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當我們談及文化時,還應該聊些什麼?

兩年前,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大火,我們第一次得知,那些看起來依舊明豔動人的文物瑰寶,是靠著這樣一群匠人在守護,為“老、弱、殘”的文物進行“醫治”。

一毫一釐的清理、打磨,添補,鑲嵌,日復一日的繁瑣工作:王師傅修復一座鐘表需要8個月,馮忠蓮師傅臨摹《清明上河圖》花了整整10年。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這部紀錄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匠人匠心,還真正實現了社會價值:它成功吸引到了幾萬年輕人報名參加文物修復工作。

有了人,才有傳承。

最近,新的文化季播劇《上新了,故宮》播出,再再再次引起無數關注。不僅是第一檔故宮最大程度開放資源協助拍攝的文化綜藝,同樣也是故宮歷史上第一次出品的節目。在這部片子中,大部分出現的宮殿與寶物,都是首次與世人見面。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講古而不泥古,幽默風趣。壁壘森嚴的宮牆就這樣被打開,那些瑰寶零距離地展示在我們眼前。以這樣“年輕態”的新鮮感喚醒了沉睡的歷史文化,讓國寶文物活了起來,讓更多的人能夠更加輕鬆地瞭解歷史文化。

文化需要傳承者,歷史需要講述者。

當然,這檔節目還有一個目的:“賣東西”,商業性強,但極有誠意。設計集合了文物中各種精華,打造出了很有實用性的文創產品,比如精美的金鑲玉紫藤花鳥“江南美什件”、比如刺繡仙鶴的暢心睡眠睡衣。

精美的文創產品,已經成了年輕人快速瞭解文化、汲取歷史的一個切口。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其實,我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歷史文物、非遺文物,都不再那麼高冷、那麼“遙遠”:以商業化的形式為傳統文化賦能,不僅讓老物煥發新生,也能促使年輕人對歷史更加感興趣,從而文化被瞭解、文化被傳承。

畢竟,歷史需要年輕人來傳承。

只有讓年輕人先有所認知、瞭解之後,才能再談及後話。如果連一絲信息都未曾獲取,那又何談分享與傳承呢?

前段時間,範兒姐給大家安利過蜀錦的文創周邊,不少人還是第一次得知,“貴不可及”的蜀繡工藝也能夠“親民”變成日常所需。精美的文創產品打開了不少人想要去了解蜀錦文化的第一步。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而今天,範兒姐要再次安利一個對於我們來說都比較陌生的非遺手作:來自苗族的手工繡品。所有的繡品出自目不識丁、來自深山裡的繡娘。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在這裡,我們也看見了文化的傳承,一代一代如此傳遞。

在中國的西南,與四川接壤的貴州,古木蒼天的深山,綿延如帶的梯田,山溝溝裡迴盪著歌聲,苗鄉的吊腳樓下,散落著一群心靈手巧的繡娘。

她們不識字,甚至一輩子未走出過大山,但她們的基因和血液都流淌著生活美學最原始的印記。也許你會問“她們針線下的圖案有什麼意義?”這些繡娘或許自己也答不上來,針線落下,心中的圖騰就展現出來,一切都是那麼水到渠成。

迴旋盤繞勾勒,絲線色彩填充,既不打樣,也不畫線,徒手繡來,繡娘們手中的一針一線,是祖祖輩輩傳承千年的技藝,是苗家世代對生命的愛與寫意。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古老的民族圖騰,寫實的花鳥魚蟲,明豔的自然萬色。苗家人信奉“萬物有靈”,那麼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繡娘們手中的一針一線,是對自然的崇拜,是對生靈的敬畏。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其實這些精緻的繡品對於她們來說,並不是我們欣賞時所感嘆的“為了藝術”,而是更直接、更現實的意義:補貼家用。因為生活所需,苗族的這份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一代接一代。

但我們都很清楚一點,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更替,這些傳承千年的技藝正在逐漸被機器所替代,而質樸的手藝人正在逐漸減少甚至消失,這著實是令人遺憾和痛心。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手工藝品之所以有價值有意義,正是因為沾染了人體溫度和氣味,普通的線條才有了靈氣——即使機器下的工藝品會更加精美。

而我得知這一切也是源於錦華萬達廣場的一場活動,正是因為這場活動,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到苗族的繡品手作,也有機會讓這些深山裡的繡娘把她們的作品帶到了城市裡來,帶到我們的眼前給我們分享。


深山集市

給我們一個瞭解苗家文化的機會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那麼在這裡我們能瞭解什麼、看到什麼呢?範兒姐給大家簡單說說。

苗家的繡娘們,來到了成都。或許,這一次的契機讓她們有了一次走出深山的機會。在日常,不僅是地域、交通的原因限制了她們的行動,還有她們肩上家庭的重擔。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72歲的老奶奶在集市上敲鑼,苗寨的韻律傳遞到我們的耳朵中。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次,她的一輩子是不是都將在深山中度過呢?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在現場,我們能夠和她們面對面交流,親眼看到傳承千年的技法。繡娘們手中的針線一起一落,繡下屬於苗族的民族記憶。她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些習以為常的動作,正是在將文化傳承,正在向外人傳遞一份份生活美學作品。

"吉宇鳥"從貴州苗家飛來,"吉祥花"在城市城市中盛開。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現場以繡娘們的手作繡品為主,帶來了上千件無法複製的手工好物,滿載故事與歷史的民族圖騰。我們有理由相信,傳承千年的技藝和文明從未被丟棄或遺忘,它們只需要讓這個時代重新聚焦。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如果大家喜歡,這些手工藝術品都可以購買,這不僅是對於她們最直接的幫助——有收入,同樣能讓這些這份匠人匠心,獲得應有的、來自外界的認可、尊重和需要。

集市上,還有上千款難得一見的民族文創產品:繁複花飾的服飾、苗族圖騰的抱枕、包包、配飾等。用上這些美物,總能一掃我們生活中的陰霾。在我們日常使用中,也能直接將這份文化傳遞,分享給更多對此不熟悉的人們。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除了視聽上的享受,來自雲貴的特色美食也能在這裡體驗到,讓舌尖跟著一起遊歷“未知”。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這場名為

“吉宇鳥與吉祥花”主題的深山集市,把傳統文化與文化創意結合,讓我們能夠更加快速地深入瞭解當地文化、關注到了那些深山裡的平凡繡娘。


使用是最好的傳承,來自深山的非遺美物值得我們去打卡



對於開篇的第一個問題,我想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回答:

“買賣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分享是最好的傳播。”

深山集市,我們一起去打卡吧。


趕集時間:

2018年11月28日-2019年1月30日

開集儀式時間:

2018年12月1日 15:00

集市地點:

成都錦華萬達廣場1F三號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