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与强迫症

压抑与强迫症

快乐本能与环境压抑而成为理性的现实原则:

压抑与强迫症

作为人格中理性部分的“超我”力图控制非理性的“本我”的原始冲动,使人正视外部的事实条件和社会现实状况,受现实制约而形成“自我”。个体要维持生存,但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自我遵从现实原则,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合理地延缓与减轻紧张,释放欲望满足,以减弱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

压抑与强迫症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弗洛伊德认为,“现实原则”虽与“快乐原则”相对立,但实际上仍以快乐为目的,只是考虑到现实的条件、控制本能冲动,以避免痛苦,这与获得快乐是相同的。认为“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不可偏废,两者保持平衡是精神健康的条件;否则将导致精神疾病。

压抑与强迫症

以此原理来解释一下“强迫症”的形成机制。

压抑与强迫症

强迫症是典型的快乐与压抑而导致的心理冲突外在化的表现。以强迫动作、强迫意念、仪式化的怪异行为为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

压抑与强迫症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来源于“肛欲期”!但大量的事实证明,除了肛欲期这一特殊的需要控制大小便的压力冲突以外,其它的树立规矩的行为和压力也是造成强迫症的原因。

压抑与强迫症

凡是超出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规矩”行为都可能导致强迫症,甚至成年后的过度的道德要求和反人性的惩罚行为都可能导致强迫症。强迫症的焦虑情绪背后的心理冲突是:压力的释放(追求快乐)与压抑(现实情况不允许释放而获得快乐)的矛盾是焦虑的根本原因。

压抑与强迫症

例如:会计从业人员(潜意识中厌恶做账)与现实当中必须做账之间的矛盾会形成内心冲突。表现为反复做账、检查以防出错而缓解焦虑。但内心体验是痛苦的。洁癖强迫症患者表现为以防细菌感染而不断的洗手达到缓解被细菌感染后的虚幻恐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压抑与强迫症

所以,肛欲期是最早的快乐与压抑形成的心理冲突,但后期类似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总会在一生中经常出现。如果出现的频率大则患强迫症的风险也越大!

压抑与强迫症

由此可见,强迫症形成的原因应该是后天因环境影响而习得的行为模式。其治疗方法也应利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厌恶疗法或负强化理论。

压抑与强迫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