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買家要量力而為。”

這是首富李嘉誠對香港購房者的最新建議。

“今年世界經濟很複雜,大家都要小心點。”昨天晚上,李嘉誠出席長江集團週年晚宴前,對媒體表示,“照道理全球經濟會差些,預計全球各國GDP都會出現低增長。”

“我應該盡我心講實話,量力而為啦,譬如香港的朋友,香港人買來自己住,分期付款沒有問題的話,那麼你應該買,因為買來住,但是千萬不要買來炒,波動厲害的啦。”

靠房地產起家的李首富為何勸大家不要買房?

因為,一個屬於香港樓市的輝煌時代可能要結束了。

1

據《南華早報》1月11日報道,根據一份正式文件,剛剛在2018年12月31日同意以7.22億港元購買香港某處豪宅的買家,不惜損失高達3610萬港元的定金,也要選擇中止交易。

被棄購的房產位於全亞洲最昂貴的地段,是山頂豪宅Mount Nicholson的16號屋,擁有私人花園、屋頂平臺和游泳池,位於全亞洲最貴的地址。

去年12月31日 ,這套房產以每平方英尺90484港元單價出售。相比之下,面積僅大了6平方英尺的17號屋,則於去年4月以7.8億港元售出。

也就是說,僅僅過了8個月,這個樓盤總價就大降約5800萬港元。

這樣的案例絕不是偶然,只是香港房地產市場陷入疲軟的最新跡象。《南華早報》還透露,2019年才剛剛開始,前9天裡香港樓市已經發生了9起棄購事件。

自2003年起,香港房價創造了連續15年上漲的“神話”,這是香港歷時最長的房價上漲週期。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香港樓市急轉直下。

香港特區政府土地註冊處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香港住宅銷售自2018年11月遭遇腰斬之後,2018年12月銷售量再度暴跌,全港住宅銷售總額僅為241億港元,而2017年同期為520億港元,同比下降53.7%。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住宅成交量方面,香港12月住宅銷售量大減至2060套,2017年同期為5337套,同比下降61%,較11月環比也出現21%的大幅下跌。

從樓宇買賣合約數據來看,2018年6月住宅樓宇成交達到頂峰後,便開始了為期6個月的下行趨勢。12月的合約數據無論是同比和環比,均出現大幅下降。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8日,當月香港房價指數降至174.37,環比上月跌幅達1.70%;而2018年11月的跌幅為3.43%。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四個月下跌,為2016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跌。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國際房地產服務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維斯3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還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香港住宅租賃市場也有降溫,豪宅租金停止兩年增勢,主要地區下跌幅度在0.2%-1.4%之間。

香港房地產信息網站Dataelements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26日,去年以來香港已經出現36起購房違約案例,而2017年全年僅出現9起。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2017-2018年,香港樓市違約統計

“最令人擔憂的是越來越多的房屋被銀行收回,越來越多的公司申請破產”,香港房產服務商仲量聯行相關負責人說,“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2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只漲不跌的神話。

根據哈里森的地產週期理論,一個完整的房地產週期需要18年。這18年裡,房價會先上漲7年,然後可能會發生一個短期的下跌,然後經歷5年的快速上漲,再之後是2年的瘋狂(哈里森稱之為“勝利者的詛咒”),最後是歷時4年左右的崩潰。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根據這個理論,哈里森曾準確地預見美國和英國三十年的數次泡沫崩潰。而在經過了連續15年上漲後,香港樓市這一輪上漲週期已經走完了“勝利者的詛咒”,到了最後一個階段。

除了大的週期,香港樓市如今的下挫也是多種因素共同左右的結果。

1、首先,內地資金的不斷流入,是香港樓市多年來不斷上漲的重要倚靠。僅2017年,內地對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資金額就高達70億美元。

據《證券時報》報道,2018年6月,位於何文田的一處樓盤天鑄,一個停車位賣到了600萬港元,創全港停車位新高紀錄;截至2018年9月,這個盤的7幢洋房已經賣掉了5幢,其中4幢都是內地投資客用公司名義入市,光交稅就貢獻了2.67億港元。

但隨著內地資管日益趨嚴,內地流入香港地產市場的資金大幅下降。

一是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嚴查資本跨境流動與洗錢行為,令不少內地高淨值客戶有錢“出不去”;二是去槓桿進程導致不少境內民營企業家囊中羞澀,無力承受赴港買房的“大額開支”。

根據高力國際統計,2018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對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資金額累計為8.35億美元,如果保持這一趨勢,2018年全年投資額僅為16.7億美元,不及2017年總額的25%。

2、其次,隨著美元步入升值週期,就像一臺強力磁鐵將全球資金吸往美國,全世界都面臨著不小的流動性危機,對資產完全自由流通的香港來說影響更為劇烈。

最先被抽水的是香港股市。去年以來恆生指數一路下跌超過10%,而且跌勢並沒有好轉的跡象。

3、其三,香港政府針對短炒祭出的調控殺招,給狂熱的香港樓市潑了一盆冷水。

2018年6月28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將對空置6個月以上的一手住宅徵收樓價5%左右的空置稅。

據統計,截至去年3月31日,香港空置一手住宅大約為9000套,幾乎佔到每年新增住宅的一半,佔預計供應量的9%。這給了以炒房為目的的投資客以沉重一擊。

4、加息,則是壓垮香港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美國長達十年的寬鬆貨幣政策下,匯率和美元掛鉤的香港,只能跟隨美聯儲壓低利率。在低利率的刺激下,香港樓市泡沫越吹越大。

但去年以來,美國已經三次加息,香港也不得不跟進加息,直接刺穿了樓市泡沫。

2018年9月,香港三大發鈔銀行將按揭貸款利率上限至2.35%,以最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按揭利率也已提高至2.25%。而且根據瑞銀的預計,按揭利率未來還將上升50-75個基點,最終可能達到最高3.1%。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銀行放貸時需要審核貸款者的收入水平,利率上調後,對申請者的最低審核水平也會相應上調。這等於把一部分人完全擋在了樓市門外,購房需求被硬生生攔截了一大塊。

超低息環境的結束也使得香港房地產抵押借貸成本不斷上升,給當地房地產市場帶來巨大壓力。

特區政府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經濟報告顯示,香港市民的供樓供款負擔比率高達66%,遠高於1997-2016年45%的長期平均水平。這意味著市民需要將收入的60%以上用於按揭還款,在加息的情況下,2019年供樓負擔比例可能達到70%。

3

未來的香港樓市,將走向何方?

我不敢妄下定論。但這段時間,唱空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聲音是越來越多了。

先是各大券商機構接二連三地發佈對於香港樓市的悲觀言論。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香港本地券商耀才證券董事會主席葉茂林最為悲觀,他公開表示,若貿易局勢緊張,美聯儲持續加息,香港住宅價格或在兩年內大幅下降,跌幅甚至達40%。

普通香港民眾也不再看漲香港樓市。

一個多月前公佈的2018下半年香港房地產市場前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7%受訪者預計未來6個月香港住宅價格將會下跌,而3月份只有7%的受訪者這麼認為;未有置業打算的受訪者佔到67%,平均預計未來樓價跌幅達35%才會購買物業。

事實上,日益高企的房價和持續走低的租金回報水平,已經讓大多數想在香港置業的人望而卻步。

瑞銀最近發佈的2018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顯示,香港穩居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及地區城市房地產泡沫榜首。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在另一個榜單上,香港已連續八年穩坐全球房價最難負擔的城市首位,屬於“極度負擔不起”之列——你需要工作22年才能在香港買一套60平的公寓,但十年前,買一套香港的房子只需要工作12年。

另一方面,香港樓市租金收益率作為衡量樓市冷熱的指標之一,危機已經初現。里昂證券統計稱,香港住宅的年租金回報率為2.5%至3%,甚至低於十年前房價歷史高峰期的租金回報水平(4.3%至5%)。

寧損3600萬定金也要棄購,購房者在恐慌什麼?

▲香港不同戶型租金回報率,東方日報

香港樓市曾是比北上廣深更離奇的造富神話,造就無數地產富豪、炒樓高手。在香港,不論是明星、老闆還是市井小民,都始終相信,樓市是讓他們鹹魚翻身或者更上一層樓的法寶。而十五年來,香港樓市也的確不曾讓他們失望。

但今天,香港樓市連年上漲的黃金時代已經宣告結束,未來走向卻依舊深不可測,“負資產”的慘痛記憶重回香港人的腦海。

而在香港以北的廣大土地上,無數城市的房地產玩法都和香港如出一轍。香港樓市的現狀,是否是其他城市未來的映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