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所國字號大學,改名時竟然去掉了“中國”二字!

這幾所國字號大學,改名時竟然去掉了“中國”二字!

以“中國”二字命名的國字號大學向來是一塊金字招牌,不僅能夠代表大學的實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榮譽。高校的校名裡只要帶了中國二字,瞬間就感覺高大上了。一般來說教育部能允許帶中國二字的高校,不僅家喻戶曉,而且基本上都是該領域的王牌院校。根據統計,我國的公辦國字號大學有25所,其中有15所屬於211工程大學,比如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只要一看校名就知道在此行業領域內,該校基本上是中國數一數二的高校,其餘10所也均為專業類院校中的佼佼者,如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

正是因為國字號大學校名的獨特優勢,使其在招生、就業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所以能夠更名為國字號大學,可以說是所有高校都求之不得的吧。但是在我國高校中,也有這麼三所高校,並沒有走尋常路,原本擁有國字號大學的校名,卻偏偏改名為了非國字號大學。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這幾所國字號大學,改名時竟然去掉了“中國”二字!

原中國紡織大學

中國紡織大學。中國紡織大學位於上海,原名為華東紡織工學院,1985年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校名即意味著其在紡織業領域的霸主地位。但是到了1999年,中國紡織大學卻更名為了如今的東華大學。那麼中國紡織大學為何會放棄這個含金量十足的大學校名呢?

1999年,全國甚至全球開始唱衰紡織業,很多紡織工廠開始轉型,“砸錠子”的響聲,似乎一夜間把紡織業打入了冷宮。作為中國紡織業最高學府的中國紡織大學也有些坐不住了,如果這種形式繼續發展下去,學校在招生、就業等方面就會非常被動。所以趁與上海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合併之際,把大學校名更改為了如今的東華大學。

這幾所國字號大學,改名時竟然去掉了“中國”二字!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眾所周知,211和985兩個工程,是我國重點建設的百餘所所高校,從資金、政策等方面,都給與了一定的支持力度,而且211和985的招牌,對招生和就業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當時教育部也有一個規定,這兩個工程,只授予綜合性大學,當然綜合性大學不僅僅是校名的綜合性,重點是學科的綜合性。所以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作為一所極具辦學特色的醫學類院校,未能入選211和985。

而綜合實力強悍的清華大學,卻一直因為自身沒有一流的醫學院而苦惱。自身的醫學院不僅比不上兄弟院校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合併了北京醫學科大學),甚至與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也有一定差距。2006年,在教育部和衛生部的牽頭下,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清華大學簽署協議,更名為了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但更名後,北京協和醫學院仍為獨立機構,獨立招生、獨立運行。但是共建的結果是,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有了211和985的名分,而清華大學也有了一流的醫學院。

這幾所國字號大學,改名時竟然去掉了“中國”二字!

山東工商學院

除上述兩所高校外,還有中國煤炭經濟學院改名為了山東工商學院。因為校名中含有“煤炭”二字,著實影響了該校的招生,束縛了學校的發展。但該校的實力,又不足以支撐其命名為其他類型的“中國”大學,所以改名為了山東工商學院。

大學校名是一個大學的標誌,影響著大學的整體形象、生源質量、就業率等方方面面,能夠冠以“中國”二字的校名,更是一塊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如今教育部已明確禁止使用“中國”命名高校校名,不知這幾所曾經擁有過國字頭校名的大學,會作何感想。

(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供研究學習,不代表廣東中公教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