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聯”到“兩張網”,進階的騰訊正在構建互聯網新世界

隨著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科技領域開始從“互聯網+時代”進入“雲+智慧產業”的新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加速進行數字化的升級和融合,實體和虛擬經濟也開始融合。

馬化騰曾在全國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互聯網+ 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才是我們的目的。如今,馬化騰的這一觀點正在顯示出美好的前景和雛形。不僅在大家熟悉的互聯網新經濟領域能看到一大批數字經濟的發展成果,很多傳統行業也積極地擁抱互聯網,擁抱數字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業內普遍認為,雲、大數據和智慧產業是助力數字中國的三駕馬車。從目前來看,“雲”已經成為了數字世界的基礎設施,而數據則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資產,如何通過龐大的數據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那麼就需要“雲+智慧產業”了。

在此背景之下,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召開。在會上,騰訊提出了聚焦構建“兩張網”的戰略舉措:一方面紮根和深耕消費互聯網,另一方面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延伸和升級,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

從“三聯”到“兩張網”,進階的騰訊正在構建互聯網新世界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湯道生闡述騰訊“兩張網”戰略)

不難看出,這一戰略的背後實質就是騰訊一以貫之的連接人與人、人與物的"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的“三聯”之路。對於用戶數和流量都名列前茅的頭部互聯網公司騰訊來說,這“三聯”之路究竟該怎麼走無疑將會對中國的數字化轉型產生深遠影響。

人聯網,從C端拓展到B端和G端

騰訊所提出的第一聯是人聯網。人聯網的概念是在2011年第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被首次提出的。它是包含物聯網、傳統訊息內容互聯網以及服務互聯網的一個綜合架構。人聯網以人為核心,移動互聯網為主載,強調人的實時、互動、體驗,融合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綜合一體的網絡應用解決方案。

事實上,所謂人聯網指的正是消費互聯網。如今,消費互聯網的連接網絡已經基本形成,未來的核心是讓更多好內容在這張網絡上流轉。而騰訊要做的就是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讓連接變得更加生動、個性化和富有品質;從而在“全用戶”平臺上實現個人、企業、政府等不同類型用戶之間的連接,以幫助不同類型用戶之間,形成更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

馬化騰以前就曾表示,隨著實體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成為雲平臺的使用者。以往騰訊主做的是連接人與人,現在要連接企業,騰訊雲將會實現從C端擴展到B端和G端的佈局重構。

物聯網,構建萬物互聯的新世界

騰訊的第二聯是物聯網。物聯網通俗來說就是物與物的鏈接。這一技術被應用在家居、醫療、物流等許多領域,但它最大的應用行業將是在工業製造領域。騰訊的物聯網也在這個重點上。從過去幾年的發展來看,騰訊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已經有不錯的成果。

如果說人聯網說的是消費互聯網,那麼物聯網指的就是產業互聯網和智慧產業。在本次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可以看出騰訊集公司之力迎接產業互聯網的決心。在騰訊全新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中,除去行業領先的騰訊雲,還整合了智慧醫療、智慧出行等產業平臺,以及安全、AI和量子計算等基礎技術平臺。

產業互聯網不僅僅是To B的,歸根結底也是To C的。騰訊正是利用自己對消費級用戶的理解,更好地為行業夥伴提供產業服務,以獨特的C2B方式連接智能產業,服務產業、也服務於人,承擔起產業“數字化助手”的角色,與各行各業共生髮展,構建智能產業新生態。

在“雲+智慧產業”的時代,騰訊要做的就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為實現“萬物互聯”的目標而努力。

智聯網,雲時代的“超級大腦”

第三聯就是智聯網。智聯網,狹義來講是由各種智能體,通過互聯網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集小智慧為大智慧,群策群力,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世界,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騰訊將智聯網稱之為“超級大腦”。可以把它看做是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操作系統,是智聯網的核心能力。雲時代要實現的是雲到端的智慧連接,智慧產業能力將依託超級大腦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騰訊推出超級大腦概念的初衷正是希望助力企業和政府建立自己的超級大腦。

從馬化騰的一貫表述來看,騰訊做產業互聯網的目標顯然是要做一個萬物互聯的智聯網。在此次的全球夥伴大會上,騰訊表示,未來20年將依然堅守“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期待與合作伙伴攜手共生,紮根消費互聯網,迎接產業互聯網。這與智聯網的概念不謀而合。

過去,騰訊連接人和人,而如今它要連接人和物,企業和政府,並最終幫助各行各業建立“超級大腦”。未來,藉助這個超級大腦,騰訊所編織的這“三聯”網能否打破信息孤島,靈活調配資源,深化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連接,做好中國數字化轉型的得利“助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