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在管教娃的路上,可真是使勁渾身解數、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看看下邊的這幾個場景,想必你們都經歷過一二吧?

場景一:

媽媽:寶貝快來吃飯啦!

爸爸:先把玩具收了再吃,做人要有規矩

場景二:

媽媽:告訴你吃糖會長蛀牙,你怎麼還吃?

爸爸:小孩子嘛,貪個嘴很正常,說兩句得了。

場景三:

媽媽:寶寶真棒,今天得了3朵小紅花!

爸爸:3朵有什麼可驕傲的,下次得拿5朵!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以上的場景中,爸爸媽媽總有一方扮紅臉,另外一方扮白臉,他們想著:在家裡,孩子得有一個怕的人,才會乖乖聽話。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乖乖聽話”真是爸媽以為的那樣嗎?

唱紅臉、白臉,無外乎想利用恐懼掌控孩子

導演李安有一部作品叫做《冰風暴》,故事背景是說1970年代社會變革期美國一箇中產家庭的故事。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冰風暴》裡的父母和孩子一樣,一起面對這個開放的新世界,他也是一樣的慌亂,有時他扮演一個嚴厲的父親,多半時間他是一個濫好人,至於如何當個稱職老爸,他和我都不知道。

譬如把家裡規矩搞亂的就是本這個心軟的老爸。女兒不守規矩,還戴著尼克松面具,他先是嚴詞罵一頓,接下來又覺得對不起小孩,濫好一下,回家路上又跟女兒說好話,搞得小孩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是管是哄,要堅持一樣到底,像本的舉棋不定,力量完全抵消。小孩需要榜樣、角色典範,父母要以身作則,堅持規矩,孩子才能規矩。”

尤其是,吼孩子有時候真的見效快,反覆使用會上癮。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但凡“演”,從一而終都很難。康德的《論教育學》中,有過相關的論述:

人類很多弱點的產生,不是因為人們沒有教給他什麼,而是因為給了他虛假的印象。

呵斥只會讓他們變得畏首畏尾。他們會在別人的目光下不知所措,並且儘量躲避。

這就會使孩子產生拘謹和一種有害的隱瞞,使他在本來能夠請求的地方也不敢要求,不是坦率地說出應該說的東西而是隱瞞自己的想法,總是表現得跟實際所是的不一樣。

除了自己的經歷之外,我反對“紅臉&白臉”,還有一點很關鍵:

一個人唱紅臉,一個人唱白臉,或者自己一會兒唱紅臉,一會兒唱白臉的教育方式,說白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能“利用懼怕掌控孩子”。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有個怕的人,會讓孩子變成兩面派

很多父母喜歡這種“虎媽結合”的育兒模式,因為養起孩子來真省心,效果也很不錯,只要孩子不聽話,派老虎出來鎮壓就行了。

朋友有個5歲的兒子,正是淘氣的年紀,每次調皮搗蛋,爸爸就會站出來鎮壓,起初還很湊效,可時間一長,她就發現不太對勁。

孩子變成了“兩面派”,在爸爸面前是個乖小孩,卻把她的話當成耳邊風。在爺爺奶奶身邊的時候,更是無法無天。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一會兒聽話,一會兒撒潑,角色切換得恰到好處,有一段時間,孩子爸爸出差,那段日子簡直是全家的噩夢,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飯也不好好吃。

明明給孩子都改掉的習慣,轉眼就忘了。

她不知道,大人們得意洋洋地唱著紅白臉,孩子也給自己建立了一套應對體系。

孩子並沒有學會規矩,也沒有養成好習慣,他們只是明白了,該在誰面前表演,免得捱罵。

可是,小時候就學會表裡不一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和別人建立真實的關係,也不敢做自己,因為他們總會覺得,別人之所以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偽裝得好。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冒充者綜合徵,說的是有些人儘管已經功成名就,可是主觀上依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美國暢銷書作者喬納森·薩佛蘭·福爾就曾經說過:

對於自己取得的這點小成績,我並不感到自豪。儘管拙作頗為暢銷,我依然覺得作品本身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或者說,讀者其實並沒有那麼喜歡我。

心理學家發現,父母的過度表揚或者過度懲罰都有可能養育出“冒充者”,特別是那些獎勵和懲罰同時存在,不斷交替的家庭,“冒充者綜合徵”的幾率特別高。

管教孩子最忌諱雙重標準

黃磊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頗有心得,他就曾經在採訪中提出過自己不贊成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如果小孩子知道父母有不同的立場,她就會鑽空子,知道在爸爸這不行,就去媽媽那,她覺得這樣不好。”

黃磊和孫莉在教育女兒上絕對反對兩個人分成紅臉、白臉的方法,而是採用統一戰線的方式,兩個人要立場一致。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孩子有什麼問題就一塊兒指出來,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他們就一起表揚。

紅白臉的唱法,對於孩子而言,最大的殺傷性就是給了兩個處事標準,讓孩子無法形成正確的判斷。就如同有兩塊時間不一致的表,我們無法知道真正的時間。

孩子小的時候,是非觀念尚未形成,他的判斷標準來自於成人,尤其是父母。當父母的教育立場不一致的時候,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

長期下來,孩子難以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容易投機取巧,甚至是逃避問題。


以身作則,好過嚴格管控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個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讓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刺骨地吹,結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緊了 。南風則徐徐吹動,行人春意上身,紛紛解開紐扣,於是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個故事就是南風法則,把它用在教育上很貼切。最好的教育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來不是強迫或者恐嚇。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艾默生說:“孩子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裡所接受的愛、陪伴和榜樣示範。”

曾經看過泰國的一個短片《父母給孩子塑造的價值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短片中,一個爸爸靠經營一家雜貨店養活著一家。一次客人買完東西把錢直接放在桌子上走了。

爸爸發現客人多給了,立馬追了出去。

孩子看到的世界,決定了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

就像短片裡所說的:誠信,不屬於人體的基因。尊敬,不存在於我們的DNA。毅力不會像細胞那樣在身體內繁衍。忠誠也不會在血液裡循環。不論先天如何,最終價值觀塑造我們。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真正能在孩子心裡樹立權威的方法,是成為他們的榜樣。

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既怕養出不懂事的熊孩子,又怕孩子不能快樂成長。

兩難之中,不少人選擇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式,覺得孩子只要在家裡有一個怕的人,就不怕教不好。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可是,“怕”不僅不會讓孩子更聽話,還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理解和寬容。

只有父母願意卸下為人父母的包袱,願意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用一言一行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張旭鎧(阿鎧老師)是蒙迪教育的聯合創始人,是臺灣著名的感統專家,比較擅長幫助家長找到孩子的優勢並加以培養,倡導:“孩子輕鬆育兒,孩子快樂成長”。

如果您遇到了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可以來問問阿鎧老師,搜搜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一下吧!

搜索“請問問阿鎧老師”,關注公眾號,裡面有你想要的育兒經哦!

搜索“張旭鎧-阿鎧老師”,關注微博,看看育兒專家每天都在做什麼,可以從中學著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哦!

孩子在家總得有一個怕的人,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很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