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歌手2019》來的悄無聲息,去年,“遺憾很多,驟雨疾風”的《歌手2018》終是沒有成為絕唱。

前晚(1月16日晚),摩登兄弟劉宇寧參加了《歌手2019》的踢館錄製,這是節目新規則中討論度最高的一個環節——

在微博話題為喜愛的歌手投票,得票最高的音樂人,將最終以踢館歌手的形式站上《歌手》的舞臺,全民舉薦的歌手將與專家推選的歌手現場進行對決。而以146萬票登上全民推薦第一名的劉宇寧,成為第一輪踢館歌手。今日(1月18日)下午,火箭少女101成員Sunnee楊芸晴發佈微博自薦上《歌手2019》。

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除了劉歡老師關於“菜籽油”的討論引起網友熱議外,#歌手踢館#甚至已經“包攬”了《歌手2019》的大部分討論度。按照上一期排名結果來看,如果逃跑計劃樂隊在今晚第二期的成績依然落後,那劉宇寧將踢館成功。

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一方面,單從播出效果來看,《歌手》的關注度正在逐年下滑。《歌手2019》首播當晚,酷雲實時數據顯示:《歌手2019》直播收視率1.136%,與《歌手2018》的2.2%相比大幅下滑,也幾乎刷新了七年來的最低紀錄。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歌手2019》的歷史最高熱度也出現在節目首期播出兩天後的凌晨。

這樣的不慍不火,在微博之夜等網絡盛典的襯托下顯得遺世而獨立。

另一方面,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歌手2019》的整體調型從國際化走向了原創性。作為中國最專業的音樂舞臺,在音樂綜藝招牌上,沒有節目能夠與《歌手》匹敵,也沒有另一檔節目能像《歌手》這般上演酣暢淋漓的“神仙打架”。

歌手2019:以“創作”之名

如果去年的《歌手》2018圍繞著國際化主題,那麼今年的歌手瞄準了“原創”。

賽制上來看,相較於上一季《歌手》的預投票環節等在賽制上的小花樣,三票紙質票和演出中隨時可以投出的三票電子票的規則,給選手最終的競演名次帶來了更多元的結果,這也讓競演名次的設定顯得“企圖心”沒那麼強烈了。

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而在嘉賓陣容上,節目依然秉持著多元歌者的原則,一面竭盡所能的邀請到樂壇資深實力歌者,一面把挑選嘉賓的目光拉向了國際歌壇和樂壇新“聲”勢力。首期陣容邀請了劉歡、楊坤、齊豫等“神仙陣容”,有網友評論,“楊坤在人間,齊豫在天上,劉歡在宇宙。”

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我是歌手》及《歌手》歷屆參演嘉賓)

在樂壇老炮兒們之外,是原創音樂人、獨立樂隊吳青峰、逃跑計劃等嘉賓為節目帶來的潤色。接下來是並不廣為人知的,頗有黃綺珊之風的張芯、以及00後國際歌手Kristian Kostov(小k)。

《歌手》舞臺無疑是低知名度的實力歌手“回春”、與具備實力的“少年成名”的國際歌手打開中國聽眾耳朵的絕佳舞臺。在前幾季節目中,無論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茜拉,還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迪瑪西,都通過《歌手》舞臺收穫了大批樂迷。

而這季00後的Kristian Kostov(小k)成為站上《歌手》舞臺的最年輕的歌者。剛剛獲得EBBA獎項的克里斯,在1月4日發佈了第一篇微博,截至今日粉絲量已經超過了16萬。

從歌手們的選歌層面上來看,在前兩期節目中,絕大部分歌手們都擯棄了大眾知名度高、成名作帶來的“開門紅”,而是選擇了更能貼合內心的原創作品。這也讓《歌手2019》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呈現舞臺,而不是競演賽場。

比如首期節目中,吳青峰選擇《燕窩》,他說:這首歌要表達的是,歌手用聲音來築巢,作品就如燕窩,它淬鍊得殘忍而又被當作造福他人的商品來販賣,可是即便被佔有與掠奪,能有人聽到也值得。

而逃跑計劃也沒有選擇更廣為人知的《夜空中最亮的星》,選擇了《一萬次悲傷》,第二期節目中更是選擇了一首新作品《你的愛情》。楊坤更是挑選了一首很少於公開場合演唱的《我比從前更寂寞》。

在今晚的第二期節目中,劉歡演唱的《愛的一生》首演已是33年前,此在曲中特意加入了Cadenza以及部分中文填詞,相比首期《夜》充滿磅礴張力的交響金屬,《愛的一生》整曲依舊氣勢恢弘,以此來呼應劉歡的音樂生涯。

而年輕的小k也努力將中國器樂如二胡、大鼓的音色融入《beautiful mess》作品中。

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這是《我是歌手》及《歌手》系列誕生的第七年,這檔節目早就已經碰觸到了一檔音樂綜藝的天花板。在近幾季節目中,相關不可抗力的原因,突發事件也頻頻發生,張敬軒等選手的突然退賽,GAI的臨時“消失”,都成為節目舞臺不可言說的遺憾所在。

而今年似乎從根源上規避了這些情況的發生可能,也讓《歌手》舞臺的藝術性更強了。“所有的創造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發聲。”截至今晚節目播出前,《歌手2019》的豆瓣評分為8.2分,暫居歷屆節目之中的最高分數。

偶像、樂隊綜藝“圍剿”,歌手能否對抗“被過時”的焦慮?

相比去年首期播出後迅速登陸熱搜的“張韶涵 高光”“GAI的眼妝”等衍生話題,今年的《歌手2019》在主流視野裡為數不多的討論點則來自於“粉絲投票站上舞臺的歌者夠不夠格”。

關於質疑聲音暫且不多做評價。我們可以看到的趨勢是,不少後起之秀將站在《歌手》當作一次“實現夢想的機會”,而今年的《歌手2019》舞臺也為傳統視線中的“偶像型歌手”提供了自我證明舞臺。

劉宇寧在踢館錄製結束後說,“參加《歌手》是每位熱愛音樂的歌手的夢想,只要上臺唱一首歌就滿足了”。楊芸晴在微博“只想得到一個唱歌的舞臺。”

為實力派歌手提供展示平臺、為新銳歌手提供綻放的機會,在頂尖團隊用心打造的每一場改編與演繹之下,在發揮自己的資源與專業優勢的前提下,《歌手》正在與互聯網時代進行做更多的結合,踢館賽制就代表了《歌手》招賢納新的決心。

我們在這季歌手上,能看到節目在平衡商業與內容上節目的僵持與焦慮,一面注重精品化與藝術性,一面通過互聯網渠道的嘗試,沒有放棄抓住流量。

《歌手2019》的舞臺將“熱度”的橄欖枝拋向了新生代偶像歌手。比如票選出來劉宇寧、再比如自薦的火箭少女101成員楊芸晴。他們具備了最大的兩個特點是,高於大部分傳統偶像的音樂實力,和在年輕受眾群體中的人氣。

隨著藝術性的增強,《歌手》的欣賞門檻必然逐漸增高。當商業歌曲、經典神曲難以、且不必要原封不動的展示於《歌手》舞臺,失去了口水歌、洗腦神曲的傳播性,或許會稀釋一部分大眾市場的所謂“流量”,但偶像型歌者通過票選出現帶來的熱度,又會平衡這種流量的失去,某種層面上來說,是守恆的。

劉宇寧楊芸晴踢館,《歌手2019》為何將流量橄欖枝拋向了偶像歌手


除此之外,從收視上來看,《歌手》系列在大眾市場的“擲地無聲”和另一檔老牌電視綜藝有些相仿,一檔是樂壇新血的綜藝選秀,一檔是實力歌者們的競演舞臺。除了節目關於創新的“自我拉扯”外,《歌手》與《中國好聲音》面臨的更大威脅則來自市場的新生代綜藝。

作為每年的開年音樂綜藝,《歌手2019》更像是每年年初的精彩“引言”, 緊接著,各類電視綜藝、網絡綜藝垂直輻射開來。除了昨日突然播出的《以團之名》,接下來,《這就是原創》《樂隊的夏天》等大波綜藝節目將來稀釋《歌手2019》本就不多的關注度。

不過不少觀眾表示,至少《歌手》這檔節目的初心猶在。它的的舞臺始終是華語樂壇的標杆所在,是讓樂壇老炮兒們難得緊張的演唱場地,是新生代音樂人們的渴求,也是傳統視野裡的偶像們所能經歷的最好歷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