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沁水模式” 叫響“沁水品牌”

全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沁水召開

探索“沁水模式” 叫響“沁水品牌”

圖為與會人員現場瞭解沁水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兩站兩員”建設情況。孔曉瑞 攝

本報訊 5月30日,全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沁水縣召開。省道路交通安全領導小組副組長、省公安廳黨委委員、交管局局長郭丙福,副市長、市公安局長王斌權出席會議並講話。

沁水縣縣長侯貴寶代表沁水縣政府致辭,介紹了沁水的基本情況。沁水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李俊對沁水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經驗作了介紹,城區、澤州、高平、陽城、陵川縣結合各自工作特色,就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進行了彙報和表態發言。市交警支隊支隊長郭國慶對全市2018年道路交通安全重點工作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郭丙福對晉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及沁水縣委、縣政府對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的積極探索、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並就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要求。一要高度重視,提高站位,充分認識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查找短板、正視問題,充分認清做好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的艱鉅性。三要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儘快補齊農村交通安全工作的短板。

與會人員表示,沁水立足本地實際,廣開思路、破解難題,探索符合實際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為全市乃至全省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並表示將積極推廣沁水經驗,為全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整體推進做出貢獻。

平安沁水之農村道路篇——打造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沁水品牌”

沁水縣境內道路總里程1703公里,其中縣鄉公路70條844.9公里、村村通道路754.2公里,農村道路佔總里程的94%。而沁水交警大隊僅有20多名民警,卻承擔著全縣3.5萬餘臺機動車、3.8萬餘名機動車駕駛人和1800餘公里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人均管理1167臺機動車、1267名駕駛人和60餘公里的道路,難免鞭長莫及、顧此失彼。

近年來,在農村道路上發生的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數在全縣的交通事故中佔比很大,和全國一樣,農村道路成為交通管理工作的一個“短板”。

在這個背景下,沁水交警積極借鑑“廣西經驗”和“重慶經驗”,結合沁水實際情況,用兩年時間破解農村道路交通管理難題,打造出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沁水品牌”。

立足“專職+多員”,基礎保障最大化,破解難題補短板。著眼於制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人員、經費、設施等“短板”,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完善頂層設計,做實基礎保障,解決了“誰來管”、“誰來幹”、“誰來抓”、“誰落實”的問題。

優化“佈局+功能”,工作效能最大化,創新模式挖潛力。整合多方資源,優化整體佈局,按照先易後難、先主要道路後支線道路的原則,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以沁河流域重點鄉鎮為中心,建設18個交通安全勸導崗亭、206個勸導點,並向周邊偏遠鄉鎮輻射和延伸;構建“1+X多員勸導”,全面推行合併勸導制,吸納安監員、護林員、司法員等社會資源,把“兩站兩員”變為“兩站多員”;農村道路採取分管鄉鎮長、交警中隊長、行政村村長“三長聯動”負責制,全面預防和減少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突出“管理+規範”,消除隱患最大化,築牢防線保安全。加強農村道路“兩站兩員”管理,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水平。“三個七”劃出“硬槓槓”、“四統一”形成“硬標準”、“雙牽頭”開展“硬考核”。

統籌“科技+防控”,智能交通最大化,城鄉一體全覆蓋。“天網工程”由縣城向鄉村延伸,“基礎數據”由系統內向系統外延伸,“安全宣傳”由傳統方式向新型媒體延伸。

近年來,沁水道路交通事故四項指數穩中有降,未發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保持穩定,連續7年被市政府表彰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優秀縣”等榮譽,被省交管局表彰為“山西省交警系統先進大隊”。

平安沁水之交通事故人民調解篇——調則順 順則解 解則和

2010年8月,沁水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8名有實踐工作經驗和群眾威信的同志被聘為人民調解員,他們分別來自基層鄉鎮司法、司法部門、汽車運輸行業、保險公司和行政村,有廣泛的代表性。

推進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是我國化解社會矛盾的頂層設計,也是沁水解決日益突出的人、車、路矛盾而進行的一項有益嘗試。

籌備組建之初,沁水充分調研,廣泛徵求各界意見,緊密結合沁水縣農業人口比重大、地域遼闊特點,不照抄照搬,從解決農村當事人路途遙遠及不願打官司的實際,依託各鄉鎮司法所、調解法庭優勢,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在田間地頭、自己預約就能調解,而不是一趟趟往交警大隊跑。

針對實際,沁水分別在龍港和端氏設立兩個調解工作站,利用鄉鎮司法所調解室進行辦公和調解,既結合了沁水地域廣闊、避免群眾奔波之苦的實際,又使當事人因換環境而促進調解心情和調解進度。

聘請調解員時,針對事故當事人涉及行業部門多、層次複雜,知識結構法律水平不同,使調解員儘可能代表不同當事人群體。群眾可選擇自己信賴的調解員,調解員則根據群眾需要,在當事人方便的時間、到當事人願意去的地方、用當事人能接受的語言調解交通事故糾紛。這樣,不僅化解了多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制止了多起信訪案件的發生,而且使當事人息訴罷訪,為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為規範調解工作,交警大隊與縣司法局聯合制定了《關於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確立調委會工作保障機制,落實調解室、辦公地點、辦公用具、調委會公章等硬件措施,將調解制度、流程、調解規則和調解員等規章制度上牆公示,逐步將調解機制引向制度化、規範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同時,還制定了《沁水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員目標考核辦法》, 採取誤工補助、以案定補、季度考核的方式,每季度對調解員工作進行考核,年底進行總結,調動了調解員工作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沁水縣人民調解委員會共接受道路交通事故糾紛案件773起,成功調解682起,調解成功率達88.23%。

2012年,沁水縣人民調解委員會被沁水縣人民政府評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先進基層單位”,調解員豆國平、王敏智被評為“先進個人”,豆國平被省公安廳、司法廳、綜治辦、總工會聯合表彰為“優秀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員”。

平安沁水建設之隱患排查篇——除“暗礁” 保安全

危險路段就像隱藏在海里的暗礁,隨時都可能引發交通事故。而除“暗礁”最有效的辦法是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大約談。沁水交警想辦法、出實招,提升交通事故的預防能力。

源頭管理。對於存在問題的危化品運輸企業,縣安監、交警、運管等部門組成聯合督導組,針對省、市通報和掛牌督辦問題、隱患進行專項督導,對企業班子進行集體約談,縣政府掛牌督辦,提出整改意見,責令問題企業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主體責任大落實、事故隱患大整改,現已整改完成。

排查整治事故多發點段。沁水縣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領導組聯合安監、公路、交通、晉城市潤豐交通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對全縣2015年1月1日至今在沁水道路500米和2公里範圍內67處發生10起以上傷人道路交通事故多發點、段進行大排查大整治,召開事故多發點段隱患排查研判會。對排查出的隱患,由專家組提出合理整改建議,並由縣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領導組分別向涉路責任單位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縣政府掛牌督辦。

集中約談事故隱患旅遊企業和危化品運輸企業。交警、安監、旅發委、質監、交通部門對沁水歷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在沁水縣境內發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駕駛人進行約談教育。

開展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動。近三年來,累計排查發現各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67處,下達安全隱患整改通知書67份,整改66處,整改率達98.5%。

平安沁水之公路防控篇——推進“智慧警務”向科技要戰鬥力

科技和信息化是“智慧警務”的兩個翅膀,它能迅速提高交警的戰鬥力。

沁水交警大隊以智能交通管理建設為抓手,統籌抓好信息科技、宣傳防控,實現城鄉一體化全覆蓋,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實施精準打擊,不斷提升全縣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有效運用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沁水加大交通管理科技應用投入力度,以公路交通安全執法站為依託,通過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對假牌、套牌,未年檢、交通違法未處理等嚴重交通違法車輛進行車輛軌跡查詢分析、車輛布控、預警簽收和攔截處置等應用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交通管理科技水平。

目前,沁水縣設置了51處交通智能卡口和13處交通信號燈,建立了覆蓋縣城及14個鄉鎮的全縣道路交通智能化交通安全管理網絡。通過重點車輛綜合管控及卡口系統整合集成系統,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於重點車輛監管,實現交通智能卡口、電子警察系統綜合管理應用,可以對重點車輛超速、故意遮擋機動車號牌、客貨運車輛違反禁行標誌指示、貨運車輛不進站等違法行為精準打擊。同時依託公安部緝查布控系統應用,積極拓展科技勤務,實現對交通“大數據”的常態化分析研判,嚴厲打擊交通違法逾期未處理、車輛逾期未檢驗、假牌套牌車等行為的科技布控,確保對交通違法進行精度追蹤,科技查緝。

科學規劃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在對主要省道、縣鄉道路、交通樞紐進行認真分析研判基礎上,根據地理位置特徵,確定了“以省道為中心,以中隊為依託,輻射全縣”的監控規劃佈局。沁水有三個交通警察執法站,全部按配備了警務通、攔車破胎器、單警裝備、酒精檢測儀等執勤執法裝備,重點節點實行三級以上勤務模式。日常管控中,通過設點、佈線、建網形成路面防控網,通過定點查控與流動巡邏相結合的勤務模式,對重點車輛實行有效管控,執法站民警按照7大職責認真履職,全縣形成了覆蓋省道、縣鄉道、佈局縱橫交錯的交通安全防控網。

推動執法規範化建設。3個執法站都設在公路沿線主幹道,加之51處道路交通監控,好似一顆顆“衛星”,時刻守護全縣道路交通安全。通過“四大系統”實現了管控、執法、宣傳、服務“四大功能”。通過信息錄入,自動從“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調取數據,核查車輛、駕駛員等相關信息,並根據數據統計分析發出預警,提示執勤民警進行處理。通過日常信息數據統計,為分析研判交通流量、事故預防提供了信息支撐。

平安沁水之交通安全宣傳篇——百姓“點單” 交警“做菜”

有人說,宣傳工作就是說起來“重要”幹起來“不要”。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如果宣傳工作搞得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傳工作之所以被人看輕,是因為以往的宣傳是“灌輸式”的,不知道怎樣才能打動群眾的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沁水交警看到了以往宣傳工作存在的缺陷,才下決心轉變思路,推出了百姓“點單”、交警“做菜”的宣傳模式。

依託“報紙、電視、網絡、顯示屏”傳播矩陣,保持對重要節點、“十九大”安保、等活動進行直擊式、滲透式、回顧式、引導式宣傳,形成高頻高熱、積極正面的輿論氛圍。

利用微信平臺對醉駕、交通違法逾期未處理、重點車輛逾期未檢驗實行每月批次曝光;通過報紙、電視、電臺等渠道對終身禁駕人員、多次違法車輛、交通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企業定期發佈曝光;通過LED顯示屏、新型人行信號燈等設備,對較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在戶外滾動曝光。

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群眾力量、道德力量、輿論力量管理交通,認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宣傳,築牢交通安全防線。通過鄉音“大喇叭”宣傳、農村宣傳文化長廊、交通違法曝光臺等宣傳方式,打造特色宣傳品牌。

組建交通安全文藝宣傳隊,組織創作、排演了《花環的訴說》、《小城交警》等節目,並舉辦了以“尊法守規明禮、安全文明出行”為主題的“12·2全國交通安全日”文藝晚會。聯合沁水縣文廣新局,組織文藝宣傳小分隊和宣傳“輕騎兵”開展送文化下鄉慰問演出活動,寓教於樂,引導群眾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升法律素質。

如今,沁水的宣傳工作成為一個亮點,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

平安沁水之打擊肇事逃逸篇——肇事逃逸案偵破率高有秘訣

2010年至今,沁水全縣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60起,已偵破58起,偵破率96.6%。

沁水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長期以來,由於沁水縣地域廣、東西狹長等原因,最遠的鄉鎮發生逃逸事故,民警需2至3小時才能到達現場,延誤了最佳破案時機,導致案件無法偵破。

根據實際情況,沁水縣公安局出臺了《交通事故接處警規定》和逃逸事故“五長”必到制。“110”指揮中心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後,在通知事故處理民警的同時,通知轄區派出所和交警中隊趕赴現場,先期處置。發生逃逸事故“五長”必到,即轄區交警中隊長、轄區派出所所長、事故科科長、大隊分管事故副大隊長、大隊長必須到場。如發生重大逃逸事故,縣局值班局長要指令全縣派出所、巡警大隊和交警大隊全警上路設卡,堵截肇事車輛,徹底改變以往由交警單打獨鬥的局面,形成了“五長”必到的“大公安格局”,使第一時間到達事故現場的民警能夠及時將案件偵破。

為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提升聯防聯控整體水平,打擊交通肇事逃逸,沁水交警採集全縣汽車摩托車銷售、維修及配件部門、收費站、加油站、衛生院、運輸企業、主要路口聯防報警點、相鄰市縣交警中隊、政府各應急部門的詳細信息和聯繫電話,編制了《沁水縣道路交通安全應急處置信息》,全部錄入SIS情報信息系統,並將上述人員納入聯控聯防的報警員和聯絡員,因職業不同的原因,他們的專業知識能使辦案民警在最短時間內準確辨認現場遺留車輛碎片,確定肇事車型,形成一套比較全面的查緝逃逸事故情報系統。

大隊於2010年建立了信息中心,採取企地共建雙贏模式,總投資700餘萬元,採用高清攝像機、夜間輔助燈光和卡口設備,建立了24小時對縣城7個路口全面監控的智能化管控系統;在公路沿線的端氏、嘉豐、胡底設立6個卡口和三個信號燈組成的公路卡口系統,24小時對進出卡口車輛進行抓拍,有效解決了傳統監控白天看不清、晚上看不見的問題,這兩個系統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偵破提供了有效證據。

全民動員,深入群眾,走訪調查細破案。發生交通事故後,只有依靠群眾提供有效線索,才能使破案少走彎路。2010年8月縣政府成立了沁水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員會,成立鄉鎮交通安全委員會,在行政村設立交通安全管理小組。全縣14個鄉鎮的交安委均已完成掛牌。通過“三級機構、四級網絡”建設夯實基礎工作,逐步形成了縣、鄉(鎮)兩級政府主導、各級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格局。逃逸事故發生後,各鄉鎮和村幹部帶頭髮動廣大群眾,全力偵破逃逸事故。

平安沁水之快處快賠篇——探索農村道路“快處快賠”模式

沁水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縣,但卻走出了自己的路。

2016年7月底,全國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工作現場會在雲南保山召開,保山成為全國的範本。

沁水交管部門仔細研究了保山的經驗和做法,認為沁水和保山管轄的道路雖同屬農村道路,但不同的東西很多,如果簡單地做保山的“搬運工”,必然水土不服,不利於沁水快出快賠的推廣。

於是,沁水決定走自己的路。

沁水是個東西長、南北窄的縣城,長約150公里、寬約55公里。縣城民警出警處理交通事故,路上耗費的時間很多,如果能推行快處快賠模式,發生事故的雙方自行拍照、各自報保險公司,就能快速撤離現場,避免造成擁堵或二次事故,還能減輕事故民警的負擔。在民警喊累、百姓怨聲大而警力又不可能增加的情況下,沁水選擇了改革之路。

經過多方調研和磋商,交警部門依託大王汽修廠、寶河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香山園農貿事業有限公司,分別在縣城、端氏、嘉峰建起了快處快賠中心。交警和保險公司溝通,以承諾制推進,如果保險公司接到通知15分鐘沒有到達快處快賠中心,當事人可投訴,總公司進行處罰。

沁水交警大隊制定了《沁水縣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實施辦法(試行)》,成立了沁水縣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中心和端氏、嘉峰兩個工作站,深化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工作機制運作,最大限度地方便廣大駕駛員快捷處理輕微交通事故,切實提高小額涉財和不涉及傷人事故的處理效率,有效降低當事人辦事成本及保險行業查勘理賠成本,努力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對事故處理工作的滿意度。

沁水交警還開通公眾號,當事人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登錄,然後按照模板圖進行全方位拍照,有疑問可隨時連線交警,交警在線答覆,解疑釋惑。這種無縫對接的程序讓老百姓學起來容易、用起來方便。

自快處快賠中心成立以來,共處理財損事故327起,涉案金額74萬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