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中國許多歷史名城都有一個暱稱:如南京叫做“石頭城”,廣州叫“花城”。古都西安也有一個別名叫“鳳城”。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從遠古以來,鳳形圖紋豐富多變,資料繁複。鳳的意象在明清定型為:首如錦雞,冠似如意,眼如人目,喙如鸚鵡,身如鴛鴦,翅如大鵬,足如仙鶴,羽如孔雀,體呈五彩的狀貌。雞首象徵呼喚光明,如意表示和平秩序,人眼表示文明高潔,鸚嘴表示歡悅的禮樂教化,孔雀羽象徵吉祥,鶴足象徵長壽,鴛鴦寓意愛情美滿,大鵬表示鵬程萬里,五彩象徵東西南北中整體境界。這類圖紋的文化輻射價值無論怎樣誇張都不會過分。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就西安市區而言,有至今猶存的漢武帝修築的雙鳳闕遺址,那是漢唐以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徘徊留戀、反覆詠歎的標誌性意象;有鳳棲原;有至今未曾更名的朱雀門和端南正北的朱雀大街;還有許多一直鮮活在歷史中的鳳凰池、鳳台、鳳凰門等祥瑞的意象;有大明宮丹鳳門遺址;而新命名的位於西安市經濟開發區的鳳城一路至鳳城十路,更讓我們看出了“鳳”文化適應現代化格局、與時俱進的非凡品質,也看到了西安人的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

詩詠鳳城

在唐代,人們大多將長安美稱為鳳城。這在唐詩中比比皆是。詩聖杜甫的一首《夜》:“步簷倚仗看牛鬥,銀漢遙應接鳳城”。沈佺期的詩《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歌吹銜恩歸路晚,棲烏半下鳳城來。” 李商隱的“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等等。唐代詩人如此喜歡和推崇百鳥之王的鳳凰,詩中多次詠贊鳳城,讓我們不禁要好奇這其中有什麼典故呢?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漢武帝建“雙鳳闕”

西漢時期,漢武帝在漢長安城建章宮,東宮門外建雙雀,高25丈,因上各自有高丈餘的鎏金銅鳳凰,顧名“鳳闕”,也稱“雙鳳闕”。

《全唐詩注》解釋駱賓王《帝京篇》“丹鳳朱城白日暮”句:“漢武帝在長安造鳳闕,高二十餘丈,故稱長安曰鳳城。”;《史記》對此也有記載,“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司馬貞索引《三輔故事》以釋《孝武本紀》:“北有圓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凰,故曰鳳闕也。”看來,鳳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長安的標誌性建築。漢代以來,不少名家名篇都因之頌稱鳳城、鳳闕以抒情懷。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鳳棲京郊

據《陝西風景名勝史話》載,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有鳳十一隻集於杜陵(原少陵原),宣帝翌年遂改年號為五鳳,此原便稱鳳棲原。此說雖未直指鳳城,但鳳棲京郊,卻留下了合理推測與想象的空間。最起碼在當時,此說強有力地穩固了武帝時代始立的鳳城之名。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可以說,鳳作為一個文化意象,總是伴隨著西安(長安)的遠古演進。中國歷史上,十三朝建都於此,若泛指西安地區,就更多了。僅以周秦漢唐而言,它的歷史格局總離不開鳳:鳳鳴岐山而周道方興。據《拾遺記》,周武王伐紂時,即以鳳鳥式圖紋為旗;秦以鳳為圖騰;漢修鳳闕、命名鳳棲原;唐不僅宮闕多立鳳名,不僅詩人多頌鳳城,更以寬闊浩蕩的朱雀大街為中軸統領長安城。而朱雀就是火鳳凰,《辭海》:“朱鳥:即朱雀。”《後漢書•張衡傳》:“前祝融使舉麾兮,繼朱鳥以承旗。”李賢注:“朱鳥,鳳也。”可見,在唐人普遍接受的觀念中,在唐人建城的立意中,朱雀就是鳳凰。

在民俗信仰中,鳳瑞、鳳鳴以及鳳的高潔、靈性越來越趨於理想化,人們將鳳視為人生追求的楷模和美稱。鳳城,也是對西安的美稱。而這背後,則含蘊著歷史和現實的巨大期待。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還有重要的一點是取鳳凰涅槃的意境,郭沫若五四時期借鳳凰更生的神話,象徵中國的新生。取“鳳城”之名,是祝福,是祈願,就是要使世界四大文化古都之一的西安,在現代化的烈火洗禮中,完成創造性的轉化。

西安為何被稱為“鳳城”,是因有鳳凰曾棲於長安城郊嗎?

鳳棲原地鐵站壁畫

城闕輔三秦,烘托環繞鳳城

而名的,除卻鳳翔、鳳縣、寶雞(雞為鳳圖騰的原型之一)、丹鳳外,還有岐山、飲鳳池(鳳翔東湖)、醴泉(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咸寧路(如前《山海經》所述,鳳凰現而天下安寧)等地名,鳳凰山(延安)、鳳鳴鎮(岐山)、鳳凰鎮(陝南)、周原銜鳳街遺址,以及麟遊、青龍、黃龍等互襯互補的名號,客觀上形成了特有的以鳳命名的呼應互補的文化氛圍。

自古在西安地區形成的一個祥瑞美麗的鳳文化圈,至今還輪廓分明地保存著,仍散發著它祥瑞美好的氣息,美化並昇華著我們的生存境界。而且,它還可能滋生、帶動陝西以鳳文化為主題的旅遊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