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明後的“廢棄品”,日本人拿走後,喜滋滋的當成了“國菜”

大家好,享受美食是一種循環的歷程,味精這種原材料產自於日本,在中國得以廣泛使用。產自於荷蘭的生蠔,被當地人嫌棄,卻被中國吃貨炒到天價。產自中國的納豆,味道堪比臭豆腐讓人難以接受,被中國民眾嫌棄,因此成了中國的“廢棄品”,沒想到流傳到日本後,卻深受歡迎,大街小巷有吃食的地方必定會有納豆的存在,最後變成了“國菜”般的存在。

我們發明後的“廢棄品”,日本人拿走後,喜滋滋的當成了“國菜”

日本大胃王吃播時也吃過納豆,一臉滿足的表情,可見其美味。納豆營養價值極高,長時間食用可治癒一些疾病,增加身體免疫力。日本民眾的小料種類繁多,簡單的白飯配納豆也可以吃的很滿足。

我們發明後的“廢棄品”,日本人拿走後,喜滋滋的當成了“國菜”


吃食是否受歡迎,除了文化的影響和人們的習性有著莫大的關係,中國人口味偏鹹辣,日本人口味更偏向於食材最原始的味道。不同的習慣,不同的愛好。相同的食材不同的感知。在日本吃納豆是一種非常享受並且令人開心的事情,在其他地方可能就不是這樣了,但也不能反駁納豆營養價值的確很高,對人體有好處。對於納豆的評價也是不一的。在日本吃納豆,我們除了蘸芥末等小料,還可以搭配胡蘿蔔,雞蛋等讓它的味道更美味一些。

我們發明後的“廢棄品”,日本人拿走後,喜滋滋的當成了“國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