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企集群走進東盟市場

中新社南寧8月26日電 (鍾建珊)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生效、實施,區域礦業合作迎來更廣闊、更便利的貿易條件,中國礦業行業精英集群走進東盟市場,尋求互利共贏。

2017年(第八屆)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暨推介展示會24日—26日在南寧舉行,來自中國及東盟國家約800名政商界人士與會,探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礦業發展與合作。

“越南有豐富的鉛鋅資源,但礦物冶煉領域尚未成熟,其國內電解鉛、電解鋅市場需求巨大。”中資企業越南北幹省有色金屬有限公司負責人鄒立強表示,當前越南每年的鉛缺口約10多萬噸,每年需從中國進口9萬噸電解鉛以滿足其國內需求。

鄒立強說,目前其所在公司在越南諒山省建立了首家鋅冶煉廠,並在北幹省開展鉛鋅礦業開採、冶煉、電解業務。“我們生產的電解鉛、鋅金粉等產品不僅大部分供應給越南本土市場,同時也培育大批越南中高層礦業管理人才,把中國先進的管理理念、礦業開採技術帶給當地。”

中國罕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發展總監趙宙說,自2009年起,其所在集團正式進入印尼,重點發展紅土鎳礦開發項目。他表示,該集團計劃下一步在印尼建設冶煉場,生產包括鎳鐵冶煉和其他稀有金屬、氫氧化鎳鈷等產品。“在印尼發展礦業事業的同時,我們注重保護當地的環境不受損害,在處理生產廢渣廢水等方面嚴格把控,打造中企優質品牌。”

作為中國對接東盟窗口的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礦業合作已先行。廣西國土資源廳副廳長陸景宇表示,近年來廣西與東盟在礦業投資、技術推廣、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人才培養等領域合作“多點開花”,並積極推動中國企業、礦業專業組織“抱團”走進東盟。

據廣西國土資源廳統計,廣西當前共15個地勘單位實施了“走出去”計劃,範圍覆蓋東盟等區域在內的數十個礦區。

目前,廣西第六地質隊與東盟多國相關部門、企業建立起合作項目。廣西地質調查院亦先後與境外企業“抱團”到印尼、老撾、越南、緬甸等6國的相關礦區礦點開展前期工作。

“老撾把與中國在能源礦業方面的合作放在優先領域,並願意為中國礦企提供優惠便利的政策。”老撾能源礦產部副部長通帕·印塔翁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目前中企在老撾投資礦業的企業有90餘家,佔該國境外礦企總量四成,主要開展地質勘探、開採業務。

他表示,由廣西地球物理勘察院與老撾礦業部門合作的1∶20萬沙耶武裡幅地質地球化學調查等項目已完成,這對於完善老撾礦產資源信息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有很好的礦業開發技術和管理系統,相信中企會為老撾今後打造綠色可持續型礦業提供可貴的經驗。”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李文倡表示,目前中國地質礦業部門與東盟各國地質勘察部門建立了密切合作關係,合作領域涉及地質調查、地學研究、地學能力建設等;同時,中國為東盟提供技術培訓、獎學金、開展地質實驗室等人才技術支持。

李文倡透露,中國地質調查局下一步將積極組建中國—東盟地學合作中心,為中國—東盟官方、企業開展跨境地質服務,礦產開發技術,環境地質,能力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提供平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