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村鄉:搭建身邊舞臺 讓群眾當主角

晚上6點鐘,廣德盧村鄉唐流村村部前的廣場照例響起音樂,只是現在這音樂從以前動感的廣場舞伴奏變成了曲折婉約的旗袍秀配樂。

唐流村“忙裡偷閒”旗袍隊目前有17名隊員,旗袍隊負責組織人員的餘政琴告訴筆者:“以前吃完晚飯,小姐妹們大多聚在一起打麻將,或者閒在家裡看看電視、做做家務,後來就一起組織著跳廣場舞。可是廣場舞時間跳長了,大家也覺得不新鮮了,然後就商量著玩點新花樣,最後就想到了旗袍秀。”

唐流村的旗袍隊一開始只是自己摸索,隊裡悟性好點的對著網上視頻自學後再去教其他人,今年重陽節旗袍隊還受到村裡老年協會的邀請登臺表演了一把。旗袍隊始終覺得自己差點火候,他們急需專業指導。聽聞這一消息,在唐流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後,盧村鄉為唐流村請來了專業指導。

當被問到旗袍秀有沒有什麼門道,餘政琴有點不好意思,說幸虧鄉里給她們請來了專業指導,現在想想她們以前真是瞎練,其實這裡面站姿、表情都很有講究。她還特別提到,最開始走旗袍秀大家其實都有點放不開,雖然特地為此減了肥,但還是“縮手縮腳”的,現在有了老師的指導,她們感覺很自信,也很自豪。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建設,就為新時期統籌開展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搭建了一個綜合性的陣地,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滿足群眾“最後一公里”的新平臺。

今年以來,廣德縣在全縣範圍內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自此項工作啟動以來,盧村鄉始終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線,建牢陣地、豐富載體、加強整合,不斷豐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盧村鄉是廣德縣第二個啟動文明實踐所建設的鄉鎮,目前已實現13個村(社區)全覆蓋。面對這一新事物,從早期謀劃,到試點建立,再到全面鋪開,以及新要求的出臺,盧村鄉始終主動對接,積極學習,不斷加強對文件精神領會,先後由鄉黨委書記帶隊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參觀學習並多次組織召開專題工作佈置會,對標開展實踐所(站)建設。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面建立後,如何推進所(站)建設走向深處、走向實處,統覽當前工作,盧村鄉以“文明創建+”模式,充分用好了文明創建這個工作抓手。目前,盧村鄉已組織了3場文明創建文藝演出。通過“文明創建+知識問答”、“文明創建+好人巡講”、“文明創建+典型嘉獎”等形式,一批主旋律節目在各片區滾動演出,惠及全鄉。

陣地的建設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服務好群眾,群眾需要什麼,就把群眾真切渴望的精神食糧送到群眾身邊。

開展移風易俗十大行動以來,盧村鄉宋陳村老年協會創作了通俗易懂的《移風易俗音樂快板》,盧村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成立後,鄉群團中心整合活動資源,組織對音樂快板唱詞的修改和錄製,將群眾自發創作的作品精品化後再推向群眾。11月以來,盧村鄉甘溪村已經以每週一次的頻率,連續開展了9次活動,極大豐富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以前活動愁找人,現在習慣參加活動的兒童家長已經會主動詢問週末有沒有活動開展。

盧村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各村實踐站活動開展始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強調群眾參與,不搞曲高和寡,也不搞一人獨奏,但求平實易懂、雅俗共賞,真正把建給群眾的平臺用好,也讓實踐所(站)建設在深入群眾中保持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