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建成省级适配中心,产业生态建设“奇点”出现

日前,中国长城首家 “适配中心”在湖南省长沙市中电软件园内正式开通启动,投入使用。包括芯片、整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集成商等40多家企业率先入驻,围绕“PK”体系生态圈进行研发、适配和集成,从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和产业生态集群,服务于湖南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升级工程,拉动整个产业更新换代。

该适配中心由中国长城承建,国防科技大学提供技术支撑,是一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企参与、各方联动的综合平台。中心占地面积2100平米,可同时容纳数家单位约60人同时进行技术适配。适配中心内所有的硬件设施,包括桌面、便携、一体机、专用机、外设、服务器、交换机、网络存储等设均由中国长城提供。

“适配”对于许多人而言可能是一个不太熟悉的概念。“适配”其实就是通过匹配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来测试某些软件能不能在硬件平台上顺畅使用。当前,以国产CPU的核心IT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国产整机开始“能用”向“好用”转变。联系国内众多厂家共同参与,形成国产自主可控的生态圈;让软件与系统适配,提升用户的体验感,是“好用”的关键所在。

适配中心建成后正好发挥作用。“这就好比我们有套毛坯房,还需要放置更多的电器设备、家具,适配中心就相当于设计师,为房子增加更多的设备和家具,让大家住在这里有更好的舒适感,更好的体验感 。”中国长城技术负责人在谈到适配中心的作用时打个比方说。

“倘若没有适配中心的话,各个厂家来做这个生态应用,需要搭建一套系统,不同部门都有自的应用系统,但很多软件在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进行移植开发。这部分工作面广、量大,有的软件开放度高,适配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有的软件对原有平台的依赖度很高,可能需要3至5个月才能解决适配问题。”

适配中心的落成,不仅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为产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于整机而言,应用的丰富性是“好用” 重要的考核指标。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长城解决了很多应用问题,已承接并顺利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府机关及科研院所等多个国家级战略部署的重大项目;自主研发的解决方案已覆盖智慧党建、智慧医疗、智慧城市、金融等多个领域。

“适配中心”作为连接国产硬件平台和国产应用软件的一个交汇点,恰如中国信息产业生态圈的“奇点”,将有力地推动整个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张、扩容。

未来,中国长城所主导的“适配中心”将以满足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要求为根本目标,面向先进核心技术体系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为重点,聚焦党政军三大行业和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电力、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等关键行业,打造产业生态,形成工程规模化应用的技术产品链、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

中国长城科技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曹文胜说,如果我们把互联网行业比喻成海洋,把基础设施硬件比喻成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其中有一条中国制造的船叫“中国长城”。船上的核心软件、硬件、海上通讯系统等,都是我们公司制造。做好这些事即是历史的机遇和国家的使命,也是完全实现网络环境中的“中国制造”。

据了解,适配中心一期入驻的40多家企业除了围绕PK体系,加强处理器芯片完成集成适配工作外,还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逐步形成应用示范推广平台,适配调试平台,教育培训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四大平台;打造兼具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示范生态体系,服务区域升级和“网络强国”国家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