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事情想到了卻沒做,這就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你?

有多少事情想到了卻沒做,這就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你?

一、番茄鍾工作法

大李是我多年的跑友,我倆常常相約一起跑步。有時在湖邊,有時在體育場,還有時開車去更遠的風景美而人跡少的地方。我倆跑步屬於慢跑,步伐不緊不慢,邊跑邊聊。最近的一次跑步,大李跟我講述了他最近的體會。

大李說:“我最近看了一本時間管理的書,裡面提到了番茄工作法,它與我們跑步的方法很相似,而且這樣的工作方法我也曾經想到過,因為我也常常想提高工作效率,這樣就不用忙得焦頭爛額,把自己整得疲憊不堪,業績卻不見成效了。但是,與番茄工作法相同的方法被我想到了,但我卻遲遲沒有使用,直至在書中看到番茄工作法之後的幾天後,我才利用起了它,感覺工作時比以前爽亮多了。”

“憑著對書中描寫番茄工作法的印象,我給你介紹一下。”大李放慢了步伐,接著給我講述著。

“番茄工作法是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人創立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就是在選定一件工作前,把能想到的干擾因素排除乾淨,例如,喝水、去洗手間。然後,專注地工作25分鐘。時間到了,當番茄鍾一響,就可以停下工作,休息幾分鐘。然後,再繼續下一個番茄鍾工作時間,專注地工作25分鐘。以次循環。”

“當然,如果番茄鐘響了,而自己感覺意猶未盡,精力也很充沛,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個番茄鍾時間繼續工作。若是,中途遇到意外的事情,自己可以先判斷一下,如不是緊急的事情,就先記下來,等番茄鍾時間結束再處理。如果是需要當時就處理的,那就先中斷番茄鍾去做處理。處理完之後,再重新開始一個番茄鍾時間。”

“番茄鍾是什麼?”我有點不懂,就隨口一問。

“番茄鍾,我的理解可能就是外形象番茄的可定時的鬧鐘吧。”大李解釋道。

有多少事情想到了卻沒做,這就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你?

二、跑步的相似,觸發感嘆

稍作停頓,大李接著說:

“你看,我倆跑步前,也是去完洗手間,做完一些熱身活動,整理好衣服,檢查一下鞋帶,最後開啟跑步APP,才開始跑步。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在跑完規定的里程當中不受其它事情的干擾。這多與番茄工作法相同,至少也是相似吧。”

“還有,前段時間的文章《‘盒子理論’管理時間,讓你的人生從早睡早起開始》其原理也是極其相似。‘盒子理論’管理時間,相當於用番茄鍾把一天的24小時首先分成兩個大盒子,一個用來睡眠,一個用來做其它事情。在保證充足睡眠,有飽滿充沛精力的前提下,再次另一個大盒子細分成不同的小盒子。有的用來工作,有的用來讀書,有的用來鍛鍊,有的用來吃飯、交友,以及其他瑣碎的事情。”

“是。”我表示贊同。

“所有這些時間盒子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也就是專注、全情投入於一件事情當中,把這件事情做好。”

“嗯”我點頭表示應允。

“當我看到番茄鍾工作法時,突然想到我也曾經想到過類似的提高工作效率的辦法。但是,我卻遲遲沒有行動。”

將想法停留在腦海裡,沒有付諸行動。這就是很多人不成功的共同點。”大李感嘆道。

有多少事情想到了卻沒做,這就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你?

三、實踐的感覺

“明白道理之後,我開始在自己手機上設置番茄鍾。每晚在規定時間早睡,如果做到了,我就在家人微信群打卡。每天清晨鬧鐘一響,馬上起床疊被,也在家人微信群打卡。”

“開始一天的工作後,我也在手機裡設置番茄鍾,為了不受影響,排除干擾,我將手機翻置於桌面,以免手機收到消息後的閃亮影響到自己。並且,不在番茄鍾時間內喝水,一改以前我辦公桌上放茶杯的習慣。”

“手機鬧鈴響起,我便端起一杯茶水,踱步走進休息室,活動一下身體,或者與同事閒聊幾句。稍事休息後,再進行下一個工作時間。”

“我覺得自己用這種辦法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緩解了工作帶來的疲憊。”

有多少事情想到了卻沒做,這就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你?

四、結束語

不管是“時間盒子”還是“番茄鍾”,只要能提高時間效率就是好辦法。

我們每個人都想精進自己,也想出了許多好點子,好方法,但是,是不是象大李一樣:有多少事情,雖然想到了,但卻沒做,這就是你不成功的原因!

換句話說,不成功是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有多少事情想到了卻沒做,這就是不成功的原因,是不是也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