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种大自在》——独乐与独醒

《孤独是种大自在》——独乐与独醒

林清玄林老在书中写道:“在现代社会,独乐与独醒就变得十分重要,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下午静静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那么,何不独自醒着呢?”

学生时代,格外的喜欢一个人看书、学习、练字,久而久之,便不知道什么是孤独感,这种状态在大学时达到了巅峰,用大学室友的话说,学校的图书馆才是我的寝室,我们的寝室只是我的钟点房。但是,这种“独乐”的状态在步入社会后,遭到了严峻的挑战,而身边同事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刷新我的三观。每一个周五的下午,办公室里、QQ群里讨论的都是周末如何相邀度过,在拒绝了几次后,一位好心的前辈提醒我,想要快速融入这个集体,必要的社交还是得有,于是,我放弃了自己的“独乐”,开启了“众乐”的生涯。

同事们的群嗨模式变化不大,基本是这样的,先是一顿饭局,吃着菜、喝着酒、吐槽着公司的人和事,然后到KTV纵情高歌,一首首《死了都要爱》破音破出了新天际,凌晨一点,我天真的以为要散场回家,才知道原来蹦迪的时间刚刚开始,至今不太明白,一直站着喝酒,扭动身体的意义何在,毕竟自己全程都想找一把椅子,凌晨五点,终于从重金属的迪厅走了出来,下一站则是灯火辉煌的夜市摊,一碗馄饨,已经分不清是夜宵还是早餐了,凌晨七点,一身疲惫地倒在了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华灯初上。

《孤独是种大自在》——独乐与独醒

这样的“众乐”重复了几次后,自己还是选择了拒绝,这不是自己喜欢和适合的生活方式,虽然在过程中的确多了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在工作时也能听得懂许多只有参与的人才懂的梗,但是内心的空虚没有办法去平衡和填补。每一次吃完那一碗不知道怎么算的馄饨,大部分的同事一个个都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神情,而为数不多的几个则是和我一般精神萎靡,我想,也许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为了“众乐”而“众乐”。

在这之后,我又恢复了“独乐”的日子,整个世界又开始变得安静了下来,终于从之前的生活中“独醒”了过来。后来一次,自己收到了公司另外一个圈子的邀请,那是一个户外活动的小群体,相约到一个安静的户外,有的人摄影,有的人做美食,有的人绘画,有的人读书,每个人都自行其乐,互不打扰,饭点时分,大家又都分享着各自的故事。

《孤独是种大自在》——独乐与独醒

虽然有的时候生活让我们无法选择,但是在我们能够做出选择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适合我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时“独乐”,以一颗“独醒”的心去体味“众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