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網絡直播

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人類文明幾千年歷史,現代技術是在三百年時間裡發展起來的,影像技術不過百年,而網絡直播從興起到如今不到十年,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個行業的興起只需要短短几年時間。網絡直播無疑是近些年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除了不可忽視的關注度,還有水漲船高的行業產值,各大資本對直播也是趨之若鶩。

2017年網絡直播市場營收達到304.5億元,相比2016年的218.5億元,同比增長39%,幾年間網絡直播從默默無聞,發展到互聯網最炙手可熱的新興產業,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網絡直播到底經歷了怎麼樣的發展過程。

偶然的開始?

說起最早的網絡直播是有一些偶然性的,2006年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網絡遊戲席捲全球,大量的年輕人加入了到遊戲的征途中,但是遊戲中動輒需要幾十人的團隊系統,使得玩家們迫切需要一個支持多人在線語音的平臺,實時QQ的語音功能在音質與網絡穩定性都達不到需求,最終yy接過語音平臺的大旗,在眾多爭奪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基礎。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漸漸的yy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玩家在打副本之餘會進行一些團隊內的娛樂活動,如唱歌等進行調劑,於是yy推出了專門的高品質娛樂房間,那時有的娛樂頻道的巔峰人氣甚至達到了數十萬,這就是最早的網絡直播雛形。而真正將這種直播模式完善並繼承的則是之後的秀場直播。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2009年一個叫做六間房的秀場直播網站進入了網民的視線,秀場直播一定程度上是將過去夜總會的模式移植到了互聯網上,觀眾可以通過贈送禮物的方式來要求主播表演節目,自己獲得滿足感。在之後的幾年秀場直播遍地開花,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口中有著不錯流量,但行業本身卻並沒有多少關注度。由於那時網絡相對並不普及,人們上網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多數網民並不願將時間花在看直播上,加之本身內容層次較低,所以秀場直播的發展雖然可以說穩中有升,但是卻難以進入大眾的視野。

存在於電競中的契機

而真正讓網絡直播獲得關注的與認可的契機是國內電競行業的爆發。2004年廣電一紙《關於禁止播出電腦網絡遊戲類節目的通知》似乎將整個遊戲行業打落低谷。而隨著中國選手SKY蟬聯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2005、2006的魔獸爭霸項目冠軍,電子競技這個話題開始再次被人們提及。隨後09、若風等dota選手帶領團隊在國際比賽中的活躍,讓電競人群積累了大量的人氣。時間來到2011年,騰訊代理拳頭公司研發的《英雄聯盟》,隨後的幾年中《英雄聯盟》成為了世界上最熱門的競技遊戲,在國內的人氣尤為火爆。大量平民玩家想學習明星玩家和職業玩家的技術,直播就成為了最快捷的方式,而直播的實時性也讓玩家與主播之間擁有更多的互動。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2012年YY率先推出了視頻遊戲直播插件,之後開始與主播簽約,很快整個遊戲直播行業如同坐上火箭一般,開始爆發式的增長。

2014年1月1日ACFUN的生放送直播正式改名鬥魚TV,拉開了遊戲直播群雄逐鹿的大幕。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2014年1月20日,杭州邊鋒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戰旗TV。

2014年11月24日,YY正式將旗下的直播業務分為主打娛樂直播的YYlive與主打遊戲直播的虎牙TV。

2015年9月由王思聰等多人投資成立的熊貓TV開始內測,重金邀請韓國著名主播伊素婉、09等多位明星主播加盟。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隨著遊戲直播的大熱,一時間無數話題與資本開始大量湧入行業,主播的工資也開始跟著水漲船高,一些超級主播身價甚至達到數千萬,著名英雄聯盟主播PDD的在熊貓平臺的簽約金甚至達到了5年3億。因此平臺直接互相挖角也開始愈演愈烈,而就在遊戲直播平臺在互相血拼的時候,另一類直播卻憑著無比優越的土壤飛速成長。

手掌中的直播

在秀場直播時期,由於技術、內容等多方面原因以及關注度不高,許多人對泛娛樂直播依舊持保留態度,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高速發展,從技術和成本兩個方面為娛樂直播敞開了大門。尤其是4G網絡的普及與WIFI網絡的大面積覆蓋,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用手機看直播,越來越多的娛樂主播開始用手機直播,而在移動直播時期最大的贏家無疑是花椒和映客。

可以說從這個時期開始,網絡直播進入了燒錢的“造星”時期,網紅這個詞開始為人們所熟知,兩家平臺一方面在內容方面將娛樂直播的範圍做到了最大化與垂直化,除了傳統的歌舞才藝類直播,還囊括了包括汽車、財經等內容,用戶更多,擁有更豐富、更有生活品質的維度。另一方面引入大量明星帶動直播,依靠明星效應吸引粉絲的關注,除了娛樂明星還包括各領域大咖還有煤礦文公團等入駐直播,包括李銳、潘石屹、李開復等讓主播群體更加多元,而這些人往往能創作更多PGC內容。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此外移動直播的興起還大大促進了戶外直播的開發,包括體育、旅遊、美食等種類的直播,有些室外直播千奇百怪甚至出現了釣魚、養豬、燒烤等直播內容,也是自此開始,中國網絡直播正式進入了全民直播時代,人們開始樂於展現自己的生活,與關注他們的人互動。

精於所善

隨著直播行業的井噴式發展,資金、關注與流量開始向直播行業大量湧入,越來越多的專業影像創作者,包括傳統廣電行業的人力與物力也開始進入網絡直播行業。而他們意識到,一切直播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內容,當直播的藍海結束之後,想在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也必須依靠紮實的內容製作。傳統技術直播的技術優勢與嚴謹的態度搭配網絡直播豐富的內容與超高的實效性,如同一個天天踢野球的孩子突然受到了正規的訓練,技術上突飛猛進,很快網絡直播誕生了大量優質的PGC內容。同時廠商們也都抓緊推出網絡直播所需要的輕量化、集成化、簡單化的直播設備,直播成本的控制與所需的技術得到進一步滿足。

隨著每年蘋果一年一度的發佈吸引了無數目光,越來越多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都開始在網絡端召開自己的新品發佈會,其中又以手機廠商最為明顯。這年頭你發新手機不開個發佈會直播,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也正是由於網絡直播的開放性,直播技術的升級與成本降低,才使得新品發佈會直播成為趨勢,也給了更多公司展示的舞臺。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提到PGC就不得不提起網絡綜藝,隨著消費的升級,90後人群對娛樂內容消費意願增強,網絡視頻用戶基數擴大,對網生內容需求持續增長,而大量資本的湧入也給了網綜這種節目類型以更好的土壤。最初娛樂新聞類平臺自制綜藝,到2014年出現爆款脫口秀《奇葩說》,再到2017年推出的《明日之子》,可以說網絡綜藝在製作規模與技術上已經拉平了傳統廣電,而互聯網內容的可選性與互動性,則有著更加得天獨厚的優勢。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除了上述說道一些類型的直播,還有能夠迅速變現的電商直播,年初大熱的“撒幣式”在線答題直播,以b站主打的二次元直播,體育運動類直播,甚至一些特種直播。傳統的遊戲與泛娛樂直播的局面已經趨於穩定,越來越多的內容也越來越細分化、垂直化。

並不平穩的快車道

但是直播這條高速飛馳的快車道,行駛的卻並不平穩。如果說最早的直播只是小本經營的天橋地攤兒,那麼如今的直播依舊是人聲鼎沸的熱鬧街市,但街市終究是街市,如今的網絡直播在多數人眼裡依然無法登堂入室。

首先是直播門檻過低,一般只要年滿18週歲都可以申請,只需完成幾步認證,且通過認證就可以成為網絡主播。成為網絡主播後當關注度達到一定數量後就可以申請和平臺簽約了,並得到相應的收益。但面對巨大的利潤,尤其是直播畸形的打賞創收模式,也讓許多主播鋌而走險,直播大尺度內容藉此拉動人氣,甚至涉黃涉暴。而平臺為了吸引人氣,對主播放鬆監管,甚至蓄意放縱違規內容,以吸引流量。之前鬥魚出現的直播造人、以及某平臺的“黃鱔門”事件都對網絡直播造成了極度惡劣的影響,也使得網上一時間對直播口誅筆伐,將直播內容的低俗化推上了風口。

除此之外還有對平臺用戶的監管,去年國內就《王者榮耀》影響在校生學習發出聲討,騰訊也因此給在遊戲中為學生們結結實實的上了一把童鎖。但是就像遊戲一樣,有些網絡直播平臺的實名驗證並不完善,加上賬號的亂用,導致許多未成年人長時間觀看直播。除了會分散精力、影響成績外,未成年人不成熟的消費觀和較差的自控能力會催生不正當消費。網上也頻繁傳出熊孩子花光父母積蓄打賞主播的新聞,但是很多平臺和主播對這種事毫無悔意,甚至明知對方是未成年人,依舊慫恿起打賞消費。這也給本就不太平的直播行業蒙上了汙點。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亂象催生監管,2016年4月13日,百度、新浪、搜狐等20餘家直播平臺共同發佈《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網絡直播房間必須標識水印;內容存儲時間不少於15天備查;所有主播必須實名認證;對於播出涉政、涉槍、涉毒、涉暴、涉黃內容的主播,情節嚴重的將列入黑名單;審核人員對平臺上的直播內容進行24小時實時監管。2016年12月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宣佈《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也標誌著中國網絡直播結束了野蠻生長期。其後國家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行業內容管制加強,整個網絡直播行業將會有一個健康良性的發展環境。

何去何從

而對於網絡直播未來的發展趨勢,或許應該分為UGC內容、PGC內容、與平臺三方面來看。首先,UGC內容的未來依舊需要不斷的探尋去開拓新的內容,直播更加針對性的大眾化的內容,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將直播真正做到平民化大眾化。而直播設備更加趨於個人設備,如手機、小型直播相機等,方便在內容現場進行第一時間的內容傳播。去年大熱的“快手”與年後崛起的“抖音”皆是如此,即便在許多人眼裡這些內容確實上不得檯面,但也正是這樣,或許更加接地氣的內容才是大眾所需求的。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而直播的PGC內容趨勢將會圍繞製作與創作展開,在製作技術上將不斷追趕傳統的廣電行業,隨著大量資本的投入,或許未來互聯網也能完成世界級的直播內容,同時部分直播設備也將會向著小型化輕量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發起一場專業的直播。創作上,現場製作將會是未來的主流,通過直播畫面的切換、現場的調度、燈光的應用、實時特效的添加,給每個觀眾不同於現場的體驗。其實互聯網也好、廣播電視臺也好,好的內容離不開優秀的內容策劃與創作,網生PGC內容將會沿襲過去的經驗,走出屬於互聯網自己的道路。

淺析網絡直播發展歷程

平臺方面,目前國內直播平臺可謂大勢已定,但對優質內容的爭奪同樣是平臺需要面臨的問題,好的直播節目將會為平臺吸引更多的流量,內容為王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後續平臺的發展需要將內容進行整合,無論UGC還是PGC都將被分門別類,而同質化的平臺將遭到淘汰,更加垂直化的平臺或許將會是未來直播平臺的發展趨勢。

網絡直播作為新一代現象級網絡文化表現形式,滿足了我國消費升級背景下人民群眾對互聯網內容生產、文化消費、社會價值傳承等的更高需求。整個行業也在積極探索,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服務形式創新,更多更好地激活網絡直播對經濟和社會的正向價值,我們也願意相信直播行業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