耶。

“豬神”薩里奇大概就是這類演員。

他的聲線、畫風,和主流吸血伯爵出入十分明顯,甚而卡司公佈後連路人粉都會持觀望乃至懷疑態度。結果一遍現場刷下來,他的伯爵仍是個與眾不同的版本,卻完全自洽,像打開了一扇新的……好吧,不算大門,但至少是外面風景很漂亮的大窗戶。

現場氣氛high得不得了。

以及,在此之前,我還從來不知道有人能在臺上出汗出到把固定在腦門上的話筒都給淹啞巴了的。趕上這樣的現場真是RP,純肉嗓的音量能壓過伴奏覆蓋觀眾席前面好幾排,一口氣往上翻三疊的霸道高音,太爽了!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04.+05.05.18 維也納

《Einwenig Farbe》,Pia Douwes

我女神一人分飾13個角色的小劇場獨角戲。關注跨性別人群,聚焦主人公性別重置手術前夜,講述他/她的成長經歷與心路歷程,個人、家人、友人、愛人、陌生人,將近兩個小時的體量裡,都講到了。

劇本好音樂好,不煽情,不賣慘,很誠懇,很感人。

50座的小劇場,比家裡客廳大不了多少,這種演員&角色與觀眾之間的親密度,這種一起歡笑一起流淚的認同感,真是太好了。

相較於常規音樂劇,這部原創小劇場劇目的臺詞比例劇增。完整曲目基本集中在第一幕,第二幕則是大量臺詞,不同角色間的跳進跳出快速轉換,表演強度大得驚人。再次證明,我女神的演技根本就是一直被太過強大的唱功掩蓋了光芒啊!

20.05.18 上海

《深夜小狗離奇事件》

NTL的版本非常喜歡。去倫敦時很遺憾沒能抽出時間來刷現場。西區戲劇實在太多太多了,刷不過來地多。文廣的劇場對《小狗》來說過於龐大。訂票時曾吐槽,別說是隻狗,就是來一群狼,也能給一網打盡咯!所以原本應該是看電影銀幕的視覺效果變成了看手機屏幕。另外,終於體會到了文廣音效的糟糕,開場幾分鐘的音樂震耳+刺耳到不得不捂住一邊耳朵。

不和NTL版本比較,這一場最打動我的角色是劇中的母親。

24.05.18 北京

國聲《荒山淚》,楊秀麗

楊老闆颱風極正,這點特別好。

第一場有待提高,人物情緒和慘劇發生後的距離拉得不夠開。《夜織》逐漸進入狀態,聞聽噩耗之後人物感覺就準確且貫通了。《逃山》之前的一段白,念表俱佳,非常感人。

僅僅學了一個月,第一次全本演出,能有這樣的舞臺表現,絕對是過人的天賦與長年專注勤奮的結果。非常慶幸回國出差公事結束恰好趕上了這一場演出。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16.+17.06.18 PaleisSoestdijk

Elisabeth in Concert,Pia Douwes

荷蘭版《伊麗莎白》,位於Soestdijk的皇家行宮廣場上演的露天帶妝演唱會。主卡除刺客魯契尼之外都是99年荷蘭首演原卡。我、終於、親眼看到我女神穿著星星裙從皇宮裡走出來了!

《我只屬於我自己》最後的HighC,始於荷蘭版,因為當時我女神覺得在原本的調門上唱荷蘭語mij這個字不舒服,打電話詢問曲作者Levay爺爺能否改調,而且是在原有的高音上再升一個八度。從此這個HighC就被保留下來並沿用到德語版中。(所以老實說,我首次現場刷《伊麗莎白》,女主在這裡一嗓子劈出一個滑鐵盧,我女神是要負些責任的。這是不給後來人留飯吃啊姐姐!)聽過荷蘭版,確實能體會改調/升調的意義,那從低往高揚起最終翱翔天際的聲音曲線,無比順滑,無比絢麗,太美了!

29.06.18 Hennef

“Musik ist...”,Konzert mit Pia Douwes

Hennef這個村,6年沒去過了。我女神年年去和當地百人業餘合唱團聯歡。這次還額外答應了這麼一場在當地小教堂裡舉辦的雙人演唱會。教堂回聲嚴重,只能選一些曲調舒緩的歌,倒是因此聽到了若干首常規演唱會里不大會出現的曲目。

27.07.18Tecklenburg

《Spamalot》

火車都不通的山溝溝裡的泰克倫堡,每年夏季的露天演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這是一個搶票之前先要搶著訂住宿的地方,並且年年難搶年年搶。

《火腿騎士》這部劇非常歡樂。即便是德版,對原作的英式幽默也消化得相當不錯。露天場觀眾人數多,現場氣氛比劇場版更加活躍熱烈。能感覺到劇組演員們也演得十分開心,簡直像一群夏令營裡上躥下跳調皮搗蛋的大男孩。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28.+29.07.18 Tecklenburg

《Les Miserables》

《悲慘世界》我的首選肯定是英文版。德版N年前看過一次,也是露天場。但當時的卡司不理想,一個唱演都非常弱的沙威,搭配一個不得不放水然而放了水依然比沙威強的冉阿讓,結果整場下來表現最好最突出的是革命青年馬呂斯。這就比較……了。

感謝泰村近年的選角持續靠譜,成年演員全員靠譜(小演員只能在當地找,人選資源有限),成功拯救了我對德版大悲的悲慘印象。

7月底大悲之後,17年底18年初買好票的現場演出終於全部刷完,同時也把自己徹底跑殘了。有錢有閒沒體力,也過不了這四處顛簸追現場的日子。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27.09.18 HB

NTL《King Lear》,Ian McKellen

整個2018年,這是本城影院排了片的唯一一場NTL。

這個李爾很天真。

Ian爺爺最銳利的時刻是第一輪謝幕最後獨自留在舞臺上的單人特寫,氣場爆棚,彷彿回望人世的李爾靈魂附體。

記錄小夥伴金句:這位大爺,年齡奔八,身體奔六,心態奔三……79歲的人了還能一週六場挑梁演莎劇,臺詞多戲份重,更不要說每場都從頭到腳淋個溼透,太厲害!

Sinead Cusack奶奶飾演的性轉Kent一點不違和,人物感太好了,Kent固有的忠誠之上,更增添了女性溫柔堅韌的一面。表演狀態滴水不漏,哪怕只是背景板,都那麼溫暖,那麼讓人安心。

爺爺奶奶們是世間瑰寶!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柏林 上昆“臨川四夢”

01.12.18 《邯鄲夢》,張偉偉 陳莉

01.12.18 《紫釵記》,黎安 沈昳麗

02.12.18 《南柯夢記》,衛立 羅晨雪

02.12.18 《牡丹亭》,沈昳麗 黎安

如果不是上昆來大德村送戲下鄉,18年的下半年就是宅,純宅。

最初洽談合作時,德方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可能在一天之內把四夢都演了?

上昆回覆,沒有,那將是超出人類體力極限的(上昆說的是演員,我想說,觀眾體力也不行orz)。

於是最終商定的是兩天,每天日夜兩場的演法。一方面,我很慶幸,看兩天的戲要比連續四天輕鬆一些。另一方面,必須說,這是一個並不理想的折中方案。為了實現兩天四夢,每出戏都被刪減壓縮到了兩小時出頭的時長,情節上將將能連貫成大綱式故事。

《邯鄲夢》和《南柯夢記》已經從傳奇變成了寓言。《紫釵記》後半情節過於簡單倉促,整齣戲結構失衡。而《牡丹亭》“遊園-驚夢-尋夢-叫畫-幽媾-冥誓-回生”的編排,對麗娘姐姐的體能也已經快稱得上非人的考驗了。初次體驗崑曲/中國戲曲的德國觀眾,因專注於接收全新的大量的種類豐富的感官刺激,對戲在結構方面的欠缺也許並不會有餘力注意到,即便有感覺也不會怎麼介意。但事實仍然是,我們的戲其實不是這樣演的。

上一次在德國看上昆,是四本《長生殿》。當時的宣傳幾乎為零,甚至有不少德國觀眾都不知道這四本戲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一次的德國合作方十分給力,除了劇場官方及媒體常規渠道的宣傳,還在演出進行的兩天安排了全天候周邊活動,並推出各種優惠吸引觀眾,可以說是非常盡心了。最終的上座率相當不錯,《牡丹亭》甚至接近完售(底樓全滿,樓上出票也很好)。

全新的德語字幕,翻譯是德國人,名不見經傳,除了一些典故翻錯,整體質量是達到字幕翻譯要求的。可惜現場沒見到翻譯本人,無法當面敬佩一下。

跑去柏林,一則是刷齊四夢機會難得,再者,主要還是去看安少和沈美人。時隔多年,眼見著劇照都能看出來兩人漲戲了,終於又有現場,怎麼都不願錯過的。

必須要狠狠地誇一誇沈美人,如今這戲太經得住細看了。《紫釵記》“觀燈墮釵”一折,霍家小玉初見李益時的婉轉情態,真如異花初胎,光華流動,每一秒都美,每一秒都不同。當時一見之下就在心裡驚歎,完全捨不得眨眼。而《牡丹亭》那麼繁重的編排,完成唱做之餘,麗娘姐姐為人時無法自主的幽情繾綣鬱郁於心,和做魂時因不再受拘束且終於等來心上人而煥發出的明豔與生氣,對比鮮明。這真真是用了心思下了苦功的。

而安少,儘管由於劇情大幅刪減致使發揮空間嚴重受限,在《叫畫》一折也是活靈活現,毫不費力地帶動起全場觀眾的情緒。《長生殿》時我曾說,前輩老師們在臺上演,我眼裡看到的始終是特寫鏡頭,其餘時間則是整個舞臺。這次發現,安少沈美人也開始開啟“激發特寫鏡頭模式”的技能了。真心希望他們能有更多合作機會,在已有的、極佳的舞臺默契基礎上更加精進。

事實上,上昆“臨川四夢”已經是為我2018現場關帳了。之後的兩場都是在本城的演出,臨時起意,可有,也可無。09年開始接觸音樂劇之後,日常漸漸地已感覺不到因長期缺乏戲曲現場而產生的飢渴感。但,絲竹鼓板響起,有一個極短的瞬間,這種飢渴會歇斯底里地爆發出來,告訴我自己其實有多麼“五行缺戲”。這種衝擊在海外戲曲場時尤為強烈。能得上昆為2018關帳,很幸運,很知足。

26.12.18 HB

Cavalluna - Welt der Fantasie

馴馬秀。湊數的,因在本地,閒著也是閒著,便去看了。人太多,馬略少,更適合小朋友看。馬兒們最歡欣鼓舞的是繞場謝幕階段,馬上可以下班了啊好開心!

27.12.18 HB

LOTR & HOBBIT Concert

我也是親耳聽過“(the incrediblyhandsome & intellegent) Pippin”現場唱歌的人了。

Billy Boyd的蘇格蘭口音真可愛。

2018結束。

2019繼續。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END-

出门看戏之QS2018LIVE

文 | Q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