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認真讀完一本書

你應該認真讀完一本書

一、兒子的書櫃

今年秋後的某一天,我看到兒子的書櫃上,暑假裡我給他買的兩本散文集和一本小說,嶄新如初,顯然他沒有怎麼去讀,印象中也只有這幾本新書被快遞送到家的最初幾天裡,看到過他欣喜地手捧著新書閱讀的情景。當我問他是否看完這幾本書時,他的回答也證實了我的判斷。他僅僅在買回的最初幾天裡看過,之後就再也沒有看。

在我的印象中兒子並不是不愛閱讀課外書籍,我也常見他在飯桌上、洗手間、床鋪上、沙發上閱讀課外書籍。因此,並不是沒有閱讀時間,那是什麼原因?大概是這類書籍對他的吸引力還不夠吧。我這樣揣測著。

巡視著兒子書櫃上一排排整齊的書籍,兒子的閱讀興趣瞭然於胸。但是,象《增廣賢文》、《唐詩三百首》、《三十六計》、《童年》、《福爾摩斯探案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綠山牆的安妮》……確實都是經典名著啊。

你應該認真讀完一本書

二、睡前閱讀計劃

思忖良多,我準備陪兒子一起建立每日睡前閱讀的習慣,並且效仿暢銷書作家張萌,每堅持21天給予獎勵。為說服兒子與我一起進行睡前閱讀,培養閱讀習慣的養成,我還將董卿朗讀者描繪了一番,並說董卿就是睡前一小時遠離任何電子設備,專心讀一會兒書。人就是在不知不覺中成長的。

兒子聽完我的計劃,默然同意了,顯然覺得這個“遊戲”不怎麼好玩,但是這應該就是大人眼中的“意義”吧。

就從新買的兩本散文集開始,約好了每人每晚讀一篇散文,讀完後在家庭內部微信群宣佈各自的閱讀日期、天數、文章名、作者名,另外還有閱讀收穫,可以是一個字或詞的解釋,也可以是一段或一句優美的句子,還可以是自己的感想,總之是收穫就可以。看完這兩本書之後,互相交換著看,待看完這兩本書,再選擇其他書,看完再交換。將閱讀養成習慣,持續下去,並不斷完善閱讀的方法。

你應該認真讀完一本書

三、認真讀完一本書

其實,我也沒有睡前閱讀的習慣,只是有不定期閱讀的愛好。以前是紙質的書、雜誌,現在好了,除了紙質的書還有各種電子版本。不過,相比較,我更喜歡紙質閱讀。

清晨,站在陽臺上,沐浴著暖暖的陽光,手裡捧上一本書,可以出聲,可以默讀,可以駐足,可以來回踱步,那份愜意一直湧向心頭。

閱讀,不僅收穫了知識、見解、見聞,還收穫了一份舒坦勁兒,彷彿做了一次健身操一樣,頓覺筋骨舒展開來了,憑空增添了許多精氣神。

不過,電子書更為方便攜帶,它可以在我任何小憩的時候,開卷閱讀。不過,相比較,我還是更喜歡紙質閱讀的愜意。為此,我常常想在車的後備箱裡放上一箱子書,無論開車到了哪裡,想閱讀隨手可取。甚至再備上一個暖壺,灌滿開水,找一個無人干擾的地方,泡上一杯茶水,在茶水的清香中,展開書本,讓自己任意地陶醉其中。

我之前的閱讀,比較隨意,尤其是電子書的出現,更開闊了視野,各種書籍被頻頻推送到面前,讓我總是禁不住翻閱,繼而被吸引。好象面對無數個精品菜餚,剛被端到面前吃了幾口,就流轉下去換上新的,讓我總是目不暇接,更說不上它的好在哪裡。

因此,我心中有了“認真讀完一本書”的想法。

你應該認真讀完一本書

四、多任務還是單任務

與兒子一起培養的睡前閱讀,成了我“認真讀完一本書”的開始。而且,睡前閱讀,確實讓我有所收穫,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認真讀完一本書,可以並不是只讀一本書,可以在一天裡分別讀幾本書,但是要做到,每本書都要認真去讀,而且每讀完一本才可以開始或增添新書的閱讀。到底是讀完一本再讀一本,還是讀完幾本再讀幾本,這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要自己摸索確定。總之,還是那句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另外,在一天裡的不同時段閱讀不同的書,這就等於是開啟了多任務系統,就象一個人一天裡面臨不同的事情或工作一樣。也象電腦可以同時打開許多窗口。

但是每個人的承受能力和極限是不同的。如果你不能多任務地工作,倒不如安心地、認真地讀完一本書。這就象有的創業公司要求每個員工身兼多職一樣,有的人不願意或承受不了多任務系統的開啟,可以不接受,專心專注地做好自己願意的事情和工作。

不管怎樣,先去認真地讀完一本書吧。在閱讀實踐中,汲取知識,豐富見聞,獲取感悟,探索更新閱讀方法。

看完之後,你有什麼讀書體會,盡情地在下方留言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