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質量檢測那些你們不知道的事

單樁垂直靜載試驗方案

第一章 總 則

第1.0.1條 本方案適用於混凝土預製樁和以各種形式成孔的混凝土灌注樁的單樁垂直靜載試驗。

第1.0.2條 單樁靜載試驗方案的制定,要考慮樁的類型、試驗方法、反力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先進、經濟、合理,試驗結果準確、可靠。

第1.0.3條 單樁垂直靜載試驗加載方法主要有:

1.慢速維持荷載法;

2.多循環加、卸載法;

3.快速維持荷載法。

混凝土樁基一般應進行樁的垂直靜載試驗,以確定其垂直承載力,對某些情況還必須進行樁的水平及上拔靜載試驗。

第二章 試驗準備

第2.0.1條 試驗加載裝置的選擇:

試樁所承受的荷載一般由油壓千斤頂加載系統施加。加載反力裝置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以及試樁的預估極限加載量大小來決定,一般可採用錨樁橫樑反力裝置、堆重平臺反力裝置及錨樁加堆重反力裝置三種形式。(見圖1.1~圖1.2)

1、錨樁橫樑反力裝置:錨樁數、錨樁尺寸、錨筋以及橫樑的承載力設計均應滿足1.2~1.4倍的試樁預估極限加載量。錨樁的抗拔承載力由有關規範計算確定,錨樁數量可為2根、4根、6根。當採用工程樁作錨樁時,錨樁數量應不少於4根,並應在試驗過程中對錨樁上拔量進行監測。錨樁與反力橫樑間用錨拉鋼筋聯結,鋼筋焊接搭接長度;單面施焊時不小於10d,採用雙面施焊時不小於5d(d為鋼筋直徑)。

2、堆重平臺反力裝置:配置荷載量不得少於試樁預估極限加載量的1.2~1.5倍,配置荷載應在試驗開始前一次加上,並均勻放置於平臺上。也可將上述兩種反力裝置聯合使用,形成錨樁堆重平臺聯合反力裝置。

工程質量檢測那些你們不知道的事


圖1-1 單樁豎向靜載試驗裝置圖



工程質量檢測那些你們不知道的事


圖1-2 單樁豎向靜載試驗裝置圖

第2.0.2條 試樁製作要求:

1、試樁頂部一般應予以加強:可在樁頂配置f6加密鋼筋網2~3層,樁身鋼筋應伸入樁頭,或以薄鋼板圓筒做成加強箍與樁頂混凝土澆注成一體,用高標號砂漿將樁頂抹平。

2、試樁的成樁工藝和質量控制標準應與工程樁一致,為縮短試樁養護時間,混凝土強度等級可適當提高,或摻入早強劑。

第2.0.3條 試樁用千斤頂

1、千斤頂應平放於試樁中心,當採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千斤頂施加荷載時,宜選擇相同型號、相同類型的千斤頂,將千斤頂並聯同步工作並使千斤頂的合力通過試樁中心線。

2、千斤頂的檢查:千斤頂加載系統主要包括千斤頂、高壓油泵及油路三個部分,試樁前宜對加載系統進行檢查。檢查目的在於檢查千斤頂、油泵工作是否正常,油路有無漏油。

第2.0.4條 荷載與沉降的量測儀表

1、施加於樁頂的荷載宜用放置於千斤頂上的壓力環,或應變式壓力傳感直接測定。也可採用安裝在千斤頂油壓系統上的壓力錶測定油壓並根據千斤頂率定曲線換算荷載值的方法。

2、試樁沉降一般採用百分表測量。試驗時應在樁的2個正交直徑方向對稱安置4個百分表,小直徑樁也可安置2個或3個百分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夾具和基準梁在構造上應確保不受氣溫的影響而變形,同時應避免振動、雨水、陽光照射等。

第2.0.5條 溫度對沉降測量的影響,主要由於溫度變化會使基準粱產生變形,為消除這種影響可採用下列幾種方法:

1、基準梁宜採用剛度較大的型鋼製做,且必須簡支在基準樁上;

2、用一百分表支在基準梁跨中附近某一相對不動體上,對基準梁的變形進行監測,以便對樁頂沉降測量值進行修正;

3、利用圍護物將試樁場地圍護起來,防止基準梁受陽光直射及減小溫差。

第2.0.6條 試樁、錨樁(堆重平臺支墩)和基準樁之間的中心距離要求見下表:

反力系統

試樁與錨樁(或堆重平臺支墩邊緣)

試樁與基準樁

基準樁與錨樁(堆重平臺支墩邊緣)

錨樁橫樑

反力裝置

≥4d且≮2.0m

≥4d且≮2.0m

≥4d且≮2.0m

準重平臺

反力裝置

≮2.0m

≮2.0m

≮2.0m

注:d­–試樁或錨樁設計直徑,取其較大者(如試樁或錨樁為擴底樁時,試樁與錨樁的中心距離不應小於2位擴大端直徑)。

第三章 試 驗

第3.0.1條 從試樁入土到開始試驗的間歇時間:預製樁,砂性土中為14天,對粉土或粘性土,應視土的強度恢復而定,一般不少於28天,對於淤泥或淤泥質土不得少於28天;對灌注樁,其樁身砼強度應達到設計等級。

第3.0.2條 試驗加載方式

1、慢速維持荷載法:逐漸加載,每級荷載下的樁頂沉降達到相對穩定後再加下一級荷載,直到滿足試驗加載終止條件,然後逐級卸載至零。

2、多循環加、卸載法:每級荷載下的樁頂沉降達到相對穩定後,再卸荷至零。然後進行下一循環,直至滿足試驗加載終止條件。

3、快速維持荷載法:每級荷載維持一小時後,再施加下一荷載,直到滿足試驗加載終止條件,然後分級卸載至零。

第3.0.3條 要用慢速維持荷載法進行試驗,應按下列規定進行加載、卸載和沉降觀測。

1、加載分級:每級加載量為試樁預計最大試驗荷載的1/10~1/12,逐漸加載,第一級則可取兩倍加載量進行加載。

2、測讀樁頂沉降量的間隔時間:每級加載後,隔5min,10min,15min測讀一次,以後每隔15min測讀一次,累計一小時後每隔半小時測讀一次。

3、沉降相對穩定標準:在每級荷載作用下,樁頂的沉降量在每小時內不大於0.1mm,並、連續出現兩次。

4、終止加載條件: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即可終止加載:

(1)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的沉降量為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頂的沉降量大於前一級荷載作用下沉降量的2 倍,且經24小時尚未達到相對穩定。

(3)達到設計要求最大加載量且沉降達到穩定,或已達樁身材料的極限強度,以及試樁樁頂出現明顯的破損現象。

(4)試樁樁頂總沉降量超過10cm時,若樁長大於40m,則控制的總沉降量可按樁長每增加10m相應增加1cm。

(5)已達到錨樁最大抗拔力或壓重平臺的最大重量時。

5、卸載時樁頂沉降觀測規定:①慢速法—每級卸載值為每級加載值的2倍,每卸一級荷載後隔15分鐘測讀一次,讀兩次後,隔半小時再讀一次,即可卸下一級荷載。卸載至零後,隔3~4小時再讀一次;②快速法—卸載時,每級荷載維持15分鐘,觀測時間為5,15分鐘;卸載至零後測讀兩小時,測讀時間為5,15,30,60,90,120分鐘。

第四章 試驗資料的整理

第4.0.1條 在現場進行試驗的同時,應對試驗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繪製荷載–沉降(Q–S)曲線圖,以便及時發現試驗中所出現的問題。

第4.0.2條 將單樁垂直靜載試驗概況整理成表格形式,並應對成樁和試驗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作補充說明。

第4.0.3條 作好單樁垂直靜載試驗的數據記錄,試驗數據應準確、清晰,不得隨意塗改。

第4.0.4條 繪製有關試驗成果曲線,以確定單樁的極限承載力,一般需繪製Q–S。S–lgt,S–lgQ曲線,以及其它輔助分析所需的曲線。

第4.0.5條 當進行樁身應力、應變和樁端阻力測定時,應整理出有關數據的記錄表和繪製樁身軸力分佈圖、摩阻力分佈圖、樁端阻力與荷載關係等曲線。

第4.0.6條 劃分樁側總摩阻力和樁端阻力極限值,並由此求出樁側平均極限摩阻力(當進行分層試驗時,應求出各層土的極限摩阻力,然後再取平均值確定樁側平均摩阻力)。

第五章 單樁垂直抗壓承載力的判定

第5.0.1條 可根據下列方法確定極限承載力:

1、取S–lgt曲線尾部出現明顯向下曲折的前一級荷載值為極限承載力。

2、取Q–S曲線發生明顯陡降的起始點(第二拐點)所對應的荷載值為極限承載力。

3、取S–lgQ曲線出現陡降直線段的起始點所對應的荷載值為極限承載力。

4、根據沉降控制確定極限承載力。

5、根據其它方法確定極限承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